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珠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对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似合并恶性淋巴瘤的艾滋病患者同时行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对2种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为95.24%,对恶性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100.0%、92.9%。结论: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诊断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准确度高,并发症低,操作安全快捷,是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 王俊东冯清华刘长珠陈焕忠张文先张影
- 关键词: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瘤
- 阻塞性黄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1998年
-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人(A组)和3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B组)的门静脉,肝、脾、肾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阻塞性黄疸病人门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P<005);②肝、脾、肾动脉阻力指数阻塞性黄疸病人较正常人明显增加(P<001),而门静脉血流量仍在正常范围。进一步证明阻塞性黄疸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人体病理生理所造成的影响。
- 刘长珠黄君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阻塞性黄疸血流动力学
- 乙型肝炎病毒孕妇所生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孕妇所生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产检的1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学指标检查结果,分为乙型肝炎病毒组90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组1410例,所有产妇均需接受超声测量胎儿脐动脉与MCA舒张期血流平均速度(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以及阻力指数(RI),并比较检测结果与Apgar评分。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PI均低于非乙型肝炎病毒组,RI高于非乙型肝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脐动脉血流S/D、PI、RI值均高于非乙型肝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组新生儿健康程度低于非乙型肝炎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胎儿脐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可有效预测乙型肝炎病毒孕妇腹内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
- 陈婉明计宏媛刘长珠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脐动脉大脑脑血流变化
- 实验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了解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 ,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实验性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经历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的形成。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流量在注射四氯化碳 2周后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15周时由于形成了侧枝循环 ,上述测值又明显低了 (P <0 0 1) ;注射四氯化碳大鼠门脉充血分数除在 10周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 (P >0 0 5 ) ,2周、5周、15周时均比前一组明显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大鼠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均发生了变化。
- 刘长珠康举龄傅小敏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 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及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特殊部位小肝癌(4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前l周内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观察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等,术中行实时超声造影、融合影像导航等辅导技术下微波消融,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术后1个月行彩超、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检查,以增强CT表现为标准,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术后即刻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未消融完全病灶即刻补充消融5例。治疗后1个月超声造影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3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4个病灶判断不清,增强CT41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4个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3个病灶判断不清,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评价微波消融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 王俊东魏达友吴绍锋刘长珠计宏媛邝彩虹李宝金张影
- 关键词:肝癌超声造影微波消融
- 门脉癌栓兔模型的超声及CT影像表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兔门脉VX2细胞株肿瘤模型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及CT检查在监测门静脉癌栓中的价值。方法 VX2肿瘤细胞株接种于兔大腿形成稳定的种植瘤,将瘤块接种于2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门静脉内,采用剖腹门脉穿刺及门脉切开两种方法建立门静脉癌栓模型,用超声及CT观察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肿瘤成活率90%(18/20),瘤株接种后12~15d可探及门脉癌栓,接种21~23d可显示瘤体血流情况。CT平扫瘤体呈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可及时显示门脉癌栓形成情况,CT扫描能准确判断癌栓形成情况,综合影像学检测手段能够及时准确评价门脉癌栓动物模型的瘤灶生长情况,可为进一步的门脉癌栓治疗试验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周明强刘长珠刘斯润罗超元王俊芳宁映霞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兔模型超声CT
- 大鼠实验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对门静脉压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80只健康Wistar大鼠(注射前为对照组)及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后(实验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过程中其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在注射四氯化碳(CCl4)2周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15周时由于形成了侧枝循环,上述测值又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门脉压力与充血分数除在1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5、、15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门静脉压力与内径、充血分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36(P>0.05)。结论:大鼠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随着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与血流动力学均发生动态变化。
- 刘长珠康举龄傅小敏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
- 彩超引导微波消融腹腔神经节毁损术治疗重度癌性腹痛
- 刘长珠冯清华李海玲
- RFA联合PEI及门静脉灌注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及门静脉灌注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4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观察组21例采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及门静脉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PVTT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PVTT治疗,发生肝脓肿1例。观察组治疗后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及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PVTT疗效明显,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PVTT的形成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王俊东刘长珠李宝金邝彩虹李甜甜张影
- 关键词:门静脉灌注门静脉癌栓
- 脾功能亢进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最佳方法。方法54名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网格状脾穿刺微波消融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30、90、180、360天检测外周血WBC、RBC、PLT及脾动静脉内径(D)、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计算脾血流量(Q)。结果54名患者WBC、PLT术后7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脾脏动静脉Vmax、Vmean、Q降低(P〈0.05),并且网格状消融后产生的纤维条索能预防消融后的脾脏代偿性增生。结论采用网格状经皮脾穿刺消融术可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脾亢引起的血细胞过低,结合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发生。
- 刘长珠冯清华李海玲
-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微波消融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