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荆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形态与RFLP技术相结合的快速叶螨鉴定法被引量:7
- 2013年
- 叶螨属的叶螨具有个体微小、可用于鉴定的形态特征少、表型可塑性强及存在生物型分化现象的特点,给传统的形态学鉴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过去的十几年,叶螨科内个别种的鉴定和描述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手段,依据雄性叶螨阳具的形态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对不同寄主、地理区域的叶螨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两项技术的结合能够准确鉴定出卢氏叶螨Tetranychus ludeni,豆叶螨Tetranychus phasel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为叶螨属的分类提供快速鉴定方法。
- 崔玉楠孙荆涛葛成杨思霞徐敏赵婧妤洪晓月
- 关键词:叶螨分子鉴定ITS
- 二斑叶螨不同发育时期基因组DNA甲基化的F-MSAP分析
- 2013年
-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F-MSAP,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4个龄期(卵、幼螨、若螨、成螨)基因组DNA中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种甲基化模式:无甲基化(TypeⅠ),半甲基化(TypeⅡ),全甲基化(TypeⅢ)在4个龄期均有出现,扩增的总甲基化位点共有641个,其中半甲基化率(TypeⅡ)均高于全甲基化率(TypeⅢ),各个龄期的平均总甲基化率(TypeⅡ+TypeⅢ)为16.01%,平均半甲基化率为10.24%,平均全甲基化率为5.77%。F-MS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二斑叶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存在差异。
- 徐敏杨思霞赵婧妤孙荆涛洪晓月
- 关键词:DNA甲基化二斑叶螨
- 共生菌Wolbachia在中国二斑叶螨种群中的扩散规律被引量:4
- 2013年
- 共生菌Wolbachia在中国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中分布广泛,所有的地理种群中均感染Wolbachia。以二斑叶螨湖南长沙(HN),辽宁兴城(LN)和江苏徐州(JS)3个地理种群为实验材料,经筛选获得100%感染和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后,人工设置Wolbachia感染率为50%的品系,通过PCR技术检测二斑叶螨连续世代Wolbachia感染率动态变化,研究Wolbachia在二斑叶螨种群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3个地理种群的垂直传播效率都为100%;HN种群Wolbachia感染率上升速度最快,F7代达到100%感染;LN种群F12达到100%感染;而JS地理种群中Wolbachia感染率速度上升最慢,在F20代达到100%感染,其后感染率均能稳定在100%。LN种群Wolbachia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的策略,JS种群的Wolbachia通过提高寄主适合度的策略,而HN种群Wolbachia则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与提高寄主适合度两者相结合的策略,最终达到在二斑叶螨中维持感染状态并扩散传播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Wolbachia的扩散规律控制有害生物及疾病传播提供了基础。
- 谢蓉蓉陈小琳孙荆涛洪晓月
- 关键词:WOLBACHIA二斑叶螨
- 基于核糖体28S-rRNA对叶螨分属的快速鉴定方法
- 本发明是基于核糖体28S-rRNA对叶螨分属的快速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范畴。28S-rRNA对叶螨分属的快速鉴定方法是测定叶螨不同属物种的一段特定28S-rRNA序列,通过序列分析软件计算各物种遗传距离和构建系统发...
