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绪毅
- 作品数:85 被引量:6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经鼻入路显露视神经和眼眶:内镜解剖研究
- <正>随着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成熟,一些医师尝试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视神经和眼眶病变,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研究内镜下经鼻入路至视神经管和眼眶的相关解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宋明王新生宗绪毅赵澎裴傲严耀华桂松柏张亚卓
- 文献传递
- 垂体腺瘤患者伴发抑郁症
- 2013年
- 垂体腺瘸足一种常处的颅内肿瘤,其所表现的精神症状越来越多被报道、发现和认识;而部分垂体腺瘤患者出现的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在国内却鲜有报道,
- 郑仕奇宗绪毅张亚卓
- 关键词:垂体腺瘤抑郁症伴发颅内肿瘤精神症状自杀倾向
- 脑脊液电影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脑脊液动力学改变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电影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前后引起的脑脊液动力学方面改变.方法 本组病例共146例经CT和核磁共振证实为脑积水,给予内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其中随机选取36例进行脑脊液电影检查(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判断造瘘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变化.同时在3个月至1年随访中应用脑脊液电影进行评价.结果 146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其中121例(83%)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比较术前术后的脑脊液电影检测,显示脑室缩小、造瘘口流速、流量正常,脑脊液流动通畅.病人出院后随访表明症状明显改善的占110例(75.3%).结论 利用脑脊液电影评估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的疗效,可以定量分析脑脊液动力学改变,为评价脑积水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赵澎宗绪毅李储忠桂松柏王新生张亚卓
- 关键词:脑脊液动力学神经内镜造瘘术
- 后颅窝蛛网膜囊肿的神经内镜治疗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后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40例病例经CT和MRI均证实为后颅窝蛛网膜囊肿,随机分成显微镜切除组和内镜治疗组,术前均行MRI相位对比电影法.术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并发症等判定疗效,同时进行1-2年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行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15例,内镜下囊肿切除25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复查头部MRI显示28例患者后颅窝囊肿较术前有明显缩小(94%),MRI相位对比电影显示第四脑室脑脊液流动恢复正常.随访1年,内镜组12例囊肿缩小,14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87%.显微镜组8例缩小,3例复发,10例临床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为53%.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后颅窝蛛网膜囊肿与传统的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安全,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赵澎桂松柏李储忠王新生宗绪毅张亚卓
-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内镜外科手术
- 鞍上囊肿的内镜治疗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总结20例鞍上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术前均行CT和M RI检查,明确鞍上囊肿的诊断以及中脑导水管是否存在梗阻。手术中探查导水管上口情况,根据有无梗阻,行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术或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结果16例术前诊断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导水管梗阻,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4例无导水管梗阻,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术后随访3 ̄6个月,19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鞍上囊肿主要表现为脑积水症状;内镜下行脑室囊肿造瘘术或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鞍上囊肿疗效较好。
- 王新生朴明学宗绪毅高鲜红宋明张亚卓
- 关键词:神经内镜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 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5例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呈均匀一致似脑脊液样低或等密度病灶,形态不规则,沿脑池生长。MRI 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囊内容物及囊壁均未见明显强化。病理表现为珍珠样颗粒结晶,囊内含较多蛋白、脂类物质、胆固醇结晶。5例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中,4例全切,1例近全切。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8月,肿瘤无复发。结论松果体区表皮样囊肿临床少见,全切预后较好。
- 袁辉胜张红波穆林森李储忠桂松柏孙彦辉宗绪毅张亚卓
- 关键词:病理学影像学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9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诊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无干预治疗25例,手术治疗22例,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1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7例,显微下切除囊肿壁术2例.结果 无干预治疗25例,平均随访38.9个月,囊肿无变化.神经内镜治疗组,囊肿消失1例,囊肿缩小50%以上12例;分流治疗组,囊肿消失1例,缩小50%以上5例,无变化1例;显微手术治疗组,囊肿1例消失,1例无变化.并发症:神经内镜组,1例发现硬膜下积液;分流组中3例脑组织包裹分流管,1例硬膜下积液.结论 大多数颅内蛛网膜囊肿行无干预治疗;神经内镜治疗与囊肿-腹腔分流治疗,效果相似,前者更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宗绪毅李储忠姜之全王新生李博赵鹏桂松柏张亚卓
-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内镜
-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发展史被引量:8
- 2019年
-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经了初步探索阶段(1964-1995年)、逐步成熟阶段(1995-2006年)、快速发展和推广阶段(2006年至今)。目前,全国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病例数和治疗效果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往20余年,在内镜神经外科开拓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内镜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已逐步发展成熟,并获得国际认可,未来将继续为世界内镜神经外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 李储忠朱海波宗绪毅王新生桂松柏张亚卓
- 关键词:内窥镜
-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并发症分析与防治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 分析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259例内镜下经鼻腔-蝶窦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各类并发症总计31例,其中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术区血肿2例,脑脊液鼻漏6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尿崩4例,电解质紊乱4例,鼻衄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膜炎1例,因颅内血肿死亡1例,因颅内血肿行二次手术清除1例,脑脊液鼻漏行二次手术修补2例.出院后204例病例经3-18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肿瘤复发5例,鼻衄1例,失嗅2例,鼻腔粘连1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结论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损伤明显减少,但仍可发生多种手术并发症,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
- 李储忠宗绪毅王新生桂松柏赵澎张亚卓
- 关键词:内镜外科手术并发症
- 颅底脊索瘤的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分型及入路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 桂松柏宗绪毅王新生李储忠赵澎鲁润春张亚卓
-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外科神经内镜经鼻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