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囊袋阻滞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02年
- 吴萍冯桂平张洪沛
- 关键词:囊袋阻滞综合征环形撕囊白内障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角膜散光矫正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张洪沛吴萍李涛童颖冯桂平沈连香万叶张波
-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角膜散光矫正术白内障手术方法
-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被引量:14
- 2002年
- 冯桂平吴萍邵颖张洪沛
-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葛根素
- 抗菌素激素对霉菌性角膜溃疡治疗的影响
- 1998年
- 本文对16例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讨论。所有病例均使用过抗菌素治疗,一半以上病例使用过激素,其中13例治愈,残留部分视力,3例失明。结果提示:抗菌素激素的使用,促进了霉菌性角膜溃疡的发展,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因此,对角膜溃疡病例,应尽早明确诊断或除外霉菌性角膜溃疡后,再选用抗菌素治疗。
- 邵彦张北吴萍刘一平
- 关键词:抗菌素霉菌性角膜溃疡激素
- 眼部尿激酶与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眼部尿激酶和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人工晶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人工晶状体前膜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眼部尿激酶和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组31例和非离子导入治疗组33例,观察2组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吸收时间、治疗2周时的眼压变化。结果离子导入治疗组人工晶状体前膜平均吸收时间为(6.68±1.94)d,非离子导入治疗组人工晶状体前膜平均吸收时间为(8.33±2.19)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0,P=0.00)。治疗2周时眼压水平:离子导入治疗组平均眼压为(1.99±0.44)kPa,非离子导入治疗组平均眼压为(2.36±0.35)kPa,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7,P=0.00)。结论眼部尿激酶与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吸收快,安全、简便、有效,是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属无创性治疗。
- 童颖吴萍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尿激酶地塞米松
- 玻璃体后灌注在无囊膜支撑无晶状体眼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灌注的应用对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晶状体及玻璃体眼的影响。方法对36例(36眼)无晶状体囊膜支撑的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式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一术式为有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另一术式为无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回顾性分析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6例无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的患者术后视力0.1~0.5;有2例发生前房积血,6例继发性青光眼,15例角膜内皮水肿,16例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而有玻璃体后灌注支持的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合术的患者术后视力0.3~0.8;仅2例角膜内皮水肿、1例继发性青光眼及20例轻度葡萄膜炎。结论玻璃体后灌注的应用对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晶状体及玻璃体眼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栗印兰吴萍
- 玻璃酸钠在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8年
- 张洪沛吴萍陈才生李涛
- 关键词:玻璃酸钠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 2003年
- 吴萍张锡刚张洪沛
- 关键词:非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出术
- 单焦折叠式与非折叠式人工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单焦一片式折叠式与非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眼的伪调节力。方法60眼(43例)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30眼,一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单焦一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单焦非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视远、视近前房深度检查,并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测定伪调节力。随访时间在3月以上。结果Slataper视标法测定的平均伪调节力为:折叠组(2.07±0.36)D,非折叠组(1.86±0.24)D,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66,P<0.01);前房深度变化为:折叠组(0.11±0.17)mm;非折叠组(0,03±0.15)mm,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94,P<0.05),2组在视近时前房均变浅、前移,且伪调节力与前房深度变化量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自身存在一定的伪调节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单焦一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眼内组织扰动小,囊袋完整,生物相容性好,伪调节力明显优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单焦非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童颖吴萍张锡刚万叶丛晶
- 关键词:晶状体
-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蚓激酶治疗早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蚓激酶治疗早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1-01/2014-04收治的早期RVO患者82例117眼,对照组41例59眼,应用蚓激酶治疗;观察组41例58眼,应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蚓激酶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视网膜循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35/41),高于对照组68.3%(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14.6%(6/41),低于对照组31.7%(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4.8~5.0为53.7%(22/41),高于对照组41.5%(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恢复4.3~4.7为31.7%(13/41),低于对照组41.5%(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为8.15±1.30s,低于对照组9.70±1.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配合蚓激酶治疗早期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较好,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 张锡钢吴萍童颖栗印兰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蚓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