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胜利

作品数:117 被引量:676H指数:1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成像
  • 21篇肿瘤
  • 16篇X线
  • 14篇血管
  • 13篇食管
  • 13篇灌注
  • 13篇X线计算
  • 13篇X线计算机
  • 13篇磁共振
  • 12篇栓塞
  • 12篇介入
  • 10篇食管癌
  • 10篇体层摄影
  • 10篇细胞
  • 10篇化疗
  • 10篇肝癌
  • 9篇原发性
  • 9篇介入治疗
  • 8篇动脉
  • 7篇扩散

机构

  • 92篇连云港市第一...
  • 19篇徐州医学院
  • 4篇连云港市中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灌南县第一人...

作者

  • 111篇周胜利
  • 22篇刘雨成
  • 19篇苗重昌
  • 17篇王宗盛
  • 17篇张根山
  • 12篇顾艳
  • 11篇黄连庆
  • 11篇王江涛
  • 11篇袁刚
  • 10篇徐春玲
  • 10篇徐文杰
  • 9篇张永刚
  • 9篇曹刚
  • 8篇张旭
  • 7篇周新萍
  • 7篇陆武
  • 7篇周莹
  • 6篇吴华连
  • 6篇陈伟
  • 5篇张波

传媒

  • 19篇医学影像学杂...
  • 16篇放射学实践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9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上海医学影像
  • 4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灌注强化指标和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16层MS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CT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MVD计数。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t'检验;将CT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MVD做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淋巴结转移组(26例)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MVD分别为(59.50±7.08)、(49.68±8.10)个/0.74mm2(t=-5.045,P<0.01)。淋巴结转移组肿块的BV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BV分别为8.99±3.25、5.94±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59,P<0.05)。BV、BF、MTT均与MVD呈正相关,其中BV与MVD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5,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MVD、BV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73,P>0.05);当以MVD≥54个/0.74mm2或BV≥7ml/100g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灌注中的BV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顾艳周胜利袁刚王宗盛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转移灌注成像
动脉内联合灌注尿激酶、丹参及肝素的溶栓效果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内联用尿激酶、丹参及肝素溶栓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经股动脉穿刺,将5F 导管插入至血栓近心端,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丹参,术中术后配合肝素抗凝,然后行血管造影,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完全通畅者10例,通而不畅者1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经导管动脉内联用尿激酶、丹参、配合肝素抗凝治疗外周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蒋晓东周胜利刘希胜周新萍
关键词:尿激酶丹参肝素溶栓动脉疾病
肝癌患者血脂及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脂及总胆汁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40例肝癌患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及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以 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肝癌患者各项指标水平 ( x±s)分别为TC 3 .85± 1.16,TG 1.0 5± 0 .63 ,HDL -C 0 .91± 0 .5 1,LDL -C 2 .74± 0 .88,APOA10 .73± 0 .3 5 ,APOB 0 .87± 0 .3 4,LP(a) 78.2 6± 5 5 .48,TBA 2 9.3 2± 10 .17,对照组各项指标为TC 4.2 8± 0 .72 ,TG1.98± 1.5 8,HDL -C 1.3 1± 0 .2 8,LDL -C2 .96± 0 .67,APOA11.3 5± 0 .2 0 ,APOB 0 .91±0 .2 9,LP(a) 15 3 .63± 112 .65 ,TBA 8.0 2± 2 .15 ,经统计学处理表明TC、TG、APOA1、HDL -C、LP(a)均低于对照组 ,TBA高于对照组 ,而LDL -C、APO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患者存在血脂水平的代谢紊乱 ;检测肝癌患者的血脂及总胆汁酸水平 ,对于观察病情具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张旭张根山周胜利徐文杰
关键词:肝癌血脂总胆汁酸
CT和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CT和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均行CT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CT、US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所得结果行χ2检验。结果:CT组、超声组、联合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1.61%、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69%、86.21%和92.41%、符合率分别为75.56%、82.95%和90.91%。CT组与US组间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联合组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和联合组间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对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优势,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顾艳周胜利周莹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超声
