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立
- 作品数:43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PNP-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PNP-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HepG2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机制。方法利用重组PCR定点诱变法制备PNP-TK融合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DNA3.0/PNP-TK,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体,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了pcDNA3.0/PNP-TK的抗性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NP-TK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台盼兰排斥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对相应前药的敏感性及分别在一种和两种前药作用下所导致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融合基因片段PNP-TK正确插入了pcDNA3.0载体中,pcDNA3.0/PNP-TK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实现了表达。细胞抗性克隆对相应的前药十分敏感。在两种前药的联合作用下,pcDNA3.0/PNP-TK对肝癌细胞产生了良好的旁观者效应。结论具有双自杀基因功能的表达载体pcDNA3.0/PNP-TK对肝癌细胞HepG2有着良好的杀伤作用,有望将其应用于肝癌体内治疗。
- 周俊立蔡晓坤杨翌周卫平王德全姚振江
- 关键词:肝癌基因治疗
- 广州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探讨激素及免疫治疗与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关系,为SLE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广州市SLE患者进行研究,经实验室确诊发生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者为感染组,没发生感染者为对照组。运用EpiData3.02双录入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2例SLE患者中发生感染76例,感染发生率为34.23%。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SLEDAI评分、受累系统数量等方面与SLE患者发生感染有关(均有P〈0.05)。免疫治疗和激素治疗与SLE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无关(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为贫血(OR(95%CI):4.17(1.33~13.16))、病程长(OR(95%CI):2.35(1.07~5.18))、SLEDAI评分(≥10)(OR(95%CI):15.88(5.83~43.22))等。激素治疗(〉40mg/d)与SLE患者发生感染的OR(95%CI)为1.07(0.49~2.35),免疫治疗与SLE患者发生感染的OR(95%CI)为0.96(0.50~1.85)(均有P〉0.05)。结论 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与SLE患者发生感染无关。积极控制感染和贫血,减少受累器官的数量是改善SLE患者预后的关键。
- 曾转萍廖日房庾永基姚振江周俊立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完善流行病学教学体系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预防医学生未来必须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了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特别设置了新发传染病、自然灾害和生物恐怖等应急处理课程。方法:抽取部分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查看其课程设置,并结合当前新发传染病和生物恐怖应急处理的有关文献,经教研室和部分CDC工作人员的研讨,制定了相应的医学生授课规划。结果:形成以小组为基础的三小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模拟训练和两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课程。结论:通过论证,各参评专家一直认为本课程必将为医学生应对可能的新发传染病和生物恐怖提供最基本的应对知识和技能,此课程的设置必将推动流行病学教学体系的完善。
- 姚振江周俊立曾转萍许雅王德全杨翌陈思东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及其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blaIMP和aac(6')-1b;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从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这些菌株对哌拉西林(PIPC)、头孢他定(CAZ)、头孢匹罗(CPR)、头孢吡肟(CFPM)、盐酸头孢唑兰(CZOP)、舒巴坦/头孢哌酮(S/C)、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PM)、叠氮脱氧胸苷(AZT)、阿米卡星(AMK)、妥布霉素(TOB)、庆大霉素(GM)、硫酸异帕米星(ISP)、左旋氧氟沙星(LVFX)产生耐药或中介。其中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号到9号菌株,都检测到了blaIMP和aac(6')-1b基因,10号菌株没有检测到blaIMP和aac(6')-1b基因。检测到blaIMP基因表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检测到aac(6')-1b基因表明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RAPD PCR实验结果显示1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5个基因型,其中1、2、3号菌株基因型谱一致,可判定它们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A类。5、6、7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也一致,可判定这几株菌株间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B类。4号和8号菌株的基因型谱一致,判定这两株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将其归为基因型谱C类。9号菌株和10号菌株有别于其他菌株的型谱,分别将其归为D和E类。结论 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株携带blaIMP和aac(6')-1b基因,1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经RAPD PCR分析,得出5个基因型,其中发现有几株菌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耐药基因PCR检测和RAPD PCR分析可得出比单纯药敏试验更为精确的结论。
- 胡卓越黄伟李颖毕嘉琦周俊立陈小凤姚振江
-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
