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坤
- 作品数:17 被引量:3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治疗——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0年
- 股骨髁间粉碎型骨折,在治疗上有一定困难。我院对此种骨折的治疗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共治疗2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姚伦龙卢传新陈膺镇陈荣基黎早敏吕国坤
- 关键词:股骨髁间骨折
- 四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总结四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繁复。方法对瘢痕挛缩的关节充分松解,采取Z改形,植皮,皮瓣等修复方法。结果1994年1月─1999年3月临床治疗46例,关节部位62个,瘢痕挛缩的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的时间,畸形程度,组织缺损范围及深度,局部可利用残留的皮肤等综合考虑,选择修复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尤以皮瓣法效果甚佳。
- 王快胜陈彦堃柴益民王和驹马心赤潘云川吕国坤
- 关键词:四肢关节瘢痕皮片皮瓣植皮
- 皮神经皮瓣的成活机制研究及应用
- 2005年
- 课题属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pis flap)又称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ous vascular flap),是1992~1993年国外学者通过解剖研究提出的新概念.我科于1994年开始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应用,1995~1997年间向全国推广.1996年论著"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年论文"四肢皮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在全国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上得到"国内领先"的评价,1998年论著"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论文被多次引用.
- 柴益民吕国坤陈彦堃邱勋永林崇正陈汉东张燕翔马心赤
- 关键词:皮神经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VASCULAR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成活
-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98
- 1996年
-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 王和驹吕国坤王书成陈彦
- 关键词:岛状皮瓣腓肠神经皮瓣移植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报道一种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 ,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 ,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 ,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14例 ,皮瓣最大为 9cm× 15cm ,除 1例远端部分坏死外 ,皮瓣均成活。结论 该皮瓣血供丰富 ,厚薄适宜 ,蒂长可达12cm 。
- 展望吴念吕国坤潘云川王快胜张燕翔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足部软组织缺损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2
- 1999年
- 目的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方法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体表投影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逆行岛状皮瓣。结果临床应用6例,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6cm×8cm。经6~20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皮神经的血管构筑与皮肤血供密切相关的特点,设计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为小腿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方法。
- 潘云川王和驹柴益民吕国坤陈彦堃
- 关键词:隐神经岛状皮瓣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皮肤扩张器对药物的渗透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 展望游文健吴念吕国坤
- 该课题针对皮肤扩张术中的主要并发症“感染”及“疼痛不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皮肤扩张器对药物具有渗透性,随着扩张的进行,渗透到扩张器外的药物逐渐增高,并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且药物渗透性的大小与药物的分子量有关,同时扩张...
- 关键词:
-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皮肤扩张器
- 皮神经皮瓣的成活机理研究及应用
- 柴益民吕国坤陈彦堃邱勋永林祟正陈汉东等
- 该课题在国外研究基础上进行系列研究:①建立皮瓣动物模型并研究蒂部不同结构对皮瓣成活的影响;②改善皮瓣静脉回流、扩大成活面积及修复范围的研究;③穿支蒂皮神经皮瓣创新研究。动物实验结论被临床验证;吻合浅静脉法、腓动脉终末穿支...
- 关键词: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神经皮瓣皮肤修复逆行皮瓣静脉回流
- 隆鼻术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总结隆鼻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用“L”形硅胶假体 ,根据脸形特点 ,鞍鼻畸形程度进行雕刻 ,选择鼻孔—鼻小柱缘切口、分离 ,假体置于鼻背筋膜后间隙。结果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2月 ,临床治疗 2 5例 ,全部随访 ,时间 6月— 1年 ,满意 2 0例 ,基本满意 2例 ,排斥反应取出假体 2例 ,假体偏斜、二期手术 1例。结论 硅胶假体是广泛应用的理想假体 ,对假体的精心雕刻 ,术前准确定位 ,正确的分离和置入 。
- 王快胜吴念展望陈彦堃潘云川游文健张燕翔吕国坤
- 关键词:隆鼻术硅胶假体鞍鼻畸形并发症
-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损伤
- 1995年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层肌健损伤38例55指,全部病例获3个月─2年随访。根据测量患指TAM方法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94%。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损伤小,腱愈合快,粘连轻,功能恢复良好,但精细手术操作仅是治疗过程一环,术后应注意指导功能锻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 王和驹陈彦堃吕国坤潘云川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屈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