崔强
- 作品数:18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以深圳花鼓坪水整治工程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一般周边人口密集,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周边环境,以深圳花鼓坪水整治工程为例,按照环境要素对该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并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 马西军崔强吕春玲
- 关键词:黑臭水体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
- 京郊白河湾水文形态调查及生态修复模式探讨
- 2015年
-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河流水文形态逐年变差,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河道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发展对河流扰动的增加、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和当地群众较差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在充分了解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原因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河流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以潭代坝、横向生态护岸和局部小型湿地等适合研究区河流水文形态修复的治理模式。
- 崔强未林王兵赵哲光董召光刘鹏
- 关键词:生态修复
- 北京市怀柔区乡村河溪利用方式及演变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河溪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北京郊区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生态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调查怀柔区3条主要河流附近村民利用河溪的各种活动,在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与当地居民一起分析了河溪利用方式的现状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北京市怀柔区河溪(含河岸)利用方式主要有有捕捞、修坝、水库、农耕、养殖、灌溉、引水、旅游和采石9种。在不同民俗文化背景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传统的养殖、灌溉与河边耕种将被保留下来,而捕捞将会渐渐衰退;旅游将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产业得到加强,采挖河床沙石会被取缔。各种河溪利用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兴盛,取决于它们是否有利于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冯泽深高甲荣杨海龙崔强段红祥
-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
- 4种国外河溪健康评价方法述评被引量:28
- 2009年
- 河流健康评价是河流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介绍了美国的快速生物监测协议RBPs,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ISC)和GRS,瑞典的农业景观区域河岸带与河道环境评估方法(RCE)4种河溪健康评价方法和操作程序。比较了这4种方法在应用对象、指标选择、标准设定、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各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并在7个方面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评估,以期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 刘瑛高甲荣崔强冯泽深
- 关键词:生态修复
- 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条件下油蒿群落格局分析研究
- 油蒿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优良的固沙植物之一,分布在毛乌素沙地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更好的推广利用油蒿本身优良的固沙能力,推动我国流沙治理的先进技术,分别在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的人工混播油蒿群落和天然油蒿群落区研究了...
- 崔强
- 关键词:油蒿自然更新
- 文献传递
- 宁夏毛乌素沙地3种常用固沙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选取50 m×50 m规格的典型无明显结皮的半固定沙地和有明显结皮的固定沙地各1块,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混播区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羊柴(Hedysarum laeve)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3种常用治沙植物种内和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飞播植物在不同的演替阶段基本上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尺度为0~25 m范围内,单种分布格局均出现了最大集聚强度。如果实施单独飞播,油蒿密度不宜过高,以集聚强度高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羊柴以集聚强度低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花棒由于其散生的特性而不适合单独飞播。油蒿和羊柴之间空间关联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故油蒿和羊柴不适合大面积高密度混播;羊柴和花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以羊柴为主混播一定比例的花棒效果较好;花棒和油蒿不适合同时混播,但是可将油蒿飞播到有大花棒生长的沙地中。
- 崔强高甲荣李柏钱斌天刘法张金瑞
- 关键词:毛乌素油蒿羊柴花棒
- 风向及油蒿植株对生物结皮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解油蒿植株及风向对生物结皮分布的影响,采用样线法对毛乌素固定沙地油蒿植株下生物结皮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蒿植株下的生物结皮厚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西北方向的生物结皮最厚,西南方向与东北方向生物结皮最薄且无明显差异.生物结皮厚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油蒿植株根部0 ~ 20 cm处,平均厚度为1.10 cm,随着与油蒿植株距离的增加,生物结皮厚度逐渐减小,在小于60 cm的范围内距离油蒿植株越近结皮厚度越厚,反之,生物结皮越薄.油蒿植株下的生物结皮分布与风向和到油蒿植株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受风向的影响,油蒿植株在西北方向可以拦蓄更多降尘,加速了在西北风向上生物结皮生长,同时油蒿植株又为生物结皮的生长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 刘法张光辉杨海龙高甲荣崔强李柏
- 关键词:油蒿生物结皮风向毛乌素沙地
- 白河湾河流形态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健康的河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河流系统的健康需要由多样、生态的河流水文形态来保障。本文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的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5年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状况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14年5年时间内,河流水文形态状况逐年变差,到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河流的扰动,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当地群众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最后提出了被破坏河道的水文修复方法,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 未林崔强
- 灌木林优化配置格局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低覆盖度时,灌木林的水平配置格局成为制约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以宁夏盐池县风沙区人工灌木林基地为试验区,研究了不同下垫面类型和不同配置格局的灌木沙障对风速、近地表输沙率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木林的防治土壤风蚀能力与灌木林的种类、高度和配置格局有直接关系:行带式配置能显著提高灌木林的防风效果,其中以沙柳林效果最佳;三行一带、平均高1.5m、行距1.5m、插深0.5m配置规格的沙柳沙障对地表土壤风蚀的控制效果最好,但防护范围限15倍带高以内;在行数一定的情况下,沙障高度越低,控制土壤风蚀能力越强。
- 冯泽深高甲荣崔强贺康宁
- 关键词:灌木林土壤风蚀输沙率
- 宁夏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在流动、半固定、固定沙地上选取典型样地,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态类型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油蒿群落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以油蒿为主,伴有花棒、羊柴等,油蒿高度在0.51~0.62 m,并且呈明显的集群分布;草本层种类稀少,共有11种,隶属9科10属,以菊科、禾本科为主;样地有3个植被分布区型,其中蒙古—华北区型种类最多(45.5%),其次为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区型(36.4%),蒙古—东北—华北分布区型种类最少(18.2%);3个水分生态类型中,旱生植物最多(54.5%),中旱生的和中生的分别占36.4%和9.1%;在4个生活型中,地面芽植物最多,占36.4%。
- 崔强高甲荣赵哲光冯泽深何明月
- 关键词:油蒿群落结构毛乌素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