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颅底骨折的诊断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通过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MPR)技术与常规扫描诊断颅底骨折的对照比较,进一步探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MPR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颅底骨折的脑外伤病人除进行头颅常规CT扫描外,又对其颅底进行高分辨扫描及MPR。结果65例脑外伤病人颅底高分辨CT扫描及MPR发现颅底骨折58例194处,其中线样骨折76处,粉碎骨折118处;而常规CT扫描发现颅底骨折52例111处,其中线样骨折49处,粉碎骨折62处,6例颅底骨折被漏诊,83处骨折不能明确显示。薄层高分辨及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并且每个病例有多幅图像支持诊断,与颅底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0.82,p<0.005)。结论对颅脑外伤病人进行CT检查时,增加颅底薄层高分辨扫描及MPR,能提高颅底骨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对临床硬脑膜修补的筛选、预防颅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陆武黄连庆孙西军张波周胜利刘雨成张树宝
关键词:颅底骨折多平面重建MPR粉碎骨折脑外伤漏诊
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及病理学资料,分析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结果:良性占位性病变中90.9%脾脏为正常至轻度肿大,而恶性57.1%为重度脾脏肿大。良性占位性病变多为单发病灶,边界清晰,钙化多见,呈蛋壳样钙化,淋巴结少见肿大;恶性病变常为多发病灶,边界欠清,钙化少见,呈砂粒样或结节样,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多见。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多可正确诊断。
周莹周胜利刘雨成张永刚
关键词:脾疾病
颅内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
1996年
随着球囊导管和超选择性造影技术的问世,通过血管内栓塞技术对某些以往认为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极大的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已取得满意效果。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6年1月采用经皮微导管栓塞治疗13例脑血管疾病。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陈覃郭秀元司宪平施辉陈军周胜利王富元张根山蒋晓东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介入疗法栓塞疗法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亚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皮髓期、实质期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重点分析CT动态强化方式及类型在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皮髓期时88.6%(62/70)透明细胞癌、80%(4/5)多房囊性细胞癌及83.3%(5/6)混合型癌呈明显强化;84.6%(11/13)乳头状癌、100%(9/9)嫌色细胞癌、66.7%(2/3)集合管癌轻度强化;91.5%(64/70)透明细胞癌、69.2%(9/13)乳头状癌、80%(4/5)多房囊性细胞癌、83.3%(5/6)混合性癌及100%(3/3)集合管癌呈不均匀或周边强化;而88.9%(8/9)嫌色细胞癌呈均匀强化。皮髓期与实质期两期动态分析示88.6%(62/70)透明细胞癌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84.6%(11/13)乳头状癌呈"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肾细胞癌皮髓期的强化程度在各亚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CT双期扫描中肿瘤的动态强化方式及类型是鉴别各亚型的重要补充依据。
徐春玲周胜利吴华连张永刚王宗盛李树芸
关键词:肾肿瘤X线影像增强
肺孤立性病变CT诊断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病变CT表现与血清3种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肺孤立性病变的患者均摄胸部平片及CT扫描,并做肿瘤标志物CEA、NSE、LTA外周血清检测;结果CT诊断恶性病变,确诊为64例,未定性诊断12例,误诊22例;良性病变确诊为43例,未定性诊断6例,误诊13例。3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鳞癌LTA84.6%、腺癌CEA86.2%、小细胞未分化癌NSE85.7%,良性病变3项肿瘤标记物均不敏感。CT扫描与肿瘤标记物联合诊断率提高,在恶性病变中鳞癌15.4%,腺癌17.2%,小细胞未分化癌28.5%,良性病变为11.2%。结论CT扫描与3种常见肿瘤标记物检测联合诊断在肺部孤立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特别是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恶性病变的病理分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刘雨成徐春玲苗重昌周胜利
关键词:良性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测CT诊断LTA未分化癌
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卒中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组织化医疗对住院卒中患者卒中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SU组,2147例)与未建立卒中单元时段(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收住的缺血性卒中患者(NSU组,1674例)按年龄分层后进行对照研究,评估其病死率与死亡风险.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各年龄段病死率,并比较和报告相对风险、绝对风险(AR)及95%可信区间(95% CI)、相对风险降、绝对风险降和需治疗数.分类参数采用x2检验,基线值的等级差异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用SAS 9.13软件完成.结果 全组3821例,发病30 d共死亡315例,总体病死率为8.2%.其中,NSU组为175例(10.5%),SU组为140例(6.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362,P=0.0008).所有年龄组发病30 d的A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60岁以下AR=0.62,60 ~ 70岁以下AR =0.53,70~80岁以下AR =0.58,80 ~93岁AR =0.57,P>0.05).排除性别、卒中类型、溶栓比率及其合并症等影响病死率的因素后,其结果一样.结论 组织化卒中医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卒中管理模式,具有显著降低住院卒中患者病死率和死亡风险的作用.
何明利李爱民周胜利何效兵陈军施辉王蓓陶爱华钮晓勤吴方萍李慧徐丙超刘雨成史良玉周玲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死亡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