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横纹肌肉瘤是常见的儿童软组织恶性肿瘤。眼眶横纹肌肉瘤占全身横纹肌肉瘤的10%。手术、放化疗联合合理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眼眶横纹肌肉瘤的预后。本文分析武警总医院采用放射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资料,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经验。
- 赵水喜肖利华宁健曹京旭王迎选布洁李韧宋薇俞立权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眼眶手术化学药物治疗
- 伽马刀治疗22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22例巨块型肝癌行伽马刀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剂量42Gy(范围30-50Gy),3-5Gy/次,9-13次完成。靶区为肝内病灶包括或不包括门脉癌栓。治疗后每1-3个月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3-36个月,2013年9月结束。结果:总生存期3-36个月,中位生存期6.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8%、22.7%、4.5%,有效率68.2%(CR 3例,PR 12例,SD 6例,PD 1例)。5例出现RTOG标准III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FP(P=0.002)、等效生物剂量(P=0.002)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1171ng/ml好于≥1171ng/ml,≥60Gy好于<60Gy);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等效生物剂量是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9)。结论:伽马刀治疗为巨块型肝癌可选方式之一,巨块型肝癌仍应给予足够剂量以改善肿瘤局控率和预后。
- 杨远游程海明宁健穆晓峰
- 关键词: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伽马刀疗效预后因素
- 放疗联合槐耳颗粒治疗Ⅳ期原发性肝癌1例
-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9y农民2008-2-20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切除肝右叶肿瘤,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2010-2肝右叶肿瘤复发,行介入治疗2次,碘油沉积良好。2010-6出现双下肢、阴囊浮肿明显严重影响行走,咳嗽,痰中...
- 杨远游程海民穆晓峰宁健
- 文献传递
- 伽马刀治疗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处方剂量44Gy(范围:32-52Gy),1次/日、5次/周、3.5-5Gy/次,8-13次完成,临床靶区根据需要为癌栓包括或不包括肝原发病灶。治疗后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结束时间2013年6月。结果:总生存期4-5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癌栓有效率(CR+PR)83.9%,其中CR 15例(48.4%),PR 11例(35.5%),SD 4例(12.9%),PD 1例(3.2%)。1年生存率58.1%,2年生存率9.7%。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癌栓部位(P=0.039)、处方剂量(P=0.009)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C组好于PVTT组,处方剂量>44Gy组好于≤44Gy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P=0.015)。结论: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并发症少,可延长生存期,是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治疗可选方式,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
- 杨远游程海明穆晓峰宁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伽马刀
- 非共面布野方式的调强放射治疗泪腺腺样囊性癌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改进调强放射治疗的照射野布野方法,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患侧晶体及其他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5例患有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左侧),所有患者靶区均包括患侧眶左下壁和眶顶壁。布野方式采取以下三种:(1)常规共面均分9野;(2)非常规共面不均分5野;(3)非常规非共面不均分6野(以下分别简称为9野、5野和6野)。比较以上三种布野方式完成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剂量分布图及物理和生物学参数(最大、最小、平均剂量,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es,CI)和等效均匀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结果 6野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98%、V95%分别比9野和5野增大1.3%、0.6%和11.4%、3.5%,D2%比5野小1%,CI及EUD无明显差别。对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6野除了脑干的Dmin略差于5野以外,其余均优于9野和5野。结论从PTV和OARs所受剂量比对情况来看,非常规不均分6野明显具有剂量学优势,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 赵卫东宁健赵水喜郑子薇穆晓峰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调强放射治疗
