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亮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综合分析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的影响因素有盐水质量、阴极液浓度、阳极液浓度、温度、盐水泵的停运、气体压力变化、电极涂层、电流分布和短时间停电,指出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宋玉亮常孝王刚王朋
- 关键词:离子膜电解槽烧碱阴极阳极电流效率
- 纳米铁酸铜的水热合成及其吸附催化性能研究
-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铁酸铜CuFe2O4,研究了其对银离子和附子提取液中生物碱、砷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对硫酸铜分解的催化作用。
通过CuFe2O4的制备研究发现,水热合成法制备的粉体性能优于高温焙烧法。在32...
- 宋玉亮
- 关键词:水热合成
- 文献传递
- 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铁酸铜及其表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获得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铁酸铜(CuFe2O4)粉体,本文中以硝酸铜、硝酸铁及氢氧化钠为反应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CuFe2O4粉体,研究了前驱体组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对CuFe2O4粉体制备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中NO3-的存在将导致产物中铁酸亚铜CuFeO2的产生;在反应温度为320℃、以PVA作分散剂、保温3h的水热条件下可合成纳米CuFe2O4粉体。
- 廖辉伟宋玉亮童云穆兰郑敏
- 关键词:水热合成
- 氯水中游离氯回收方法改进被引量:1
- 2007年
- 宋玉亮廖辉伟常孝
- 关键词:氯回收方法
- 酸性蚀刻废液制备纳米铜粉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以酸性蚀刻废液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研究发现,在氯离子的存在下,直接还原难以得到高纯度的铜粉。介绍了络合还原和除氯后还原两种铜粉制备方法,用铜粉导电率表征其抗氧化性能,并对两种方法制备的铜粉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 宋玉亮廖辉伟
- 关键词:酸性蚀刻废液纳米铜粉氯离子稳定性
- 纳米CuFe2O4催化硫酸铜热分解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硫酸铜的热分解行为研究了纳米铁酸铜的催化机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物质的量比的纳米CuFe2O4催化剂,并测定了不同成分和用量的催化剂对硫酸铜热分解温度及热分解表观活化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铁酸铜晶体进行表征,用差热分析(TG—DSC)法测定硫酸铜的分解热变化量以衡量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Cu^2+、Fb^3+物质的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20%的CuFe2O4对CuS04的催化效果最佳,该奈件下CuSO4的高温分解峰与低温分解峰重合,分解峰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了29.5℃,表现分解热吸热量降低了112.1 J/g。
- 廖辉伟穆兰宋玉亮童云郑敏
- 关键词:催化热分解
-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物中的微量铁
- 2008年
- 对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在溶液中的增溶、增敏作用进行了比较,对实验结果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重新建立了一种在强酸环境下以Fe-CAS-CTMAB为三元显色体系的测定食物中微量铁的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2.6%。
- 郑敏廖辉伟穆兰童云宋玉亮
-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胶束增溶微量铁
- 浅谈改性隔膜扩张阳极电解槽
- 2006年
- 从改性隔膜的特点入手,介绍改性隔膜的制备;给出改性隔膜电解槽的运行数据,介绍改性隔膜电解槽的组装与送电过程,指出电解槽寿命的影响因素。
- 常孝宋玉亮王刚刘向楠王洪军
- 关键词:隔膜电解槽离子膜电解槽改性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