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华友

作品数:119 被引量:50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血型
  • 19篇输血
  • 19篇细胞
  • 17篇基因
  • 17篇RH血型
  • 12篇抗原
  • 10篇RHD
  • 10篇RHD基因
  • 9篇多态
  • 8篇溶血
  • 8篇酶链反应
  • 8篇免疫
  • 7篇多态性
  • 7篇维吾尔族
  • 6篇弹力
  • 6篇新生儿
  • 6篇新生儿溶血
  • 6篇血栓
  • 6篇血栓弹力图
  • 6篇外显子

机构

  • 6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8篇深圳市血液中...
  • 27篇广东省中医院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0篇陕西省血液中...
  • 1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市红十字...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西藏自治区血...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河北省血液中...
  • 3篇深圳大学总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青海红十字医...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乌鲁木齐总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19篇周华友
  • 49篇张印则
  • 43篇兰炯采
  • 24篇徐华
  • 20篇曹琼
  • 11篇魏亚明
  • 10篇章扬培
  • 9篇夏荣
  • 9篇刘持翔
  • 9篇吴凡
  • 8篇苏宇清
  • 8篇孔文兵
  • 7篇梁延连
  • 7篇庄乃保
  • 7篇王从容
  • 6篇左琴琴
  • 6篇武大林
  • 6篇周丹
  • 6篇杨贺才
  • 6篇黄宪章