- 低熔点铅在Graves眼病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低熔点铅(LML)和多叶光栅(MLC)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在眼眶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使用晶体剂量更低的技术用于临床Graves眼病的治疗。方法选择适于放疗的单、双侧Graves眼病患者各10例,采用相同的靶区勾画原则,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2000cGy/10次,单侧组布野方法为3野(2个X线平野+1个电子线野),双侧组为4野(2个X线平野+2个电子线野),分别采用LML和MLC形成照射野。比较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采用免冲洗胶片和剂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方法形成半野照射野的有效半影区大小及其对晶体受量的影响。结果 MLC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582±34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60±22cGy,CI为0.69;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为591±47cGy和585±52cGy,CI为0.67。LML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252±45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48±19cGy,CI为0.71;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247±44、256±42cGy,CI为0.68。在X线能量设定为4MV和8MV时,半野照射野5cm×5cm,深度4cm,LML的有效半影区与MLC比较小约3mm。结论用LML来形成小面积照射野可能更加适形,并可减小照射野半影,显著降低患者患侧晶体的受量。
- 赵卫东宁健赵水喜杨书明郑子薇穆晓峰
- 关键词:GRAVES眼病放射疗法多叶光栅低熔点铅放射治疗计划
- 呼吸运动对食管癌靶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索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呼吸运动对靶区的影响,为靶区的勾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确诊食管癌患者分别于平静呼吸、平静吸气末、平静呼气末状态下对靶区行CT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并测量靶区动度数据。[结果]肿瘤靶区几何中心在Y轴、X轴、Z轴方向上呼吸动度的平均值,1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为0.46±0.14cm,0.52±0.26cm,0.59±0.26cm;13例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为1.17±0.69cm,0.95±0.74cm,0.82±0.35cm。取95%可信区间作为GTV外扩边界,23例食管癌靶区在三维方向上位移分别为上侧0.74cm,下侧1.62cm,左侧0.91cm,右侧0.66cm,前侧0.87cm,后侧0.59cm。[结论]受呼吸运动影响食管癌GTV几何中心在Y轴、X轴、Z轴方向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勾画靶区时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 谢生智黎功郑静晨宁健杨书明赵水喜高建华牛中喜
- 关键词:食管肿瘤呼吸动度图像融合靶区
- 血清CA19-9、CEA、CA125联合检测对胰腺癌同期放化疗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明确检测血清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4例同步放化疗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及CA125进行相关比较,以明确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治疗前血清标记物水平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程度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胰腺癌诊断方面,CA19-9敏感度最高可达87.5%,若联合检测敏感度可达95.8%;治疗前各血清标记物水平与临床分期无关;治疗前CA19-9≥200 kU/L、CEA≥10μg/L、CA125≥50 kU/L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CA19-9<200 kU/L、CEA<10μg/L、CA125<50 kU/L者,分别为8.0(1.4)个月vs 15.0(3.7)个月,6.0(1.8)个月vs12.0(1.7)个月,6.0(1.6)个月vs 12.0(5.6)个月(P<0.05或<0.01);而治疗前后任何异常血清标记物下降≥50%,其总缓解率为43.0%,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生存期为12.0(3.2)个月。结论 CA19-9、CEA及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动态观察标记物的变化对判断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 穆晓峰曹京旭王迎选俞利权宁健吴芳宋薇李韧付淑云
- 关键词:癌胚抗原
- 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在4 Gy×10次的剂量分割模式下,采用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4-8至2010-3本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采用SGS-Ⅰ型超级伽玛刀进行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区处方剂量为40 Gy/4 Gy×10次,放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肿瘤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视力保存率。结果经过中位时间23个月的随访,肿瘤控制率100%(15例),肿瘤最大径缩小超过50%的患者有4例。突眼症状改善率100%,治疗前后突眼度分别为(17.3±0.8)mm及(14.5±0.3)mm,P<0.01。全组视力保存率为73.3%(11/15),其中改善2例,稳定9例,下降2例,失明2例。有10例出现轻度的治疗相关反应,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接受处方剂量为40 Gy/4 Gy×10次低分割立体定向治疗,疗效确切,但视力改善率较低,甚至出现失明患者,对于剂量分割模式尚需进一步研究。
- 穆晓峰宁健杨书明赵水喜杨远游赵卫东程海民肖利华
- 关键词:伽玛刀
- 鼻咽癌放疗后双肺先后转移综合治疗生存23年1例
- 2004年
- 赵水喜宁健曹京旭王迎选赵卫东
- 关键词:放疗后颈部鼻咽癌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