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 作品数:239 被引量:1,179 H指数:19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抗磷脂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被引量:6 1994年 目前对包括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相关抗体、狼疮性抗凝物质以及抗心磷脂等一组抗磷脂抗体出现,与近年被称之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诸多临床表现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有关抗磷脂抗体的性质、作用机理、与之相对应的抗原以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作一探讨。 周同 王鸿利关键词:抗磷脂抗体 综合征 P选择素单抗对肝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有或无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肝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 结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 ,肝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 ,且P选择素在肝组织中表达 ;P选择素单抗作用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 ,肝组织中未见P选择素表达。 结论P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 。 陈金联 储榆德 周同 许蕙敏 李晓 张明钧关键词:P选择素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单克隆抗体 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血中P -选择素浓度 ,探讨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我科收治住院的CKD患者90例 ,其中男53名 ,女37名 ,平均年龄 (41.4±18.1)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且均符合CKD的诊断标准。此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血中P -选择素浓度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CKD患者血中P-选择素浓度 (29.92±11.44)ng/ml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 (19.50±9.37)ng/ml(P<0.05)。随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 ,血中P -选择素水平又呈逐渐下降趋势 ,且其浓度与CKD分期呈明显负相关(r= -0.314,P<0.05)。结论血中P-选择素可反映并可作为CKD辅助诊断与疾病进展评价指标 ,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周同 孙桂芝 赵亚鹏 陈楠关键词:P-选择素 黏附分子 慢性肾脏病 核磁共振血栓靶向对比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血栓靶向对比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对比剂是由抗人P-选择素凝集素-表皮生长因子功能域单克隆抗体(PsL-EGFmAb)与二乙三胺五乙酸钆(Gd-DTPA)-血清白蛋白偶联成的大分子多聚体。该对比剂中一... 周同 王学锋 钟高仁文献传递 P选择素在鼠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时的表达 被引量:8 1998年 P选择素在鼠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时的表达黄绍光潘玉明邓伟吾周同黄烨为探讨粘附分子中P选择素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中的价值。我们建立了大鼠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标法(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选择素在损伤后不同阶段肺组织中的表达... 黄绍光 潘玉明 邓伟吾 周同 黄烨关键词:胰腺炎 并发症 肺损伤 P选择素 免疫系统区室化与上皮细胞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011年 近年来,免疫系统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 of immune system)的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各类免疫及非免疫器官中的免疫区室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免疫应答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可提供新的应对策略。上皮细胞体内广泛分布,承载机体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作为免疫防御首道防线参与免疫系统区室化形成,并在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中,既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固有免疫调节作用,亦可通过自身转分化调节后续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抵御及清除病原体入侵、调控局部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促进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上皮细胞又可能是免疫稳态失衡甚或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免疫系统区室化,对上皮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为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张彦洁 钟文伟 刘伟 许春娣 夏振炜 周同关键词:免疫系统 上皮细胞 转分化 免疫调节 人DC体外分化成熟特性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其干预调节 被引量:2 2006年 结合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DC成熟和功能干预调节的作用.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及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细胞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及辅以IL-10作为对照进行干预.分别观察和检测DC形态学及细胞活力,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1a,CD11c,CD54,CD83,CD80,CD86,CD209(DC-SIGN)及CD62P,E,L(P-、E-、L-选择素)表达,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IL-12p35,p40 mRNA与NF-κBP50,P65 mRNA表达,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分泌含量,以及DC体外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以此分析PsL-EGFmAb对DC成熟与功能的干预状况.结果显示,未成熟DC高表达属模式识别受体的C型凝集素DC-SIGN外,且胞内蓄积适量ROS,具备了细胞吞噬能力.成熟DC除仍高表达DC-SIGN,伴随细胞内NF-κB基因明显表达,其表面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上调,且细胞因子IL-12合成分泌增加,并具明显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符合于抗原提呈细胞特征.此外,未成熟和成熟DC基本不表达P-,E-选择素,而分别高表达和低表达L-选择素.进一步发现,PsL-EGFmAb较对照IL-10对DC表面DC-SIGN表达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细胞内NF-κB基因表达,并相应抑制或下调DC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及HLA-DR表达,抑制IL-12基因转录及其合成分泌,以及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上述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示此作用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周同 张雁云 孙桂芝 张玉梅 倪培华 陈永熙 吴开胤 张冬青 陈楠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分化成熟 C型凝集素 DC-SIGN 细胞粘附分子与多脏器损伤(续1998年第4卷第1期) 1998年 一项资料表明,外伤是1-45岁的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受伤后直接死亡,但也有25%左右的人死于受伤24小时以后.这些死亡主要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败血症所致.病人可能已获得基本的心肺复苏,但部分人由于全身性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可能经历一次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井通过多形核细胞(PMN)粘附级联反应而导致器官损伤. 周同 王伟铭 李晓 董德长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 多脏器损伤 器官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粘附分子及其细胞粘附与血栓形成 1997年 周同 王鸿利关键词:粘附分子 细胞粘附 血栓形成 IgA肾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04年 王朝晖 陈楠 周同关键词:IGA肾病 易感基因 病理特点 血液动力学 肾小球系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