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作品数:8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宫腔镜电切术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利用手术宫腔镜行电切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96例 ,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5 5例 ,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 (TCRE) ,术后 2 9例无月经 ,14例仅见点滴出血 ,11例经血减少 ,1例术后 1月阴道出血多行子宫切除术 ;4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 ,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CRM ) ,术后 3 1例月经量及周期均恢复正常 ,10例月经量较少 ,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被切除有关。与开腹子宫切除相比 ,宫腔镜电切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病率低、远期不影响卵巢功能的特点。 彭凤云 李桂林 周强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 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切除术 复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电消融术+骶骨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电消融术+骶骨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电消融术+骶骨韧带切断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2±20%,28例(70%)痛经完全消失,9例(22.5%)痛经明显缓解,5例(7.5%)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7%。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电消融术+骶骨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李桂林 彭凤云 周强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术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18例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18例巨大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镜下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经11 mm Trocar切口将囊壁牵拉出腹腔外处理,根据病情行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结果:1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中出血(50.3±10.2)ml,平均手术时间(51.3±1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4±1.6)天。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李桂林 彭凤云 付敏 周强关键词:腹腔镜 巨大卵巢囊肿 卵巢良性肿瘤 区域中心城市妇幼医疗保健中心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妇幼医疗保健中心,有其特殊性.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分析医院目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存在服务营销观念落后、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营销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并从产品及品牌策略、渠道策... 周强关键词:营销策略 文献传递 黏液脓性宫颈炎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具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观察组221例,对照组205例进行病原检测,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谱的异同。结果:观察组221例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例中,病原体检出率88.69%(196/221),与对照组205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其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其混合感染率高。 龚培尧 鹿世法 石祥奎 周强关键词:宫颈炎 微生物学 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检测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病原体及药敏试验,观察病症处理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黏液脓性宫颈炎的患者221例(观察组);宫颈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患者205例(对照组)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比较两者主要病原菌谱的异同。结果:观察组221例黏液脓性宫颈炎病例中,病原菌检出率88.69%(196/221),其中淋球菌为14.48%、沙眼衣原体57.74%,混合感染率为61.99%。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支原体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混合感染率高,其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治疗药物中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耐药率最高;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次之;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最低。 龚培尧 鹿世法 石祥奎 周强关键词:黏液脓性宫颈炎 病原体 药敏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8.7±18.5)%,14例(77.8%)痛经完全消失,3例(16.6%)痛经明显缓解,1例(5.6%)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付敏 李桂林 彭凤云 周强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术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14例分析 2006年 李桂林 彭凤云 付敏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