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初级包装形式对化妆品使用量的影响
- 2023年
- 通过调查上海市女性消费人群常用驻留类护肤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了初级包装形式对护肤品使用量的影响,为开展精细化的化妆品暴露评估提供思路。得到了309名有效调查对象共计使用1 320个驻留类护肤品,其初级包装形式主要为敞口、按压、挤压、滴管、喷雾5种,其中喷雾包装主要见于护肤水和防晒霜(通称,非特指霜状产品)。初级包装形式不影响常用驻留类护肤品的每日暴露频次,不影响精华、乳液、面霜、眼霜的每日暴露量和每次暴露量,但影响护肤水、防晒霜的每日暴露量和每次暴露量,其差异主要存在于喷雾与其他包装形式之间,且喷雾包装的每日暴露量、每次暴露量大于其他包装。结果表明,喷雾和非喷雾的不同包装形式影响化妆品暴露量,从精准评估的角度出发,当包装类型影响暴露量时,建议细分初级包装类型建立化妆品的暴露量参数。
- 崔文广佘媛媛陈田陈一珺王丽娜周利红李竹
- 上海女性常用淋洗类化妆品使用状况及部分关键暴露参数分析
- 2024年
- 2023年2—10月,采用问卷调查和称重的方式,研究328名上海市女性化妆品消费者在14天调查期内洗发、护发、沐浴、洁面以及牙膏共5个淋洗品类化妆品的每日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结果显示各品类产品平均每次和每日使用量中位数分别是:洗发品6.37g和3.02 g、护发品5.21 g和2.10 g、沐浴品3.88 g和2.84 g、洁面品0.54 g和0.60 g、牙膏0.79 g和1.44 g。结果表明上海市女性本土人群淋洗类化妆品暴露参数低于欧美国家,更接近于日韩等亚洲国家,开展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时,建议参考本土人群的暴露数据。
- 张琳汤杨陈一珺佘媛媛周利红周利红
- 关键词:女性消费者
- 长期暴露洗涤剂人群接触性皮炎的现况调查及初步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研究长期暴露洗涤剂引发接触性皮炎人群较正常人群的皮肤差异以及使用护手霜干预前后的改变,为长期暴露洗涤剂引发的皮肤伤害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现场招募志愿者的方法,共招募64名18—28岁成年人,对其手部虎口处的水分含量及经皮水分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符合接触性皮炎标准人群与正常人群指标的差异。随后对15名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护手霜干预,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判断干预一周和两周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长期暴露组水分含量(11.88±5.80 au)较健康对照组(20.45±6.97 au)低8.57 au(t=6.110,P<0.001);TEWL值[24.97±14.73 g/(m^(2)·h)]较健康对照组[(13.19±6.86 g/(m^(2)·h)]高11.78 g/(m^(2)·h)(t=-4.244,P<0.001)。干预一周后,长期暴露人群水分含量(13.04±4.63 au)低于健康人群7.41 au (t=6.727,P<0.001),TEWL值[26.66±12.79 g/(m^(2)·h)]高于健康人群13.47 g/(m^(2)·h)(t=-5.534,P<0.001);干预两周后长期暴露人群水分含量(18.49±6.38 au)与健康人群无统计学差异(t=1.438,P=0.173),TEWL值[23.24±10.67 g/(m^(2)·h)]高于健康人群10.05 g/(m^(2)·h)(t=-4.864,P<0.001);此外,观察到长期暴露人群水分含量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升高[干预一周后水分含量升高1.16 au,干预两周后升高6.61 au (F=13.921,P<0.001)]。结论 长期暴露洗涤剂导致接触性皮炎人群较健康人群手部屏障功能受到伤害。工作间歇使用护手霜可有效增加手部水分含量,略微降低经皮水分流失。建议长期暴露洗涤剂人群坚持使用护手霜以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 罗笑宇樊珂良徐青青柳鹏领王娟魏丹丹王重建闫蕾王佳陈园园郭奕光周利红毛振兴陈田
-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干预措施
- 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调查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20 ̄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试图找出重点人群,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1 200名20 ̄59岁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信息,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收集的1 164份有效问卷中,10.7%的被调查者生平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经历,5.07%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各年龄组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29岁组、30 ̄39岁组及总体(20 ̄59岁)的男性与女性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判断为皮肤敏感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我判断为皮肤不敏感的被调查者;自述有过敏史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述无过敏史的被调查者。[结论]本研究获取的上海市中心城区20 ̄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低于国外的相关报道。人群中皮肤敏感者所占的比例、有过敏史者所占的比例可能影响该人群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者所占的比例。
- 周利红李竹崔文广吴立明苏瑾
- 关键词: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
- OECD化学品局部毒性替代方法测试指南最新进展
- 2023年
- 《经合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是评估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参考使用。本文对近期OECD针对化学品局部毒性检测新纳入的方法(OECD497、OECD498)、更新的方法(OECD439、OECD442C、OECD494),以及更正的方法(OECD405、OECD406)进行了归纳和描述,为替代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佘媛媛崔文广陈田周利红
- 关键词:化学品局部毒性经合组织
