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显成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理解与教育:班级活动的价值取向
- 2002年
- 班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发展 ,这种发展虽然依赖于学生个体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但又绝不仅仅是这些 ,而是超越于这几者之上的、且涵括了这些方面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即个体人性的全面发展 ,其内涵甚为广泛 ,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个体道德的发展。理解与教育 ,应该成为当前班级活动的价值取向 ,管理和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道德发展过程的需要 。
- 尚显成
- 关键词:班级活动道德教育人文精神道德主体教育目标
- 再论《死屋手记》对人性的解剖——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1
- 2008年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通过描写众多形形色色的罪犯,对人性进行了反复的拷问:罪犯的犯罪社会原因和犯罪动机;罪犯的双重(善、恶)人格和人格分裂;理想的人性——善良、虔诚,充满仁爱精神的宗教信徒。从而将人内心的罪恶毫不留情地揭示在读者面前。
- 尚显成
- 关键词:人性
- 《圣经》与文学的关系摭谈
- 2004年
- 《圣经》的魅力不在它的宗教性、神性 ,而在它的文学性 ;“二希”(希腊、希伯莱 )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 ,它们对世界文化发生了深刻影响 ;《圣经》在 2 0世纪初才与中国社会全面接轨 ,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 尚显成
- 关键词:《圣经》西方文学宗教文化神学中国文学
- 《李尔王》——人文主义理想的悲歌绝唱
- 2003年
- 李尔王是个地道的暴君:暴烈、乖僻、固执、反复无常,被两个女儿赶出宫廷,流落荒野。后经一场暴风雨的淋浇,变成疯子,而人性却得到复苏。是考狄莉娅而非李尔真正代表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理想,她真诚、善良、美丽,是莎翁笔下最理想的人物之一。李尔和考狄莉娅的死亡,表现了莎翁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 尚显成
- 关键词:李尔王暴君人性复苏人文主义理想
- 《两重人格》再探——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研究之四
- 2009年
- 《两重人格》已经基本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形成的艺术风格:探索心灵奥秘。该文拟研究探讨以下问题:历史在人的意识中积淀的既做强者又做弱者的两重人格,在戈利亚德金的病态幻想中同时出现;从哲学的角度看,戈利亚德金的悲喜剧反映了私有制社会中人的异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滥觞于《两重人格》,而不是《穷人》。
- 尚显成
-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伦理学探微
- 2007年
-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对"被欺凌与被侮辱者"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对贵族资产阶级恶德败行的揭露,构成了他作品的主要内容,这类作品处处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但是,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宗教道德思想观念。试图通过他的具体生活经历和作品实际,对他的宗教伦理学进行探微,以期获得对他更深一步的认识。
- 尚显成
-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伦理学
- 略论左拉与自然主义被引量:1
- 2004年
- 为自然主义奠定思想基础的是艺术理论家泰纳。泰纳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个要素决定文艺创作的理论。左拉接受了泰纳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并用丰厚的创作实践身体力行。
- 尚显成
- 关键词:自然主义
- 谈《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被引量:1
- 2005年
- 《伊利亚特》内外两个基本冲突互为因果,交相发展,构成了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在这两个基本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层次安排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
- 尚显成
- 关键词:《伊利亚特》互为因果
- 略谈文学的独特文化功能
- 2007年
- 文学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与其它同层级的文化要素,如宗教、道德等等,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学又有区别于其它文化要素的独特性和自身的功能,显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尚显成
- 关键词:文学文化
- 论雨果长篇小说的冲突艺术美被引量:1
- 2004年
- 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人类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精神意识进行广泛地描写与深刻地揭示,显示了丰富的内容和远大的认识价值。雨果在他的三部长篇巨著中形象地揭示了"三种桎梏"、三种冲突,构成了冲突艺术美,给审美鉴赏者以理性与感性、逻辑与经验、品味与直觉等各方面的思考和感受。文章试以黑格尔的冲突美学观念,即物理或自然情况带来的冲突、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精神差异导致的冲突,浅要地探索三部长篇巨著的冲突艺术美。
- 尚显成
- 关键词:雨果小说《海上劳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