- 洪晓月李国庆孙荆涛
- 文献传递
- 二斑叶螨与灰飞虱的微卫星开发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 urticae Koch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
- 孙荆涛
- 关键词: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微卫星灰飞虱种群遗传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叶螨适应寄主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叶螨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螨,因具有繁殖力高、寄主适应性强、抗药性演化快等特点,增加了对其防治的成本和难度。本文综述了我国叶螨发生情况和种类分布规律,探讨了我国优势种截形叶螨灾变的原因,总结了叶螨适应寄主植物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与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深入解析叶螨强寄主适应性及灾变的机制,并为叶螨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
- 孙荆涛崔佳蓉周佳怡胡琪琪朱玉溪洪晓月
- 关键词:叶螨
- 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及其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中的胞内共生细菌,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是重要的害虫,对农作物及园林植物造成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采集中国境内26个花蓟马自然种群,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其体内Wolbachia感染率及株系进行分析;利用线粒体COI分子标记研究花蓟马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通过比较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个体COI数据,探究Wolbachia多样性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花蓟马中Wolbachia的感染率为0%~60%,共检测到5种Wolbachia株系(w Fint1,w Fint2,w Fint3,w Fint4及w Fint5),均属于B大组且形成一个单系群。Wolbachia感染情况与这些花蓟马种群(除CC,GZ,TA和TY,N〈5)的线粒体DNA多样性相关,表现为不感染Wolbachia的种群中线粒体DNA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Pi)均高于感染Wolbachia的种群,且Wolbachia感染率与Hd呈显著负相关(P〈0.05)。AMOVA分析表明花蓟马线粒体DNA遗传分化与Wolbachia感染情况有关。[结论]Wolbachia可能在侵染花蓟马种群后出现遗传分化;Wolbachia感染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有关。
- 娄恒陈雅婷张艳凯杨现明孙荆涛洪晓月
- 关键词:花蓟马WOLBACHIA线粒体DNA遗传分化
- 真菌源水平转移的载脂蛋白D基因影响二斑叶螨的寿命与生殖
- 2024年
- 【目的】载脂蛋白D(apolipoprotein D,ApoD)是一类参与代谢、组织发育、免疫和抗氧化等多项生物功能的胞外蛋白,是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重要分子基础。本研究旨在解析ApoD基因在叶螨基因组中的复制与扩张程度及其系统发育,探讨多功能ApoD基因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寿命和生殖的影响。【方法】联合使用BLASTP,HMMER,TBLASTN和GEMOMA鉴定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和二斑叶螨基因组中ApoD家族基因;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细菌、真菌、植物、哺乳动物、昆虫、瘿螨和叶螨的ApoD系统发育树;依据二斑叶螨在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螨、1日龄雌成螨和5日龄雌成螨)和不同寄主植物(菜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番茄、茄子、棉花和黄瓜)上若螨或成螨的ApoD家族基因表达谱,挑选出ApoDR2,ApoD9,ApoD17和ApoD244个基因,采用dsRNA浸泡法对新羽化的二斑叶螨雌成螨进行ApoDR2,ApoD9,ApoD17和ApoD24的RNAi,并检测10 d内的存活率和单雌日均产卵量。【结果】二斑叶螨基因组中鉴定到68个ApoD基因,近缘种截形叶螨有33个ApoD基因,番茄刺皮瘿螨仅有1个ApoD基因,叶螨科之外的生物普遍拥有1~10个ApoD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叶螨的ApoD家族主要分为三大簇,分别与昆虫、瘿螨和真菌的脂质转运蛋白基因聚类;叶螨中剧烈扩张的ApoD支系与真菌ApoD基因存在多个特有的一致性位点,且最大似然树显示亲缘关系近。大部分ApoD基因在二斑叶螨若螨和成螨期高水平表达,在二斑叶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呈现多样的表达调控模式。与对照相比,沉默ApoDR2和ApoD9对二斑叶螨的适合度无显著影响,沉默ApoD17和ApoD24显著降低了二斑叶螨10 d内存活率和单雌日均产卵量,其中沉默ApoD17对二斑叶螨的存活率和单雌日产卵量影响较大。【结论】推测真菌源水平转移后获得的ApoD基因在叶螨基因组�
- 陈磊余心悦郭丽雪陈煜炜邴孝利胡琪琪孙荆涛洪晓月
- 关键词:二斑叶螨生殖
-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上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微卫星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由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而成。由于其具有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共显性遗传、变异丰富、易于被扩增及对DNA要求质量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微卫星的开发技术革新进行综述,以应用实例阐述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微卫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讨论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 孙荆涛杨现明葛成洪晓月
- 关键词:微卫星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