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秦

作品数:54 被引量:28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0篇骨质
  • 10篇骨质疏松
  • 9篇老年
  • 9篇肝炎
  • 8篇骨细胞
  • 7篇蛋白
  • 7篇成骨
  • 7篇成骨细胞
  • 6篇金雀异黄素
  • 6篇骨质疏松症
  • 6篇分化
  • 5篇代谢
  • 5篇氧化氮
  • 5篇一氧化氮
  • 5篇破骨
  • 5篇过氧化
  • 5篇过氧化物酶体
  • 5篇过氧化物酶体...
  • 4篇增殖物激活受...

机构

  • 41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钟祥市人民医...

作者

  • 54篇夏秦
  • 15篇刘晓晴
  • 8篇王运林
  • 7篇石淑仙
  • 7篇朱欢丽
  • 4篇汪红兵
  • 4篇余维巍
  • 4篇田德英
  • 4篇张十红
  • 3篇黄骁燕
  • 3篇向光大
  • 3篇姚汉华
  • 3篇杨菲
  • 3篇陈旭凤
  • 2篇王卫华
  • 2篇郑凯
  • 2篇李卓娅
  • 2篇宋佩辉
  • 2篇金之欣
  • 2篇喻澜

传媒

  • 7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中国康复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The Ch...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探讨运动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方法 将 89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阿法骨化醇 (α D3 )治疗组 (A组 ,45例 )和运动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组 (B组 ,44例 )。 2组患者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 60 0mg、α D3 0 .2 5 μg ,B组患者同时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训练。结果 单纯α D3 治疗后腰椎BMD明显上升 ,骨形成指标BGP水平明显升高 ,但骨吸收指标Pyd/Cr变化不明显 ;而联合治疗使腰椎和髋部的BMD均明显增加 ,并且骨形成指标BGP水平明显升高 ,骨吸收指标Pyd/Cr明显下降。结论 α D3 在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形成方面优于抑制骨吸收 ,对提高腰椎骨量具有优势。有氧运动联合α D3 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量 ,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有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
夏秦汪红兵刘晓晴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老年骨质疏松症骨量代谢性骨病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产生及意义
2002年
为了探讨 NO在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将雌性 BAL B/ C小鼠按不同时间分组 ,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 ,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 NO代谢产物 NO- 2 的产生及 i NOS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 :动物模型建立后血清 NO- 2 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 ;经原位杂交检测 ,正常肝细胞内无 i NOS m RNA表达 ,各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内 i NOS m RNA呈不同程度的表达 ,模型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过量产生的 NO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参与了肝细胞的损害 ,是急性肝衰竭肝损伤的重要介质之一。
夏秦石淑仙
关键词:一氧化氮急性肝功能衰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动物模型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8年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正、负链HCV-RNA.结果显示,采用RT-PCR方法检测35/50例(70%)患者血清中HCV-RNA阳性.47/50例(94%)PBMC中HCVRNA阳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5/50例(90%)PBMC正链HCV-RNA阳性,5/50例(0.1%)负链HCV-RNA阳性,使用正链探针杂交的标本在较多的细胞中出现杂交信号,负链杂交时,仅在少数细胞胞浆中出现杂交信号.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VRNA是一种敏感性很高的检查方法.
王卫华田德英王平夏秦宋佩辉
关键词: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RN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PPARγ)吡咯列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酶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经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后,MTT法和ALP法分别检测吡咯列酮(0、2....
夏秦
文献传递
Fas/Fas-L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凋亡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Fas/Fas L系统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肝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0例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人之活检肝组织进行了Fas抗原及Fas配体表达的检测 ,并运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 (TUNEL)同时检测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结果 所检测 2 0例重型肝炎肝组织中 ,Fas抗原在肝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 ;浸润的淋巴细胞上大量表达Fas L ,肝细胞中也有散在分布 ;每例标本均见凋亡细胞 ,分布在炎症坏死区及周边和小叶内。结论 Fas/Fas L系统过量表达 ,引起大量肝细胞死亡 ,参与重型肝炎的发病 ,Fas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所检标本中 ,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 ,表明这两种不同的死亡方式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上存在着关联性。
夏秦石淑仙
关键词:FAS/FAS-L细胞凋亡重型肝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激动剂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T)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成骨细胞作用的可能路径。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进行原代培养,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检测鉴定为成骨细胞。应用比色法(MTT)法和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偶氮(PNPP)法检测不同浓度RSG刺激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种不同浓度(O、1、2、5、10、20μmol/L)RSG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刺激后成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RSG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5,P〉0.05);(2)不同浓度RSG对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04,P〈0.01);(3)RSG抑制了TGF-131(5μg/L)介导的大鼠成骨细胞CTGFmRNA的表达(F-59.992,P〈EO.01),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SG可以激活大鼠成骨细胞PPAR7,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mRNA的表达。提示RSG可能通过阻抑CTGF的表达来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
吴艳夏秦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磷酸酶
重症肝炎发病机理研究-一氧化氮、Fas系统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重症肝炎的发病机理,该课题研究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两个 方面进行.一、建立小鼠急性重症肝炎模型,采用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检测了NO在模型动物血清中产生,肝组织中iNOS mR...
夏秦
关键词:重症肝炎一氧化氮细胞凋亡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FAS/FAS-L
文献传递
中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初探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40-60岁)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及原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103例健康中年男性(年龄40-60岁,职业以机关干部及经商为主)的腰椎(L1-L4)及左股骨上端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按...
夏秦朱欢丽刘晓晴
关键词:中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情况骨密度
文献传递
丙型肝炎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CV-RNA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逆转录套式PCR法,对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CV-RNA进行了检测。在20例血清抗NCV阳性及HCV-RNA阳性的患者中,16例骨髓单个核细胞HCV-RNA呈阳性反应,4例为阴性反应,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存在HCV,提示骨髓可能是HCV肝外又一感染复制及贮存的场所。并对肝外HCV感染、复制与丙肝慢性化的致病关系,以及临床治疗进行了讨论。
夏秦石淑仙田德英魏镜龙王卫华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丙型肝炎HCV-RNA
伤寒患者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98年
为了探讨伤寒的发病机制,研究血浆TXB2、6-Keto-PGF(1α)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采用放免法对36例伤寒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伤寒患者急性期显著增高(P<0.01),提示伤寒患者TXA-PG(1α)平衡失调在伤寒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石淑仙田德英夏秦
关键词:伤寒血栓素B2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