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钦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117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进一步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表现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病科杂志(1985)诊断标准的949例,按科研规定剂量统一服药,90d后观察有关内分泌紊乱反应症状,计算百分比等。结果: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变,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服药后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中枢的网状激活系统起抑制作用,降低杏仁核、海马回传入信号的兴奋性。下丘脑通过垂体内分泌系统的植物神经对有意义的感觉信息产生反应。胡垂体前叶分泌性腺激素和ACTH等减少,导致病人内分泌紊乱。
- 周元钦钟林等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内分泌紊乱
-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讨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副反应的异同。方法:采用随机法将50例躁狂症分成碳酸锂治疗组25例,丙戊酸钠治疗组25例,分别在治疗初期及第8周,用CGI-SI、TESS及Young躁狂量表测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治疗躁狂症疗效相当(P>0.05),但丙戊酸钠组副反应明显少于碳酸锂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副作用及疗效两方面考虑,丙戊酸钠在治疗躁狂症方面优于碳酸锂。
- 周元钦钟林李志强杨丽程
- 关键词:躁狂症碳酸锂丙戊酸钠
- 胰岛素昏迷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生物质量影响的比较分
- 2000年
- 目的:比较胰岛素昏迷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胰岛素昏迷治疗(研究组)与300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的各指标评定分别为,生活自理能力差44%与2%、社会适应能力差44%与15%、人际交往能力差86%与12%,适应病前工作能力差86%与12%、记忆力障碍86%与12%、智商低86%与11%、本能活动能力差86%与12%、丧失对过去的爱好86%与23%、幼稚愚蠢行为86%与12%、人格故障86%与12%、精神衰退86%与12%。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昏迷治疗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
- 周元钦钟林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 胰岛素昏迷治疗精神分裂症致精神衰退100例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影响精神衰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曾用正规胰岛素昏迷疗法治疗的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精神病的精神衰退与胰岛素昏迷疗法相关。临床资料 ,胰岛素昏迷治疗衰退比例 86.0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衰退比例为 12 .0 % ,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昏迷治疗加速加重精神分裂症的精神衰退 ,对照组中单纯型、青春型患者由于未能长期服药治疗 ,多次复发 ,也导致衰退 ;临床观察表明胰岛素昏迷治疗衰退比服抗精神病药物衰退的程度要重得多。
- 周元钦范晓强张玮吕光明董林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表现及作用机制。方法 :精神病患者 949例 ,按科研规定剂量统一服药 ,90d后观察有关内分泌紊乱的症状。结果 :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 ,多有月经不调、性欲改变、体重增加、乳腺分泌增加等内分泌紊乱表现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直接或间接抑制中枢的网状激活系统 ,使腺垂体分泌性腺激素和ACTH等减少 ,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
- 周元钦董林张玮杨丽程廖智慧李亚军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病内分泌紊乱
- 氯氮平致严重肝功能异常1例
- 2003年
- 患者,男,24岁.因首次出现自语自笑、发呆、无故发脾气15 d入院.检查无异常体征,血、尿、粪常规正常,肝功能、血糖、血铜蓝蛋白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及颅脑CT均未见异常.诊断:分裂样精神障碍.给予氯氮平(江苏省丹阳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35)首剂25 mg,bid,po,每2或3 d增加每次用量25 mg,至入院后第11天氯氮平用量375 mg后维持该剂量治疗,精神症状逐渐好转,一般情况好.
- 付春安周元钦
- 关键词:氯氮平肝功能异常
- 某部13例自杀者自杀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为了探讨部队自杀者的特征和原因 ,确定自杀高危人群 ,为军队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部队自杀者以男性比例大 ,19~ 35岁年龄组居多 ,有性格缺陷、慢性疾病、精神障碍及遭遇生活事件者为自杀的高危人群。结论 :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积极进行危机干预、治疗慢性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是预防自杀的重要环节。
- 付春安张玮周元钦
- 关键词:自杀高危人群军队
- 某部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被引量:7
- 2003年
- 付春安张玮周元钦
- 关键词:官兵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工作
- 精神病患者吞服巨大异物自杀的护理
- 2003年
- 李亚军周元钦胡江涛
- 关键词:精神病自杀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