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
- 作品数:51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先天性锥体束不交叉至同侧偏瘫的Trousseau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患者女,75岁。三年前咳嗽、咳痰一月余,CT显示左肺门占位,左肺上叶部分支气管闭塞伴肺组织缩小实变(图1),病理诊断为肺癌(图2),在靶向治疗过程出现左手无力就诊。查体:心率:57次/min,血压:134/82 mmHg,手指伸、指屈肌2级,伸腕、腕屈肌2级,神志清。实验室检查:CA199>700.00U/ml,D-二聚体:86.82mg/L,纤维蛋白原(FIB):5.47 g/L,凝血酶原时间:16.8 s。
- 胡鹏鑫唐小平熊瑞芳
- 关键词:TROUSSEAU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病因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早期诊治。方法:将53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作为病变组,37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搜集相关孕产史及既往史。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相关病因。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相关的7种病因,分别为胎位异常(OR=12.107)、新生儿窒息(OR=11.224)、孕期异常(OR=9.204)、生产环境(OR=9.161)、产次(OR=7.195)、胎龄(OR=4.439)、既往史(OR=3.763)。结论: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孕期异常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次生产、生产环境及胎龄因素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次相关。既往史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无相关。
- 舒婷肖新兰尹建华唐小平
- 关键词: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病因学
- Wallenberg综合征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2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 M...
- 唐小平肖新兰黄少武龚良庚曾梦华
-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分布与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分型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征及其与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分型的关系。方法搜集136例粥样硬化性MCA主干M1段狭窄且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证实同侧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MCA狭窄段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及全脑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 CASL)检查,观察斑块的位置、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及DWI高信号的分布情况,分析斑块分布特征及其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R MRI清楚地显示MCA狭窄段管壁结构,136例患者中共136支MCA发现斑块,其中前壁斑块36例(26.47%),下壁斑块14例(10.29%),前下壁斑块28例(20.59%),后壁斑块11例(8.08%),上壁斑块10例(7.35%),后上壁斑块9例(6.62%),环形斑块17例(12.5%),前上斑块4例(2.94%),后下斑块7例(5.15%)。前壁、下壁和前下壁斑块引发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39(50%)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0(38.46%)例,上壁、后壁和后上壁斑块引发穿支病变21(70%)例,环形斑块引发混合型脑卒中13(76.47%)例,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MCA供血区CBF值[(30.92±8.75)ml/min/100 g]明显低于镜像侧[(54.17±10.41)ml/min/100 g],差异有显著性(t=14.519,P<0.001)。结论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责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有关。HR MRI及3D-p CASL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揭示缺血性卒中亚型发病机制。
- 唐小平王志强肖新兰龚良庚涂江龙尹建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动脉自旋标记
- “兽皮痣”两例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例1男,74d。因腰部包块逐渐增大.于2012年2月20日至我院就诊。
- 于建华肖新兰唐小平朱才娣
- 关键词:文献复习影像表现
- 3D-pCASL技术评估单侧MCA重度狭窄性TIA患者静息状态脑血管储备能力
- 唐小平肖新兰龚良庚尹建华黄少武黄江龙
- 主动脉缩窄合并颅内动脉瘤2例
- 2023年
- 病例患者1,男,16岁,主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2 h”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78 mmHg/78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四肢肌力对称Ⅴ级,肌张力正常。颈部略抵抗,双侧巴宾斯基征均为阴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博动明显减弱.
- 陆丽芳唐小平肖新兰龚良庚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大脑中动脉主于M1段高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分为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斑块内出血组与斑块内无出血组)血清hs—CRP、Hey。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高分辨MRI(HR—MRI)检查,分析hs—CRP、Hcy浓度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的相关性。结果症状组37例,无症状组26例。症状组斑块内出血发生率15例(40.5%)高于无症状组3例(1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P〈0.05)。症状组[hs—CRP(8.97±3.36)mg/L,Hcy(20.00±3.16)μmol/L3高于无症状组[hs—CRP(5.26±3.12)mg/L,Hcy(12.22±1.88)μmol/L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11.23,P〈0.001)。斑块内出血组(18/63)hs—CRP(10.53±3.59)mg/L,Hcy(21.70±2.40)μmol/L高于斑块内无出血组(45/63)hs—CRP(6.20±3.02)mg/L,Hcy(11.77±1.69)μmol/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7、18.58,P〈0.001)。hs—CRP、Hcy浓度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风险呈正相关(r=0.461、0.519,P〈0.001)。结论血清hs—CRP、Hey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关系较密切,可较好地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大脑中动脉斑块内出血可能增加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风险。
- 唐小平王志强肖新兰尹建华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斑块C反应蛋白质半胱氨酸
-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和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查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SilenZ-MRA)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患者39例, 其中男性8例、女性31例;年龄29~86(54.50±11.80)岁。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比较TOF-MRA、SilenZ-MRA、HR-VWI的图像质量评分和支架段管腔狭窄率评估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TOF-MRA、SilenZ-MRA和HR-VWI 3种MRI血管成像技术对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 TOF-MRA、SilenZ-MRA和HR-VWI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 3)、4(3, 4)、4(4, 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78, P<0.05), 两两比较结果如下:TOF-MRA 比SilenZ-MRA, P<0.017;TOF-MRA比HR-VWI, P<0.017;SilenZ-MRA 比HR-VWI, P>0.017。采用TOF-MRA、SilenZ-MRA、HR-VWI和DSA测量每个病例支架段管腔狭窄率, 结果支架段管腔狭窄率分别为45.00%(29.60%, 61.05%)、17.60%(10.80%, 26.80%)、13.35%(8.90%, 15.95%)和7.95%(4.80%, 1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7.96, P<0.05)。TOF-MRA、SilenZ-MRA、HR-VWI分别和DSA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TOF-MRA比DSA, P<0.017;SilenZ-MRA比DSA, P<0.017;HR-VWI比DSA, P>0.017。DSA复查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发现, 有12个(27.91%, 12/43)动脉瘤栓塞不完全, 31个(72.09%, 31/43)动脉瘤栓塞完全。TOF-MRA、SilenZ-MRA和HR-VWI评估动脉瘤术后是否完全栓塞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0和0.94, TOF-MRA与HR-VWI(Z=2.53, P<0.05)及TOF-MRA与SilenZ-MRA(Z=3.32, P<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VWI可以清晰显示载瘤动脉支架段管腔, 评价支架段动脉管壁情况及管腔通畅与否。SilenZ-MRA评估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明显优于TOF-MRA, 且在瘤颈显示上略优于HR-VWI。联合应用HR-VWI和SilenZ-MRA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曾朝霞张照涛唐小平应洪新徐斯维龚良庚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磁共振CUBE T2联合3D-FIESTA序列在梗阻性脑积水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UBE T2联合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检出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梗阻原因的优势。方法 45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矢状位CUBE T2及3D-FIESTA序列扫描,分析CUBE T2联合3D-FIESTA序列对导水管梗阻原因的显示能力。与常规磁共振序列对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梗阻原因的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常规序列对导水管梗阻原因正确诊断25例(55. 6%),可疑病变20例(44. 4%); CUBE T2联合3D-FIESTA序列对梗阻原因正确诊断45例(100%),并能明确导水管内脑脊液异常流动和导水管梗阻的细节。二者差异显著(χ~2=18. 05,P <0. 05)。结论 CUBE T2联合3D-FIESTA序列较常规磁共振序列明显提高了对导水管梗阻原因的诊断水平,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 黄江龙唐小平张冉肖新兰黎美杨婷尹建华
-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