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全兰
- 作品数:42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诚: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石被引量:6
- 2003年
- 《论语》只两处提到“诚” ,而“诚”所包含的真性情、诚实、忠信、笃敬、正直等品格 ,却充满《论语》全书。“诚”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的性格特征 ,亦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的根本所在。孔子对“诚”的推崇是儒家“诚”的哲学思想的滥觞。
- 吴全兰
- 关键词:孔子哲学思想理想人格
- 刘向“敬慎”的修身原则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1
- 2006年
- 西汉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向认为,人的祸福不是取决于天,而是由人自身的行为所决定。为了趋福避祸,全身远害,他提出“敬慎”的修身原则。“敬慎”包括谦虚谨慎、惧满持盈、不贪等。这一思想是刘向融合儒、道两家思想而提出来的。“敬慎”的修身原则有助于人类自我生命的保护,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克服贪欲。同时,也有助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
- 吴全兰
- 关键词:祸福修身
- 论庄子的“心”观被引量:1
- 2010年
- 庄子认为,"心"是祸福的根源;人心的淳朴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心的虚静是成功的关键。心的最高境界是"心如死灰",即物我两忘、心物合一的境界,这其实也是"道"的境界。在此境界中,世俗的功名利禄的追求、仁义礼智的观念等已被清除出心,心恢复了本来的自然、淳朴、清静。生活在世俗社会受世俗观念束缚的人需要修心,修心的目标就是"心如死灰",修心的途径是"心斋"、"坐忘",即屏除世俗的欲望、观念、价值,规范对心灵的束缚,使心灵恢复纯净质朴而又自由超脱的状态。
- 吴全兰
- 关键词:庄子
- 试论刘向的人生哲学被引量:8
- 2004年
-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达到人生的高级目标。刘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保持气节和尊严;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乐以忘忧的审美境界;人生的高级目标是形成道德完美的人格。
- 吴全兰
- 关键词:修养气节尊严审美境界道德完善
- 巫风的余韵——《国风》中的歌舞
- <正>《国风》中有关歌舞的作品并不多,大致有这么几首:《邶风·简兮》、《王风·君子阳阳》、《郑风·萚兮》、《陈风·宛丘》、《陈风·东门之扮》等,《周南·关雎》也有一部分涉及歌舞。仔细研读这些诗,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和男女之...
- 吴全兰
- 文献传递
- 西汉“天人感应”思想的伦理意蕴被引量:5
- 2015年
- 西汉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人的根源,天、人是同类,可以互动;"天"有意志、有人格,能赏善罚恶;"天"有道德理性,是人道的依据。这一思想包含浓厚的伦理意蕴:首先,培养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为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其次,根据天道确立国君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国君需效法"天"的"溥爱无私,布德施仁",并通过爱民、利民来体现尊天,使封建时代居于权力巅峰的国君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以天道为依据论证人际等级关系的合理性,对维护家庭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天人感应思想无疑具有迷信的成分和消极的影响,但我们对它的合理之处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 吴全兰赵立庆
- 关键词:西汉天人感应伦理
- 张载对孝悌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孝悌是"仁"的根本和基础。北宋思想家张载对"孝悌"思想作了重要发展:首先,把天地当作父母,把所有的人和万物都当作兄弟和朋友;其次,把孝悌由一种品德提升为一种精神修养。张载对传统孝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需要从孝悌开始,同时需要具备感恩和移情能力。
- 吴全兰
- 关键词:孝悌民胞物与爱心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2018年
- 本文针对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形式主义、教学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以教育实践带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转变、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等措施,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改的深化。
- 王贤敏吴全兰
-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 巫风的余韵——《国风》中的歌舞被引量:1
- 2003年
- 《国风》中有关歌舞的作品并不多,大致有这么几首:《邶风·简兮》、《王风·君子阳阳》、《郑风·萚兮》、《陈风·宛丘》、《陈风·东门之扮》等,《周南·关雎》也有一部分涉及歌舞。仔细研读这些诗,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和男女之情有关。歌舞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呢?先看《国风》中有关歌舞的诗。
- 吴全兰
- 关键词:君子歌舞国风
- 论《国风》中的生命意识
- 中国社会发展到春秋时代,奴隶社会的种种枷锁逐渐被打破, 这是一个人性觉醒、生命意识产生的时代。在宗法奴隶制的禁锢下,奴隶仅仅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统治一旦出现危机,统治思想一旦瓦解,人们便会挣脱枷锁,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进...
- 吴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