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铁明

作品数:2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3篇排斥
  • 13篇基因
  • 12篇肾移植
  • 11篇排斥反应
  • 10篇多态
  • 10篇多态性
  • 10篇细胞因子
  • 10篇基因多态性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 8篇细胞治疗
  • 7篇自体
  • 7篇骨髓
  • 6篇移植物
  • 6篇移植物排斥
  • 6篇外周血单个核
  • 6篇细胞因子基因
  • 6篇细胞因子基因...
  • 5篇自体骨

机构

  • 21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福州总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6篇吕铁明
  • 19篇谭建明
  • 8篇罗芳
  • 7篇欧良明
  • 5篇黎成金
  • 5篇吴卫真
  • 4篇曾章新
  • 4篇王庆华
  • 3篇杨利
  • 2篇杨顺良
  • 1篇林荣禧
  • 1篇林文洪
  • 1篇徐廷昭
  • 1篇陈子宣
  • 1篇蔡锦全

传媒

  • 6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3篇2012中国...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福州总医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tK2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部分供者进行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6(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干扰素γ(IFN-γ)]基因型检测。结果TGF-β_1高分泌型的受者与中低分泌型受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_1高分泌型的供者与中低分泌型供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_1基因型为供者高分泌/受者高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TGF-β_1基冈型为供者中低分泌/受者中低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TNF-α、IL-6、IL-10及IFN-γ的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结论同时检测供、受者TGF-β_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吕铁明谭建明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预测肾移植术后效果的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144例肾移植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型。结果TNF-α或IL-10高分泌基因型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中低分泌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TNF-α、IL-10高分泌基因型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其它基因型组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受者 TNF-α和IL-10基因型是移植肾急性排斤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吕铁明谭建明欧良明王庆华曾章新
关键词: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TNF-а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肾移植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 TNF-α和 IL - 10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方法 ,对 12 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 TNF-α和 IL - 10基因型检测。 结果 :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TNF-α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 (P<0 .0 1) ;IL - 10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 (P<0 .0 5 ) ;TNF-α与 IL - 10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高 (P<0 .0 1) ,TNF-α与 IL - 10均为低分泌基因型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低 (P<0 .0 5 )。 结论 :常规检测 TNF-α和 IL - 10基因多态性对于预测移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吕铁明谭建明欧良明
关键词:TNF-ΑIL-10基因多态性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nas,ASO)是引起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国外报道7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5~20﹪[1]。糖尿病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所致的肢体远端动脉闭塞性疾病,由于其输出道不佳,手术治疗难度大且远期效果不肯定,药物治疗亦难以取得满意疗效[2]。
吕铁明黎成金罗芳谭建明
关键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肢动脉闭塞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慢性下肢缺血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缺血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但股骨头供血不足、微血管损伤及静脉血液淤滞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是其共同特点。目前本病治疗方法有限制活动、中药治疗及理疗等,但均不能阻止病变进展,最终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吕铁明罗芳杨利谭建明
关键词: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微血管损伤
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50~200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并制成10ml细胞悬液,...
吕铁明罗芳杨利谭建明
肾动脉粥样硬化破裂致肾盂出血1例
2007年
李毅吕铁明杨顺良
关键词: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移植供、受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1、初步构建检测细胞因子IL-4、IL-6、IL-10、TNF-α、TGF-β1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的寡核苷酸芯片,建立检测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学。2、初步建立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多态性...
吕铁明
关键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供、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研究设计为前瞻性病例分析。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其中114例受者的65例供者在肾移植前进行TGF-β1基因型检测。术后对受者进行5年随访,追踪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受者基因型、供者基因型及供、受者基因型组合类型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TGF-β1高分泌基因型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2.9%(39/91),中低分泌型受者为17.0%(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自TGF-β1高分泌基因型和中低分泌基因型型供者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26/80)和32.4%(11/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受者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4/4)明显高于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31/110,28.2%)(P<0.01);供、受者均为中低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2/61,19.7%)明显低于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23/53,43.4%)(P<0.01)。结论受者TGF-β1基因型及其与供者TGF-β1基因型的组合类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有显著关联。肾移植术前同时检测移植供、受者TGF-β1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移植后远期效果,指导术前做出合理的供受者匹配。
吕铁明谭建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型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胃肠道肿瘤引起肾后性肾衰4例报告被引量:1
1999年
我院今年年初连续收治4例急性肾后性肾衰(PRRF),皆属胃肠道肿瘤广泛转移压迫输尿管所致。报告如下:
吕铁明欧良明吴卫真
关键词:肾衰胃肠道肿瘤急性输尿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