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 作品数:33 被引量:6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理学文学更多>>
-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1991—2011被引量:24
- 2015年
-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入指标视角;从指标分解看,1991—2011年,收入始终是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第一致因,但其贡献度在下降,而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的贫困贡献度在上升;被调查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多维贫困的变化与收入贫困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户主性别、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家户,多维贫困程度相差较大。
- 张全红周强
- 关键词:多维贫困收入贫困
-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
- 本文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四个维度11项指标,并选取CHNS(中国健康营养调查)(1989-2009)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
- 张全红周强蒋赟
- 关键词:贫困问题主成分分析法
- 文献传递
-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CFPS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 周强张全红
- 关键词:减贫效应非正规金融
- 发达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工作与收入状况的案例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职业分布、工资收入与劳动时间、权益保护与自我维权意识、对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发现,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来源地主要为我国中部地区,以刚毕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大多从事制造业工作,工资相对较高,工作环境较好。今后,应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进程,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建立和健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和生产安全保护体系。
- 郭熙保王原阔周强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工作环境
- 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被引量:270
- 2016年
-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长期多维贫困指数不仅能测度家庭贫困程度,还能反映贫困家庭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更高,但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延长,城乡贫困家庭的平均被剥夺深度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相对于农村更为严重;户籍制度能解释城乡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差异的43%,且能解释城乡贫困家庭的贫困不平等程度的17%;家庭的户主特征、社会关系、人口规模与结构、户籍制度等因素对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及不平等有显著影响。
- 郭熙保周强
- 关键词:持续时间
- 我国非农部门单位劳动力成本动态测度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下滑态势,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在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本文利用全国及部分主要地区1995-2014年的数据测度我国非农部门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选取中部和东部7个代表性省份(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全国非农部门工资提升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加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步入上升时期。这主要由东部地区这一情况比较突出,且其经济体量占比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结果。中部非农部门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基础较高,但增长相对缓慢,且中部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超过工资增长水平,致使中部单位劳动力成本相对下降、竞争力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且与东部呈不断缩小趋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创新驱动是缓解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有效途径,东部地区在这方面有基础优势,而中部地区在这方面更有潜力。
- 沈勇涛沈勇涛
-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后发优势
- 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乡村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乡村数字化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在工作地点和工作场所等方面选择的灵活性,且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兼业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二,乡村数字化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长,且主要在“工作—闲暇”时间上进行了重新配置,即通过减少休闲时间来增加非农就业时间。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化对女性、“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村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长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 周强李阳
-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灵活就业
-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被引量:19
- 2014年
-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 张全红周强
- 关键词:多维贫困扶贫减贫贫困发生率
- 中国省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省为例被引量:19
- 2014年
-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年度中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10项指标,测算了各省不同时期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省份间人均收入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的河南收入贫困最严重,其次为西部的贵州和广西,东部的江苏和东北部的黑龙江最小。然而,从多维贫困减小程度来看,减小幅度最大的为中部的湖北,而并非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也并非河南、贵州或广西;到2009年,湖南省多维贫困指数值最小,黑龙江和辽宁最高。因此,多维贫困与地区经济或家户收入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 张全红周强蒋赟
- 关键词:多维贫困主成分分析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多市场接触,寻租与企业绩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竞争行动及其互动是动态竞争理论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本研究以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间竞争互动置于更符合竞争实际的多市场接触情境中,同时将行动范畴拓展到非市场领域,探讨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行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多市场接触与企业寻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多市场接触程度高过一个临界值时,相互克制效应在非市场领域产生;第二,企业寻租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企业的寻租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第三,企业寻租是多市场接触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当面临多市场竞争压力时,企业希望通过在非市场领域展开寻租行为提升企业绩效;第四,制度环境会削弱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的作用效用.上述结论表明,当企业面临多市场接触时采取的竞争策略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企业间的竞争虽然在市场领域中存在相互克制效应,但背地里却企图通过非市场竞争行动发起进攻,最终导致竞争溢出到非市场领域.本文研究结论有效拓展了现阶段关于多市场竞争的理论研究,对多市场企业更好地把握企业间的竞争互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邓新明周强
- 关键词:寻租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