- 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现场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和不同涂布方式的日光防护效果,为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防晒化妆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涂布组和对照组。涂布组在手背低剂量(0.5 mg/cm2)使用防晒化妆品,对照组不使用防晒化妆品。另外涂布组的左右手背分别采用双次涂布和多次涂布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受试者在连续9 d的军训期间每天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6 h(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通过观察日光暴露前后手背皮肤颜色的变化,评价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肤色的测量采用色差分析仪。[结果]与各自日光暴露前相比,两组受试者暴露后的手背皮肤颜色指标亮度L值均降低(53.95~54.86vs56.75~58.64),绿红色饱和度a(10.86~11.59vs9.44~10.20)和蓝黄色饱和度b(20.31~21.09vs19.16~19.74)值均升高(P<0.05);日光暴露前后,涂布组受试者左右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均小于对照组[(3.31±1.91),(3.17±1.82)vs(5.63±2.37),(5.74±2.56)](均P<0.05),多次涂布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与双次涂布的没有差异(P>0.05)。[结论]与不使用防晒化妆品相比,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仅能减缓但无法避免肤色向黑红黄方向变化。在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的情况下,增加涂布次数没有增强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
- 崔文广潘喜华侯雪波周利红高剑晖李竹
- 关键词:防晒化妆品使用量涂布方式
- 上海市黄浦区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情况,讨论可能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黄浦区抽取113家理发店进行问卷调查。将理发业从业人员的工种分为4类,即专职从事洗发(工种1),专职从事染、烫发(工种2),既从事洗发又从事染、烫发(工种3),从事洗发和染、烫发以外的其他工种[主要为剪发和(或)吹发,工种4]。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手部皮炎相关的临床症状、可能的暴露及相关的保护措施等内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数据录入后,先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影响,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与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最后共得到578份有效问卷。37.7%的研究对象(218人)曾患过手部皮炎,在这些患过手部皮炎的理发业从业人员中,90.4%为慢性手部皮炎,9.6%为急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同年龄、不同工龄、有无采取手套防护间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工种4相比,工种1、工种2、工种3的OR值分别为5.28(95%CI:2.72—10.25)、2.44(95%CI:1.20~4.95)和5.56(95%CI:3.12—9.90);与报告无过敏史的理发业从业人员相比,报告有过敏史者发生手部皮炎的可能性增大,OR值为3.06(95%CI:1.98~4.72);同时,未发现工作过程中佩戴手套、涂抹护手霜等防护措施对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结论]从事洗发,染、烫发工种可能增加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可能。有过敏史的理发业从业人员可能更容易患手部接触性皮炎。
- 周利红崔文广王丽娜俞雪莲李竹
- 关键词:手部皮炎
- 712件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组分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研究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物质的使用情况及其卫生安全性风险。方法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的检验方法对712件氧化型染发剂中的染料组分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染料物质的使用种类、频率、用量、实测值与配方值的相符情况。结果712件氧化型染发剂使用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21种限用组分,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甲苯-2,5-二胺硫酸盐等3种组分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70.08%(499/712),53.79%(383/712),48.74%(347/712)。存在染料成分实测值与配方值不相符的染发剂共184件,涉及18种染料组分。使用频率超过10%的11种组分中,苯基甲基吡唑啉酮、间苯二酚、2-甲基间苯二酚等3种组分的实测值与配方值不相符比例超过10%。甲苯-2,5-二胺硫酸盐、对苯二胺主要表现为实测值高于配方值,分别占不相符样品的95.24%(20/21),81.25%(13/16)。2件国产品分别出现按说明书配比后对氨基苯酚、对苯二胺实测值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限值。结论本次调查的氧化型染发剂存在染料组分实测值与配方值不相符、实测值高于配方值甚至超出限值等安全隐患,建议企业针对重点染料组分查找薄弱环节,加强配方研发和生产过程控制,提升产品安全性,监管部门也需重点监管。
- 周利红张昀崔文广张昀苏瑾
- 关键词:染发剂
- 上海市环境健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指标以阐明上海的环境健康问题,为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和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危害(Hazard)-暴露(Exposure)-健康效应(Health Effect)-干预措施(Interv...
- 苏谨钱海雷许慧慧姜智海袁东周利红郭常义
- 关键词:专家咨询法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女性常用驻留类化妆品使用状况及部分关键暴露参数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调查上海市女性对常用驻留类化妆品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为化妆全品安全评估工作提供每次使用量、每日使用量等关键暴露参数。方法2021年8—12月,抽取上海市女性化妆品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14 d调查期内护肤水、精华液、护肤乳、面霜、眼霜、防晒霜等6个品类的使用情况,并使用差量法计算使用的总重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9份有效样本量。各品类产品平均每日和每次使用量第90百分位数(P90)分别为:护肤水2.47 g和1.61 g、精华液0.84 g和0.69 g、乳液1.57 g和1.03 g、面霜0.89 g和0.80 g、眼霜0.23 g和0.21 g、防晒霜0.68 g和0.97 g。不同品类产品平均每日使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7.42,P<0.05)。年龄≥45岁者较<45岁者护肤水的平均每日使用次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P<0.05)、精华的平均每日使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5),且精华平均每日使用次数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P<0.05)。结论上海市女性化妆品每次使用量、每日使用量等参数与国外人群不同,为保证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建议参考本土人群的暴露数据。
- 陈田汤杨周利红
- 关键词:女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