传媒

  • 53篇中国输血杂志
  • 9篇中国实验血液...
  • 8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检验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上海医药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汉族献血者RH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目的观察河北地区RhD阴性汉族个体RHD基因外显子结构,进一步探讨遗传机制。方法常规初筛D阴性, IAT实验排除弱D型,吸收放散试验确定Del,PCR-SSP检测RhD阴性个体D基因10个外显子。结果从42080例汉族无...
王晓珠周华友吴绪华齐村生刘维佳曾凤芹杜克清张艳华刘丹计静文兰炯采
文献传递
人类RH基因结构与遗传特点研究
该研究期望通过大批量中国汉族人、新疆维吾尔族人和其他部分少数民族RhD阴性样本RHD和RHCE基因结构的研究,以及通过家系研究,试图揭开中国人RHD和RHCE基因结构和遗传特点,得到在中国人中最常见的非表达型RHD等位基...
周华友
关键词:RH血型系统RHD基因RHCE基因基因定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文献传递
单链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链核酸适配体,所述适配体满足下述(1)和(2):(1)具有5’‑AGAGACGGACACAGGATGAGC‑N‑CCTTCCCCAAGACAGCATCCA‑3’的通式,其中N代表长度为35‑45bp的随...
张印则吴凡庄乃保徐华周华友苏宇清梁延连李大成周丹
文献传递
猕猴类人血型抗原B酶解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α半乳糖苷酶对猕猴类人血型抗原B的酶解,为制备人O型红细胞提供依据。方法:以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对猕猴类人血型抗原酶解B,观察红细胞酶解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动物输血试验。结果:酶解后红细胞的形态、各项生化指标及功能正常。酶解红细胞回输后受体猕猴的血压、脉搏、呼吸与输血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酶解红细胞输血后体内的24小时存活率为96.5%和95.0%,半衰期均为16天,对照组红细胞在体内的24小时存活率为97.1%,半衰期为16天。受体猕猴的血液、尿液等主要生化指标与输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α半乳糖苷酶可以清除猕猴红细胞表面的类人B抗原,并且对猕猴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不良影响,酶解后红细胞输给同种异型受体不发生输血反应。提示人类ABO血型改造是可行的。
兰炯采曹琼周华友章扬培刘泽彭张印则刘晓明饶军华
关键词:Α-半乳糖苷酶猕猴
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含有比骨髓细胞更原始更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群。移植后所引起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都比骨髓及外周血要低,但其相应的GVL效应也较低,容易复发。单份脐血所含有的造血细胞量仅可以满足一定体重以下的儿童患者需求,对需移植的大部分成人患者则要进行体外扩增。脐血体外扩增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设想和尝试,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是决定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重建造血与免疫、以及平衡GVHD和GVL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的可能性,本实验无菌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并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用IMDM培养液培养14天。在培养0、3、7、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含量。结果表明,与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相比,所有细胞因子SCF,IL3,IL6,IL7,IL2组合组别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所有细胞因子组合组别均能显著增加脐血中的CD34+细胞比例,使其含量从新鲜脐血中的1.6%升高到最高D组的11.9%。第7天时CD34+细胞平均增加10至50倍不等。新鲜脐血中CD3+T细胞平均为(18.7±4.3)%,在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中CD3+T细胞下降明显,而在含细胞因子的组别中CD3+T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扩增最高的组别中CD3+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在新鲜脐血中含(3.6±1.9)%CD56+细胞。CD56+细胞数量仅在含细胞因子IL2的组别中有显著增加,其它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脐血中T细胞、NK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干/祖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魏亚明曹琼周华友夏荣兰炯采孟凡义白海
关键词:脐血体外扩增T细胞NK细胞
人RHD基因结构研究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RHD基因结构 ,重点检测启动子区 ,探究RHD基因的表达机制 .方法 :采用PCR SSP方法 ,设计 3对序列特异性引物 ,对 6 0例无血源关系RhD(+)汉族人样本、98例无血源关系RhD(- )汉族人样本和 2例弱D型汉族人样本RHD基因启动子区约 10 0 0bp范围内的 4个RHD基因特异性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 :RhD表型 (- ) /RHD基因型 (- )个体启动子区全缺失 ,表型RhD阴性基因型为部分缺失或不缺失型个体启动子区都不缺失 .结论 :RhD表型 (- ) /RHD基因型 (- )个体符合RhD阴性的普遍机制 ,表型RhD阴性基因型为部分缺失或不缺失型个体存在另一种RhD阴性机制 .
周华友兰炯采王晓珠樊红孟庆宝张印则王从容
关键词:RHD基因DNA引物表型基因型
再论Rh阴性患者的科学安全输血被引量:63
2009年
兰炯采张德梅张印则夏荣周华友贠中桥陈静娴张广繁马红丽孙先玲
关键词:RH血型RH阴性患者抗-D安全性
mPEG修饰淋巴细胞HLA-A_2抗原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阻断它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方法在不同温度、不同pH的磷酸缓冲液(PBS)中分别使用终浓度为12 mmol/L不同种类的mPEG对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进行修饰。结果4 ℃及室温对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修饰效果无明显影响,30 ℃及37 ℃条件下不利于修饰;高浓度mPEG在碱性环境中对HLA-A2抗原的修饰效果较好,且不同mPEG对修饰效果亦有影响。结论室温下,在pH7.4的PBS介质中mPEG-BTC(benzotriazole carbonate)对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的修饰效果最好,其次为mPEG-丙酸-琥珀酰亚胺,mPEG-马来酰亚胺无修饰能力。
张印则李伟周华友单小燕兰炯采章扬培张志新
关键词:MPEG修饰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mPEG-BTC对血小板表面HLA抗原的化学修饰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mPEG有效修饰血小板表面HLA抗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 2 2℃、pH 7.4的PBS介质中 ,采用浓度梯度法修饰血小板表面的HLA抗原。并分别用处理前后的血小板吸收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通过微量混合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化学修饰的效果。结果 :经mPEG处理后的血小板无吸收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能力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为阳性 ;未经mPEG处理的血小板则与之相反。结论 :血小板表面的HLA抗原经mPEG修饰后 。
张印则周华友李伟兰炯采章扬培张志欣
关键词:血小板MPEG修饰HLA
RHAG 236G>A突变致Rh_(mod)的分子背景研究及家系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1例Rhmod标本,进行血清学方法和基因分析及家系调查,研究其相关分子机制和遗传方式。方法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的ABO血型和Rh C/c/E/e抗原。鉴定RHD基因的合子型和扩增RHD和RHAG 10个外显子并测序。对先证者的亲属进行家系调查。结果先证者为AB型,Rh血型为D-c-E-,C、e弱阳性。先证者RHD合子型为D/D型,先证者RHD外显子测序结果未发现有碱基的突变,在先证者的RHAG等位基因上发现236G>A的杂和突变。家系调查显示在先证者哥哥的RHAG等位基因上也存在236G>A的杂和突变。结论本研究中发现的Rhmod标本是由RHAG基因236G>A导致,能够稳定遗传突变。
吴大洲左琴琴王满妮叶世辉徐华穆士杰张印则周华友
关键词:RHD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