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江
- 作品数:23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ISS内固定系统(通过间接复位、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经皮插入LISS接骨板、小切口拧入锁钉)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17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29(16.9±4.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5~37(18.3±5.9)周。无感染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11例,良4例,中2例。结论 LISS治疗胫骨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 张玉岩宋世江崔树廷丛玉琼王勇田文明
- 关键词:长节段粉碎性外固定器
- 手术及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被引量:4
- 2007年
- 观察手术及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选择1997-11/2004-02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法治疗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患者23例,患者均了解相关治疗目的、方法并同意治疗方案。①17例骨不连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5例存在骨质缺损者在骨折端间隙及周围自体髂骨植骨10例,收集术中骨屑及骨髓原位植骨4例,异体植骨1例;2例单纯外固定架重新固定未植骨并行自体骨髓移植。术后2周抽取自体骨髓注入骨折部位,注射10~20mL/次,每2周1次,需注射2~4次。②6例骨延迟愈合患者仅行自体骨髓移植,未改变固定方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标准:X射线片显示连续骨痂通过折线,骨折处无疼痛及压痛,能够全部负重。23例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2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其中随访7~9个月11例,10~12个月6例,13~15个月5例,16个月1例。23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坚强固定加必要的植骨修复骨缺损是治疗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基础和关键,自体骨髓具有成骨作用,可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
- 宋世江林雪林宋瑞芳史书红刘子祯
- 关键词:骨移植骨髓移植
-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PVP术后给予仙灵骨葆胶囊+钙片,连续使用6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PVP术后单纯口服钙片。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评分、骨密度(BMD)、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中术后VSA评分、ODI评分、BM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第1、3、6个月,VSA评分、ODI评分及BMD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
- 郭永贤宋世江乔培柳林雪林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仙灵骨葆胶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术后配合正规康复训练。随访0.6—3.6a,结果疗效为优56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为97.5%。认为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尤适用于单侧下肢症状典型偏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宋世江宋瑞芳张玉岩刘子祯郭永贤林雪林
-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
- V-Y皮瓣推移术治疗指端损伤被引量:1
- 2008年
- 我院自2003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V—Y皮瓣推移术治疗指端损伤49例61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9例61指,男35例42指,女14例19指,年龄11~66岁,平均28岁。拇指18指,食指19指,中指11指,环指7指,小指6指。其中拇、食、中指均受伤者1例;拇、食指均受伤者2例:食、中指均受伤者4例;食、中、环指均受伤者1例。
- 张玉岩刘子祯宋世江谢华磊郭永贤
- 关键词:指端损伤皮瓣受伤者环指
- 骨-筋膜室综合征57临床报告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四肢损伤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1998年7月~2005年3月期间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7例,应用Whiteside测压装置监测,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45例,保守治疗后减压8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3.3%(42/45),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50%(4/8)。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年,其中2例出现前臂沃克曼挛缩,2例后期形成慢性骨髓炎,1例出现足下垂并感觉障碍,1例二期截肢,1例转院后死亡,50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诊断、及时彻底切开减压是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预后的重要措施。
- 宋世江江昆宋瑞芳刘子祯林雪林张玉岩王成江
-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骨折闭合性骨折开放性创伤
- 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肢体缺损并重建功能被引量:5
- 2002年
- 李广义刘德强宋世江郑寿长
- 关键词:肢体功能重建皮瓣移植
- 自制开窗式有机玻璃夹板治疗开放性尺桡骨骨折并伤口感染被引量:1
- 2003年
- 王成江宋世江刘德强张继芝
- 关键词:伤口感染
-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联合铁剂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联合应用重组人EPO与铁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术后总输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出院后汇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输血量为(95.4±15.8)ml,低于对照组的(178.4±7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应用重组人EPO联合铁剂能快速提高术后血红蛋白,减少术后输血及异体输血风险,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郭永贤宋世江李兴晶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素转子间骨折输血量贫血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的利弊分析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2—2014-0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手术时是否应用牵引床分为牵引床组和非牵引床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PFNA尾帽安装时间、术中失血量、尖顶距(TAD)值、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9~24(15.5±6.5)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牵引床组手术时间(41.7±9.1)min,术中失血量(115.5±16.4)ml;非牵引床组手术时间(45.5±9.5)min,术中失血量(131.6±18.7)ml,牵引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非牵引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1,P=0.010;t=0.008,P<0.001)。牵引床组手术时尾帽安装时间为327.0(214.3,523.8)s,非牵引床组为277.0(93.0,389.0)s,牵引床组尾帽安装时间较与非牵引床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6,P=0.006)。牵引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4,P=0.002)。2组TAD值、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牵引床具有可长时间保持骨折端的复位状态、节省人力、减少术者放射性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的优点,但也存在尾帽安装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增加侧位透视难度等缺点。
- 董方李广义刘德强尚博宋世江朱安礼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