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孑民

作品数:380 被引量:1,57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3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冶金工程
  • 70篇动力工程及工...
  • 37篇化学工程
  • 3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机械工程
  • 17篇文化科学
  • 16篇电气工程
  • 16篇理学
  • 9篇建筑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2篇数值模拟
  • 52篇值模拟
  • 37篇电解
  • 36篇燃烧
  • 35篇铝电解
  • 32篇电解槽
  • 31篇铝电解槽
  • 31篇节能
  • 24篇导热
  • 23篇锅炉
  • 22篇仿真
  • 21篇导热系数
  • 21篇氧化铝
  • 21篇熔炼
  • 19篇热物性
  • 18篇余热
  • 18篇传热
  • 14篇换热
  • 13篇煤粉
  • 11篇煤粉锅炉

机构

  • 335篇中南大学
  • 3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3篇中国铝业股份...
  • 12篇郑州轻金属研...
  • 11篇苏州新长光热...
  • 8篇浙江大学
  • 5篇长沙理工大学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4篇安徽工业大学
  • 4篇中国铝业公司
  • 3篇长沙有色冶金...
  • 3篇江西理工大学
  • 3篇广东松山职业...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邵阳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江西铜业集团...
  • 2篇挪威科技大学

作者

  • 367篇周孑民
  • 36篇邓胜祥
  • 35篇蒋绍坚
  • 32篇闫红杰
  • 30篇艾元方
  • 30篇梅炽
  • 29篇彭好义
  • 25篇易正明
  • 24篇黄学章
  • 23篇李茂
  • 23篇孙志强
  • 23篇涂福炳
  • 18篇马爱纯
  • 18篇周萍
  • 16篇蒋受宝
  • 15篇张家元
  • 14篇张全
  • 13篇彭小奇
  • 13篇李旺兴
  • 13篇王计敏

