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涛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A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A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 刘玉涛彭秀斌杜中立陈海东毛俊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岛津XED150L-20型X线机故障检修二例
- 2003年
- 刘玉涛
-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 罗云辉彭秀斌毛俊陈敏孙放陈海东刘玉涛肖万宏何虹龙雪银林丽娟
- 关键词:肝脏血管造影术
- 线圈架在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制线圈架在腹部磁共振(MR)检查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线圈架(试验组)和不用线圈架(对照组)行体模和15名志愿者下腹部磁共振扫描,测试体模的图像信噪比(SNR)和图像均匀度,下腹部的股直肌与同层面的脂肪组织图像及背景的对比信噪比(CNR)和SNR,及图像均匀度,对比2组图像伪影、SNR和CNR及组织图像信号均匀度。结果使用线圈架所扫描的各序列加权像与对照组比较无额外伪影,2组体模T_1加权像SNR测试值分别为31.7±2.0和31.5±2.6(P>0.05),均匀度为98.0%和97.9%,T_2加权像为277±17和266±19(P>0.05),均匀度为95.1%和95.0%。2组下腹部各序列的均匀度分别为,T_1加权像为57.7%和58.1%,T2FS加权像分别为80.6%和80.7%,LAVA平扫分别为40.4%和40.5%;SNR分别为:T_1加权像(50±10和48±8,P>0.05);T_2FS加权像(24±4和24±4,P>0.05);LAVA平扫(45±5和46±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NR分别为:T_1加权像(66±7和48±8,P>0.05);T_2FS加权像(12±8和10±7,P>0.05);LAVA(20.0±4.2和19.9±2.2,P>0.05)。结论该线圈架对腹部图像的SNR和CNR及均匀度无影响,能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可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对临床腹部MR检查应用是可行的。
- 刘玉涛李淑明杜中立安涛詹润根余贞杰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腹部信噪比
- 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对结肠新生物的检测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对结肠新生物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103例既作CT低剂量结肠成像同时又有传统结肠镜检查资料的病例(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记录结肠新生物的有无、位置、大小及形态,统计每一组病例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记录每1个病例的放射剂量加权指数。结果CT低剂量结肠成像正确地检出全部11个结肠癌灶(敏感性100.0%),68个息肉(敏感性70.0%)。对10mm以上(含10mm),6~9mm,5mm以下(含5mm)息肉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93.8%(15/16),91.7%(22/24),54.4%(31/57)。平均CT剂量加权指数为4.0mGy。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结肠成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放射剂量,同时对6mm以上息肉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
- 李伟杜中立陈海东刘玉涛龚飞跃孙放毛俊何虹彭秀斌
-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Bolus tracking技术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强化值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64例均完成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100HU组130HU组在触发时间和冠状动脉血管评价上无明显差异,但160HU和190HU组有明显差异,四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而升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olus tracking技术可以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理想的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阈值选择在100-130HU为佳。
- 刘玉涛彭秀斌杜中立何竟陈海东何红
-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CA),先行冠脉钙化积分平扫,然后行冠脉增强扫描,选取一组质量最佳的薄层图像行冠脉三维重建,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并对冠脉支架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冠脉钙化积分与其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中度以上狭窄的冠脉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其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MSCTCA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6%、93.9%、92.6%、86.7%、95.4%。MSCTCA对冠脉支架显示良好,检出5例9根支架,其中2根支架不通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安全、无创,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支架开放及通畅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有效手段以及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手段。
- 罗云辉彭秀斌毛俊孙放肖万宏刘玉涛陈海东林丽娟龙雪银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冠心病
- MR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序列在骶髂关节软骨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MR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ERGE)序列在骶髂关节(SIJ)软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SIJ软骨行MERGE、三维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脂肪抑制(PDWI-FS)、T2WI脂肪抑制(T2WI-FS)和T1WI脂肪抑制(T1WI-FS)序列成像,比较MERGE序列与其他各序列图像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评分和SNR、CNR。结果 MERGE序列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评分、CNR和SNR与3D-FSPGR序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DWI-FS、T2WI-FS、T1WI-FS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MERGE序列显示SIJ软骨的图像质量较高。
- 刘玉涛洪国斌李淑明张怡
- 关键词:骶髂关节软骨健康志愿者
- 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与DSA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成像技术、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期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分析MIP、VRT、SSD3种血管重建方法对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肝癌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15支,MSCTA检出110支,符合率约95.6%,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71)。其中MIP、VRT显示较佳,SSD显示较差(45/115,39%)。DSA显示70例均存在瘤内肿瘤血管,其中MSCTA检出65例,两者表现相似,其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69)。MSCTA、DSA分别检出门-肝静脉癌栓36支、27支,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4),DSA对较小分支癌栓显示不佳;DSA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29例,MSCTA检出27例(符合率93.1%),两者表现一致。MSCTA检出肝动脉解剖变异22例(31.4%),共中9例变异肝动脉参与肝癌供血,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可全面、准确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与DS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 罗云辉陈加源何虹彭秀斌刘玉涛陈海东孙放林丽娟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肘正中静脉和足背静脉穿刺点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需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处和足背静脉处作为穿刺点,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采用Test Bolus监测两组肾动脉成像峰值时间,选用Cor Cemra FT序列行肾动脉成像,评价两组图像的血管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和图像对比信噪比(CNR)及重建血管评分。结果:32例均完成检查,两组延迟峰值时间分别为:肘正中静脉点为(24±3.4)s,足背静脉点为(45±5.1)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共有67支肾动脉显影,12例肾动脉未见异常,狭窄21支,另有1支完全闭塞。两组肾动脉开口处的信号强度分别为(751.25±14.2)、(738.98±31.3);SNR分别为(73.11±4.5)、(71.96±9.5);CNR分别为(41.74±9.3)、(40.24±1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肾动脉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肾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当肘正中静脉等上肢静脉穿刺失败时,足背静脉可为备选,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李淑明刘玉涛洪国斌
- 关键词:足背静脉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