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笑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癌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癌组织
  • 2篇诊治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胃癌
  • 2篇免疫
  • 2篇结肠
  • 2篇结肠肿瘤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机构

  • 10篇沈阳医学院奉...
  • 5篇沈阳医学院附...
  • 2篇沈阳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周忠笑
  • 7篇魏晰麟
  • 5篇张健
  • 4篇姚建茹
  • 2篇白东
  • 2篇李金晖
  • 2篇李萌
  • 2篇许雅娜
  • 2篇曾克
  • 2篇李金晖
  • 2篇边刚
  • 2篇张健
  • 2篇边刚
  • 1篇张春阳
  • 1篇张健
  • 1篇李晓林
  • 1篇翟宏鹏
  • 1篇李治
  • 1篇陆艳娟
  • 1篇王泽学

传媒

  • 4篇沈阳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6年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类药物做为一种强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以往对此类药物的免疫抑制机理尚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GC的免疫抑制机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这方面的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李治周忠笑温继兰
关键词:激素免疫免疫抑制机理核酸内切酶糖皮质激素淋巴因子胸腺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蛋白Ptch1和Gli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hedgehog(Hh)信号通路中Ptch1和Gli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胆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tch1及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Ptch1和Gli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2%(46/62)和88.7%(55/62),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4.5%(9/62)和9.7%(6/6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Ptch1和Gl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手术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Ptch1和Gli1作为Hh信号通路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胆管癌检测与治疗的理想靶标。
魏晰麟周忠笑张健边刚李金晖
关键词:胆管癌GLI1蛋白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细胞增殖和凋亡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研究表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导入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命周期得到显著延长,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取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编码hT 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 Ineo-hT ERT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hT ERT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按1:1共培养(观察共培养组),同时设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按1:1共培养组(对照共培养组)和肝细胞单独培养组,采用MTT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观察共培养组的肝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共培养组和肝细胞单独培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共培养组的肝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肝细胞单独培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增殖,具有改善肝细胞功能的作用。
白东周忠笑张健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治愈8例,死亡5例。其中12例经手术治疗。结论:MVT诊断缺乏特异性。彩色超声,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彻底切除坏死肠管包括相应系膜,术中、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周忠笑李萌曾克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胆管癌组织中内皮抑素和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胆管癌病例数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国内外资料显示,胆管癌手术病人逐年增高。肿瘤血管形成过程是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
周忠笑
关键词:内皮抑素CD31胆管癌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臀部锐器刺伤致腹腔大出血7例被引量:1
2001年
周忠笑许雅娜
关键词:腹腔大出血
抑癌基因PTEN对结直肠癌25例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粘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实时PCR方法检测2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癌旁组织抑癌基因PTEN mRNA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检测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都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PTE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上可能有重要意义,PTEN蛋白表达低下或丢失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一种信号。
周忠笑姚建茹
Akt抑制剂SH-5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Akt在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PCR检测BGC-823中Akt各亚型的mRNA水平;应用Akt特异性的抑制剂SH-5培养BGC-823,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SH-5显著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VEGF的表达(P<0.05),而且呈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Akt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其对VEGF的调控有关。
周忠笑魏晰麟姚建茹赵延鹏翟宏鹏
关键词:胃癌细胞AKTVEGF
腹腔镜与开放式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及腹腔镜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效果,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4例)和开放组(32例),对2组切口疝类型、腹壁缺损大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放组。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它可以从腹腔内在原切口薄弱区添加一个MESH,修复缺损,加强腹壁,避免切开原切口,避免分离腹壁组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力学原理,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理想术式,特别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优于开放式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
白东张健周忠笑
关键词:切口疝补片疝修补术腹腔镜
腹部手术后胃瘫1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10月251例腹部手术后出现PGS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6.37%,其中胃手术9例,非胃手术7例(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肝癌根治术1例,均发生于术后4~10d;1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白东张健周忠笑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腹部手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