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树华
- 作品数:49 被引量:4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BIOMOD的黄河源区高原鼠兔潜在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1
- 2019年
-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黄河源区广泛分布,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认识高原鼠兔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对了解草地退化的原因、"黑土滩"的形成和高原鼠兔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无人机获取黄河源区的高原鼠兔存在/不存在数据,使用BIOMOD物种分布集成预测平台,用10种不同模型对该区域的高原鼠兔潜在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应用BIOMOD能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提高预测的精度,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能较好地预测该区域的高原鼠兔分布。本研究为预测高原鼠兔潜在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高原鼠兔防治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 杜嘉星孙义向波陈建军秦彧侯秀敏于红妍宜树华
- 关键词:高寒草地草地退化无人机BIOMOD
-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高原鼠兔洞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黄河源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黄河源区广泛分布,认识高原鼠兔时空分布特征对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人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航拍系统,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7年12月、2018年5月多次在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进行野外航拍工作,共布设了29个工作点(每个工作点单独设置航线,包含12~16个固定拍摄点),共计拍摄500余张定点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35 m×26 m范围。同时,对工作点进行了相关地面调查。河南县高原鼠兔洞口分布异质性较大,分布极不均衡。鼠洞密度在2016-2017年间有增加趋势,由平均14.7个·亩^-1增加到20.1个·亩^-1。影响鼠洞分布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气候、植被、放牧、土壤、招鹰架的布设及灭鼠等。就放牧强度与离水源地距离两点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放牧强度下和与水源地有一定距离(50~200 m)的环境下鼠洞密度较高。
- 杜嘉星宜树华宜树华于红妍于红妍孙义秦炎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鼠兔
-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17年
- 以江河源区为案例地,结合超效率DEA和Malmquist DEA模型考察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空间差异明显.2013年玉树、称多和囊谦超效率值较高,达日、玛多和唐古拉山镇超效率值较低,其他各县生态效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生态效率动态变化可以划分3个阶段,1994-2002年为平稳上升阶段,2003-2006年为分化阶段,2007-2013年为急剧上升阶段.生态效率上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升,资本、降水和劳动力则是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草原水利设施、人工草地和畜棚建设;加强草地生态和冻土保护,并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
- 朱付彪方一平宜树华虞虎
-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DEA冻土
- 基于无人机航拍和生态位模型的草原毛虫宜生区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受观测手段限制,目前对区域尺度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空间分异特征和宜生区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无人机航拍分析系统获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高寒草原毛虫空间分异特征,结合BIOMOD生态位模型和观测样地所对应草地植被、土壤、气候和地形等环境因子,获取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历年草原毛虫生态位,划分草原虫害宜生区。结果表明:所有野外观测样点中,草原毛虫空间分布异质性较大,其出现的观测样点占所有观测的5.77%,不同监测点总数为1~2 046头,同一监测点内为0~136头。所有生态位模型中,RF模型对草原毛虫生态位模拟精度最高,Kappa系数、TSS和AUC分别为0.6、0.75和0.93。草原毛虫一级到三级宜生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的14.68%),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四级和五级宜生区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85.3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无人机航拍技术高效地提供了草原毛虫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为进一步定量认识草原毛虫的生态学地位及虫害预警、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 于红妍张世荣赵兴群宜树华宜树华吕燕燕
- 关键词:草原毛虫无人机
- 一种基于GF WFV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叶绿素a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F WFV卫星遥感数据的水体叶绿素a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GF WFV遥感影像预处理;步骤2、GF WFV水体指数计算;步骤3、叶绿素a遥感反演模型构建;步骤4、遥感反演模型;步骤5、水质...
- 吕燕燕王艳平孟宝平宜树华匡依利昌美琪陈金王寅杰贾舒朱咏琪肖佳乐李长春
- MODIS 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NDVI对高密度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存在饱和现象,使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探讨了NDVI的饱和性,并评估了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DVI构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基于RVI构建的估测模型高,但模型对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生物量大于2314.627 kg/hm^(2))灵敏度较RVI估测模型低,即NDVI阈值大于0.73时,估测模型呈现饱和现象(低估了草地地上生物量);(2)结合RVI和NDVI的相关关系,对饱和部分NDVI遥感植被指数进行校正,校正后最优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为线性模型(y=5908.5x-2198.9,R=0.6190,RMSE=902.41 kg/hm^(2)),较调整前RMSE降低了11.72 kg/hm^(2);(3)就NDVI饱和性空间分布而言,从全年6月—9月初(全年第161—257天)饱和性呈现先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后自西北向东南消退的变化趋势,平均低估值介于158.45—293.92 kg/hm^(2)之间,最大低估值出现在8月初(全年第225天),超过600 kg/hm^(2);(4)此外,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年际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具有较大的影响,去除饱和性影响后草地地上生物量基本不变的区域减小了21.44%,而年际变化小于-10 kg/hm^(2)和大于30 kg/hm^(2)的区域分别增加了8.48%和16.19%。研究探讨了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以期为精确评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胡仁杰陈璇黎陈金张世荣匡依利于红妍吉汉忠赵晓军宜树华孟宝平李猛
- 关键词:遥感估测青藏高原东缘
- 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冻土区干旱—半干旱高寒草地的影响
- 全球变暖对多年冻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温升高和活动层厚度增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从而对多年冻土区植被产生影响。本文选取祁连山西段的干旱-半干旱区的疏勒河上游地区,分析不同冻土类型区高寒草地NDVI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 周兆叶宜树华叶柏生任世龙许民
- 关键词:冻土退化高寒草地
- 一种非破坏性监测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破坏性监测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利用无人机灵活、操作简单的特性,并配套相应的航拍和记录、统计方法,实现了大范围的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有效解决了传统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定存在效率低下、破坏性、操作成...
- 孙义宜树华黄波丁倩男张欣雨
- 文献传递
- 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我国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其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评估方法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致使其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关于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评估结果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项目以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为对象,采用联网观测、联网控制实验、样带—区域调查等手段,开展关键资源环境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和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形成理论和生态系统演变与突变转型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软件平台,准确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确定全球增暖1.5℃情景下的资源环境系统发生转折的阈值,编制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高精度分布图,服务于国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 于贵瑞徐兴良王秋凤宜树华虞强曾晓东
-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全球变化
- 高寒草甸生长盛期CO2交换特征对欧拉羊短期放牧的响应被引量:2
- 2017年
- 以甘肃玛曲试验站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域,2014年8月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和LED灯模拟饱和光合潜力,观测对照、轻牧、重牧3个放牧梯度下的生态系统潜在净生产力(potential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_(pot))及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结果表明,1)对照、轻牧、重牧3个处理的NEP_(pot)日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征,且不同时间NEP_(pot)大小均呈现出对照>轻牧>重牧(P>0.05);Re及总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_(pot))有相似的变化特征;2)8月的NEP_(pot)、Re、GPP_(pot)出现逐旬降低的变化趋势;3)8月底,轻牧、重牧组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组低24.88%、47.69%(P<0.05);4)地上生物量对放牧响应的敏感性均大于GPP_(pot)、NEP_(pot)及Re(P<0.001),NEP_(pot)、Re、GPP_(pot)与日均温呈正相关(P≤0.001),与5 cm土壤湿度呈负相关(P<0.01)。因此,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的减少,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P_(pot)、Re、GPP_(pot)逐渐降低。
- 李亚婷宜树华侯扶江常生华王召锋秦彧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