传媒

  • 29篇中南大学学报...
  • 15篇中国有色金属...
  • 14篇冶金能源
  • 10篇煤气与热力
  • 10篇湖南医科大学...
  • 10篇轻金属
  • 9篇中南工业大学...
  • 8篇工业加热
  • 8篇热科学与技术
  • 7篇热能动力工程
  • 7篇化工学报
  • 7篇电子元件与材...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有色金属(冶...
  • 5篇节能
  • 5篇能源工程
  • 5篇有色冶金节能
  • 5篇Transa...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4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20篇2014
  • 16篇2013
  • 23篇2012
  • 26篇2011
  • 24篇2010
  • 19篇2009
  • 35篇2008
  • 31篇2007
  • 30篇2006
  • 22篇2005
  • 16篇2004
  • 19篇2003
  • 15篇2002
  • 15篇2001
  • 16篇2000
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连续蓄热式热交换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蓄热式热交换器,托板(8)上开有槽(28)和气孔(27),环形中空(22)设置有多个通道,多个通道中填满有蓄热体,筒体(17)上部设有带孔的陶瓷盖板(16),筒体(17)安装在动力传动装置(19)上;...
闫红杰周孑民周绍芳母福生杨万青
氧化铝回转窑熟料烧结过程影响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在对氧化铝熟料烧结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煤粉燃烧、物料热解、窑壁散热和窑内传热传质方程,建立了回转窑熟料烧结传热综合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现场实际参数,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得到了氧化铝回转窑内气体和物料的轴向温度分布,并分析了熟料烧结过程中空气消耗系数和掺煤量等主要参数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操作参数,为实现回转窑的操作优化和自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实现回转窑生产的节能降耗。
易正明宋佳霖马光柏周孑民
关键词:氧化铝回转窑传热过程温度分布
平底沉降槽内固液分离与赤泥沉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简化的三维Eulerian两相流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并结合SIMPLE算法对直径40 m的氧化铝赤泥沉降槽内的固液分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得到槽内流场形态和赤泥浓度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自定义分析评价指标,分析了有无溢流围堰和中心下料桶的不同进料方式下沉降槽的固液分离和赤泥沉降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去掉沉降槽的溢流围堰后浆液的固相浓度降低84.3%;采用自吸式射流进料管,60~64 g/L固相浓度范围内的浆液在中心桶内所占体积由3.70%提高到14.36%,可有效促进中心桶内赤泥浓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平底沉降槽内赤泥的沉降分离效率.
李茂李秋龙周天雷波周孑民ZHOU Chenn-qian
关键词:赤泥沉降槽沉降氧化铝固液分离数值模拟
考虑流型的有机朗肯循环换热器管道长度优化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流型的有机朗肯循环换热器管道长度优化设计方法。有机工质为单相流状态时,计算该段平均努赛尔数<I>Nu</I>得出该段的换热量,并与实际换热量进行比较,确定段管长值;当有机工质为两相流状态时,选取相应流...
孙志强朱启的周孑民
文献传递
多煤种混煤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SDTQ-600热重差热分析仪,对由不同比例的3种单煤组成的混煤进行热失重试验,研究了混煤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煤的挥发分初析温度和着火温度随挥发分含量高的单煤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最大失重率随混煤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Gorbatchev积分式和一级反应动力模型对混煤活化能和频率因子进行了求解,求解过程中动力学曲线拟合较好;混煤煤种相同时,混煤活化能与挥发分含量、活化能与着火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混煤中缺少某一种单煤时,这种线性关系会被破坏。
刘艳军周孑民
关键词:混煤活化能挥发分热重分析
一种卧式蓄热式高效热交换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蓄热式高效热交换器,卧式圆筒壳体(20)的内壁设有隔热保温层(14),卧式圆筒壳体(20)内部用隔板分隔成六个相等的轴向腔体:第一腔体(1)、第二腔体(2)、第三腔体(3)、第四腔体(4)、第五腔体(...
闫红杰周孑民母福生熊宏志杨万青
文献传递
空气射流冲击下柱鳍热沉散热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电子系统微型化、大功率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要求电子元件具有更为强大的散热性能.空气射流冲击,尤其与其他表面强化传热方式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采用这种散热方式几乎能达到与液体冷却相当的散热能力.选用3个不同肋高的矩形柱鳍热沉对空气射流冲击矩形柱鳍热沉进行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首先,分别获得了这3个热沉的热阻(θab)随Re数及H/D变化的实验数据和对应这3个热沉的模拟芯片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Nu)随Re数及H/D变化的实验数据;其次,选用合适的函数形式对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此实验条件下关于Re、H/D及肋片高度Hf的准数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随Re或H/D的增大而减小,但当Re或H/D增大到一定程度时,θab减小的幅度就不再明显;Nu数关于Re、H/D及肋片高度Hf的实验公式,其相对误差小于9%;在3159≤Re≤15798的范围内,这种冷却方式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可达500~1100W/(m·2K).
涂福炳周孑民曾文辉
关键词:努塞尔数热阻
一种以煤焦油作为煤粉锅炉启动点火燃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煤焦油作为煤粉锅炉启动点火燃料的方法,是通过煤焦油燃烧技术,将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焦油进行改性提质,进而替代柴油作为锅炉点火燃料,以大幅度降低价格昂贵的柴油用量;同时将煤气发生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污染的“酚...
金立业周孑民蒋炜邓胜祥李自强匡中付
文献传递
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讨
2005年
通过调查我国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其作用和发展趋势,交流了工程硕士在实际培养中得出的成功经验。论述了目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易正明周孑民涂娟黄学章
关键词:工程硕士适应性
周期热流法测定金属材料热物性的实验及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对经典周期热流法进行研究和改进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测试理论进行分析,建立传热的二维瞬态数学模型,采用加权余量法中的Galerkin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对周期热流法中试样的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规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测试原理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对测定装置进行开发和优化设计,解决了采用该法测试时难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正弦或余弦温度波这一难题,减少了测试误差.通过对几种金属及合金的实验测定和数值计算,发现最大误差不超过4%,测试结果可靠,测试精度较高.
王长宏周孑民Magne Lamvik吕琪铭
关键词: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有限元数值模拟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