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小立

作品数:34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9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主义
  • 3篇学术
  • 3篇政治
  • 3篇教育
  • 2篇道德
  • 2篇新文化
  • 2篇新文化运动
  • 2篇英语
  • 2篇院系
  • 2篇院系调整
  • 2篇哲学
  • 2篇市场经济
  • 2篇思想史
  • 2篇启蒙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运动
  • 2篇五四运动
  • 2篇民国
  • 2篇民族
  • 2篇傅斯年

机构

  • 34篇苏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4篇尤小立

传媒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安徽史学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科教导刊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江南论坛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同舟共进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中国出版史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向的现实纠结被引量:1
2014年
近20年来,从大学合并、升格和扩招到现在的"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国高等教育走的基本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而其中的主要推手来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政策总给人"轮回"的感觉。说"轮回"似乎有一种历史必然性的意味。既然如此,那么一切的"轮回"或者说政策的转变都具备了合理性。而实际上,有关大学政策的"轮回"或者说重归原点,都反映出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大学教育认知的缺失。"应用技术型"转向与"升格运动"的受挫今年二三月份,国务院"
尤小立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教育认知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决策院系调整行政
从著作和回忆录看蒋廷黻的思想和行为取向被引量:6
2004年
作为现代中国西化程度较深的自由派,蒋廷黻一生颇遭议论的是1935年的接受蒋介石征召入阁和前一年与钱端升、丁文江等鼓吹“新式独裁”。前者在当时并不太出格,后来所以引起物议,多半是今人以今度古所致,后者则主要是自由派中一些人在民族危机面前的纸上谈兵。对蒋廷黻而言,无论是参与政府还是鼓吹“新式独裁”都与他自身的现实理性有关。这一现实理性又源自他西方化的价值取向以及治外交史所形成的思维方式。
尤小立
关键词:蒋廷黻政治思想
胡适之《说儒》研究史(1934—2014):评述与展望被引量:2
2017年
《说儒》既是胡适最重要的学术著述之一,又体现了1930年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以及儒学研究史的新走向。自从1934年《说儒》发表以来,相关论争和研究几乎从未停歇,从而成为民国学术史、儒学研究史上的一大公案。有关《说儒》的零星议论从其发表之后便已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则始于1949年后。现在看来,海内外的多篇相关论著,均各胜擅场,其本身亦成为当今中国学术史、儒学研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尚无法回答诸如胡适晚年仍坚持的《说儒》出现后中国上古文化史需"从头改写"的信心自何而来、《说儒》现实关怀何在及其本身的多重意涵等问题,此或亦是《说儒》及其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之处。
尤小立
关键词:儒学学术史
政治传播学视野下“民主”观念的中国接受——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读后
2019年
中国近代民主的接受过程之所以引起学者持续关注的兴趣,不是因为它已经结束,由此可以盖棺定论,而是因为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当然,史学研究永远面对的是过去,但这个“过去”却出自当代人的叙事,因而不可能不带有当代视角和当代意识。
尤小立
关键词:民主观念政治传播学小波史学研究
语言政治和话语权力:1933—1934年围绕“英语八五运动”的文化论争被引量:1
2020年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出于生意考虑,在引进奥格登的“基本英语”后发起“英语八五运动”,却引发了一场文化论争。为了维护世界语,加之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戒备以及民族危机下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世界语者难以接受“基本英语”替代世界语成为国际辅助语,更难以接受世界语“没有祖国”的指责,率先批评“基本英语”。林语堂因秉持语言的自然起源论,也反对“基本英语”的人为性和“非自然”。论争涉及诸如谁有资格成为国际辅助语、人造语的合法性、语言的民族性、语言的“祖国”“用武之地”以及语言的代表性、大众性和普及性等问题,呈现话语权力之争的态势。这一论争持续到1934年,虽无明确的结果,却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状况以及知识人对语言的基本认知。
尤小立
关键词:世界语国际辅助语
从思想史视角看儒家思想在近代的“衰落”——读《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想到的
2004年
批评儒家者,多注意其制度化解体后的凄凉,但这也恰恰可能忽视了思想本身的超越性和自足性以及思想与历史的不对称(等)性。在这一点上,新儒家们倒是从危机意识中悟出了道理。
尤小立
关键词:儒家思想
20世纪30年代文化论战的现代思考被引量:3
2000年
尤小立
关键词:文化论战民族主义
晚年陈独秀学术与思想的内在统一和分裂——以《孔子与中国》为中心被引量:2
2002年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
尤小立
关键词:晚年学术研究
生命精神与人文途径:一种回到文本的阐释——简评《方东美思想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尤小立
关键词:方东美生命精神文本人文中国哲学研究
借势而为: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公共危机处理——以“英语八五运动”的应对为例
2024年
1933年5月,中华书局发起的“英语八五运动”受到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林语堂的嘲讽和中国世界语者充满民族主义意识的激烈批评,从而引发了一场出版史上的公共危机。本文依据危机管理的经典理论,讨论中华书局化解这场公共危机的方式及其过程,即由初期的针锋相对,转而采取“去政治化”的策略,凸显“基本英语”语言交流的“工具”特性,既维护中华书局“在商言商”的立场,亦消解了批评者的批评指向。相关的出版数据也表明,中华书局借助双方论争的公共效应,加大营销力度,取得了显著的出版实效,成为这场公共危机的最大赢家。
尤小立
关键词:危机管理去政治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