- 铜绿假单胞菌LasI基因反义核酸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构建LasI基因反义核酸原核表达载体pUCP18/lasIantisense,转化入铜绿假单胞菌并分析其生物学作用。方法PCR扩增LasI基因序列,反向克隆法构建LasI基因的反义核酸原核表达载体pUCP18/lasIantisense,并转化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检测转化菌的LasB和LasR基因表达,测定外毒素的活性和绿脓菌素的表达等指标,分析pUCP18/lasIantisense的生物学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UCP18/lasIantisense并转化铜绿假单胞菌,且有效表达,转化菌的毒力因子弹性蛋白酶、外毒素和绿脓菌素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pUCP18/lasIantisense可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表达,提示LasI基因可作为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 周俊立李柏生张玲廖芳贺超
- ESBLs与MDR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现状及其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索产ESBLs与MDR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2008年7月-2009年6月对广州市某两个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监测,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CLSI(2009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其超广谱JB.内酰胺酶,并按照NCCLS标准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监测获得23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ESBLs67株(28.5%),它们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他啶100%耐药。67株产ESBLs菌株共有42株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25株非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NMDRPA);168株非产ESBLs菌中共有51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17株非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ESBLs与MDR之间的关联程度为OR=3.85(95%C12.13-6.98)。结论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及MDR发生率均具有较高水平,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多药耐药的风险为不产ESBLs菌株的3.85倍。
- 姚振江周俊立曾转萍赵晓蓉许雅蔡旭玲黄晓晖陈思东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ESBLSMDR
- 动物密切接触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风险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动物密切接触者金葡菌的携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12月抽取深圳、东莞和江门部分动物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鼻拭子采样,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动物密切接触者金葡菌的携带率为14.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为3.8%。金葡菌携带主要与性别有关,女性是男性的1.90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主要与性别和年龄有关,女性是男性的4.48倍;而年龄越大,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越低(χ2=10.30,P=0.006)。结论 年轻女性动物密切接触者金葡菌与MRSA携带率均不容忽视,应对此类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控制金葡菌的传播。
- 刘伟东叶小华姚振江周俊立樊燕平彭洋陈思东
- 关键词:细菌动物
- 七叶内酯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外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七叶内酯在体外干预泡沫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胆固醇外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G1(ABCG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5、10、20μg/mL)的七叶内酯体外干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形成,Real-time PCR检测ABCA1和ABCG1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泡沫细胞膜蛋白ABCA1和ABCG1和核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50μg/mL七叶内酯能通过激活PPARγ,促进胆固醇外转运蛋白ABCA1和ABCG1表达。结论七叶内酯可以激活PPARγ,促进ABCA1和ABCG1表达,抑制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
- 贺超黄烨李柏生周俊立胡霖郭小梅
- 关键词:泡沫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 香鳞毛蕨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ELISA测定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还原糖法测定β-(1,3)-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结果香鳞毛蕨提取物不同浓度组均能降低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香鳞毛蕨提取物浓度增加,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逐渐降低,香鳞毛蕨提取物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能降低β-(1,3)-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结论香鳞毛蕨提取物抗真菌作用机制可能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 周俊立叶小华邹志辉蔡旭玲冼雪珍汪保国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
- 广州部分大型汽车客运站候车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被引量:4
- 2010年
- 为了解广州市汽车客运站候车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笔者于2009年10月18—22日,对广州市5个大型客运站(以A、B、C、D、E表示)的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依据客流量(日发送旅客2.3-7.5万人次)、发车量(日发送800-2500班次)、
- 蔡旭玲刘坚姚振江周俊立陈思东
- 关键词:卫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