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木富

作品数:14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诊
  • 3篇心肌
  • 2篇心电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症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护理
  • 2篇CHF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升高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低血压
  • 1篇电除颤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病

机构

  • 14篇江门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吴木富
  • 6篇庄君灿
  • 4篇陈林祥
  • 4篇李俊
  • 3篇谭春兴
  • 3篇黄奇花
  • 2篇余泽洪
  • 2篇杨永奕
  • 1篇潘美玉
  • 1篇何洁兰
  • 1篇容凯文
  • 1篇何北海
  • 1篇谭文锋
  • 1篇黄振文
  • 1篇梁雪英
  • 1篇欧阳兆忠
  • 1篇李红涛
  • 1篇林艳玲
  • 1篇杨艳青
  • 1篇张太强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脏病有严重CHF并低钠血症患者 93例与有严重CHF无低钠血症患者 93例进行对照 ,观察低钠血症对严重CH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低钠血症组平均年住院时间、年住院次数、病死率均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低血钠程度与死亡时间及病死率有关 (P <0 .0 1) ,低钠血症严重程度与CHF严重程度亦有关 (P <0 .0 1)。结论 :严重CHF合并低钠血症病死率较高 ,重度低钠血症病死率更高 。
吴木富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CHF预后
曲美他嗪治疗X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X综合征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对 2 0例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 ,临床有“心绞痛”症状 ,但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冠状动脉的患者。一组 (对照组 )使用钙离子组带剂 ,硝酸酯类及 β -受体阻滞剂。另一组 (观察组 )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曲美他嗪 ,3个月后复查 2 4h动态心电图 ,观察用药前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时间、程度及缺血总负荷均明显改善 ,“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
吴木富陈林祥
关键词:X综合征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曲美他嗪药物治疗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6
2016年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总结胸痛急诊患者护理要点。方法: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胸痛患者14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后,共收治胸痛患者135例,纳入观察组,制定胸痛患者急诊护理流程,并进行系统性、规范性培训。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6±6.7)min、(28.5±5.6)min、(9.5±3.1)d,对照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8±8.2)min、(26.6±3.1)min、(10.7±3.8)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30%,对照组为88.73%,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胸痛患者抢救效用,进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抑制疾病恶化、进展,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改善患者长远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李红涛李俊庄君灿吴木富
关键词:胸痛急诊护理流程抢救
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颅脑外伤抢救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治疗效果预后、远期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01);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用Barthel指数评价远期生存质量,两组治疗前无差异,但治疗后有差异(P<0.05),研究组评分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庄君灿黄奇花吕伟垣吴木富陈汀劳冯日祥许登兰张太强
关键词: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选出120例,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急救组采取的急救和转运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急救组有1例现场死亡(1.67%),3例入院后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降低死亡率。
梁晓悦庄君灿吴木富林艳玲杨永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预后死亡率满意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首剂低血压反应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首剂应用时的低血压反应。方法 观察 4 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培哚普利 (Perindopril)组首剂服 2mg、苯那普利(Benazepril)组 2 5mg、依那普利 (Enalapril)组 2 5mg及对照组 ,测基础及首剂服药后 0 5h、1h、2h、3h、4h、5h、6h的血压。结果 各组收缩压最大下降值 ,培哚普利为 6 0± 2 0mmHg。苯那普利为 5 8± 3 2mmHg。依那普利为 6 1± 4 0mmHg ,对照组为 (3 5± 3 8)mmHg ,各ACEI组均有血压下降 ,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未见症状性低血压反应。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首剂ACEI时虽有血压下降 ,但未见有首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故初步认为ACEI首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的。
吴木富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血压CHF
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与链激酶静脉溶栓比较
1996年
陈林祥余泽洪吴木富谭文锋何北海黄振文黄艳芬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链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率凝血酶原时间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急诊停留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护理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职业伤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急诊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艳青谭春兴吴木富余叶嫦李俊
关键词:急诊科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液粘度与内皮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液粘度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用心可舒片口服 ,每次 4片 ,tid ,治疗 1个月 ;对照组 2 8例 ,不用其他中成药。两组常规治疗相同 ,两组在观察前及 1个月后测血液粘度、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 (ET)水平。结果 服用心可舒片 1个月后 ,治疗组全血粘度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NO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血清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而在此期间对照组各项参数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心可舒片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粘度。
吴木富陈林祥
关键词:心可舒片冠心病血液粘度内皮功能
心搏骤停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CA)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CPR的582例患者,其中成功80例(成功组)、失败502例(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院前急诊急救情况{家庭急救、医院救护、院前救护时间、机械通气、短暂复苏、CPR至短暂复苏时间、院前心电图表现〔心室纤颤(VF)、无脉性心电活动(PEA),电静止(VA)〕}、CA发生情况、入院时心电图及通气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家庭急救率、医院救护率、机械通气率、短暂复苏率高于失败组,院前救护时间及CPR至短暂复苏时间均短于失败组,院前心电图表现优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患者医院救护前发生CA 21例,救护车送院途中发生CA 37例,急诊科发生CA 22例,失败组分别为137例、249例、1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自主心率、VF、PEA发生率及气管插管率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 CA患者急诊CPR是否成功与患者CA发生时间、院前急诊急救情况、院内CPR水平等有关,应建立院外CPR指导体系,提高患者送院途中CPR质量,尽可能保障院内CPR质量。
庄君灿黄奇花吴木富谭春兴林树敬
关键词: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术急诊医疗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