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兵

作品数:8 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康复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下肢康复机器...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康复机器人
  • 4篇机器人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偏瘫
  • 2篇下肢
  • 1篇独立生活能力
  • 1篇医院管理
  • 1篇运动再学习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早期脑卒中
  • 1篇神经促进技术
  • 1篇偏瘫患者
  • 1篇平板

机构

  • 8篇广东省工伤康...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8篇刘海兵
  • 5篇王俊
  • 4篇唐丹
  • 3篇杨振辉
  • 3篇刘四文
  • 3篇石芝喜
  • 1篇林岳卿
  • 1篇邓文华
  • 1篇欧阳亚涛
  • 1篇密忠祥
  • 1篇廖麟荣
  • 1篇陈叙
  • 1篇蔡朋
  • 1篇肖啸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等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30min的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为40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步行速度,步行30min;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3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共45min/次,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6min步行距离、FAC评分、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定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王俊杨振辉刘海兵唐丹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中膝过伸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减少脑卒中患者步行中发生膝过伸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均伴有膝过伸,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关节活动度(ROM)训练、主/被动牵伸训练、常规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传统中医治疗等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减重支持为50%,引导力100%,步速1.5~1.7km/h,设定膝关节活动范围0~60°.髋关节活动范围0~45°.踝关节使用特制悬吊带维持适度背屈位,步行时长30min/d,1次/d,6d/w,持续6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步行训练,30min/d,1次/d,6d/w,持续6周.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均采用6分钟步行能力测试(6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价,并记录2组患者6MWT中出现膝过伸次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6MWT、FMA-LE评分、BBS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6MWT步行距离、BBS、FMA-LE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观察组6MWT膝过伸出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中膝过伸发生次数.
刘海兵熊愿肖啸刘明检石芝喜王俊
关键词:脑卒中
改进的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在1例胸5A型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力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使截瘫患者在应用矫形器方面特别是步行矫形器(walkingorthosis)的应用有了明显进步.本文对配戴ARGO(advancedreciprocatinggaitorthosis改...
石芝喜刘四文唐丹欧阳亚涛刘海兵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我国工伤康复机构高质量发展探索与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伤康复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工伤康复机构作为工伤康复的服务主体,如何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工伤康复需求和康复机构发展问题,从工伤康复机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人才培养、医院管理及工伤康复政策层面分析我国工伤康复机构发展现状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主要解决对策,着力推进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伤职工公平享有优质工伤康复服务。
密忠祥陈大军陈叙刘海兵张焕金刘四文邓文华林岳卿
关键词:医院管理康复治疗
运动想象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等。观察组:第一疗程(4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长度是40%的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的步行速度,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第二疗程(4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治疗强度和时间长度是40%的减重支持,75%的引导力量,1.5km/h的步行速度,步行持续时间30min/次,1次/d,5次/周;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1次/d,5次/周,为期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评定表(FMA-LE)、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下肢肌痉挛(MA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6min步行能力测试(6MWT)、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E评分、MAS、FAC、6MWT和BB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定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第一、第二疗程各项评定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此外,对照组患者2个疗程各项评定得分改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患者第二疗程的各项评定得分改善值高于第一疗程(P<0.05)。结论:应用运动想象结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且疗效高于单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王俊廖麟荣杨振辉刘海兵唐丹
关键词:脑卒中
肌内效贴改善早期脑卒中膝过伸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改善早期脑卒中膝过伸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60例伴有膝过伸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也对偏瘫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行肌内效贴扎疗法.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Holden功能性行走分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疗法可改善早期脑卒中膝过伸,提高偏瘫侧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
刘海兵蔡朋熊愿石芝喜王俊
关键词: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障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4年
行走是人类最基本的功能,是保证人类进行正常独立生活的必备条件。据统计,在脑卒中后3个月约有45%幸存的患者不能恢复到独立步行的程度,只能以异常步态行走,打乱了正常的步行规律,使患侧肢体不能真正的负重。因此,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神经促进技术、平衡训练、步行、强化肌力等方法,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其平衡和运动功能均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这些传统的康复治疗只是重视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难以将步行中的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患者异常步态,而且传统的康复疗法主要依赖于治疗师的一对一训练,难以实现高强度、有针对性和重复性的训练要求,而且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大,难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治疗效果还受到治疗师水平的影响。现代运动学研究表明,不断地重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功能,来达到提高神经功能可塑性的目的。
王俊杨振辉刘海兵遇光唐丹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机器人下肢功能早期康复治疗神经促进技术
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脑外伤偏瘫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脑卒中或脑外伤偏瘫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和转移能力是康复重要目标之一。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转移能力有多种治疗形式.例如传统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易化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等,然而这些方法比较复杂,在改善转移能力方面体现不出其优越性^[1]。
孙天宝刘四文刘海兵杨勤
关键词:偏瘫患者下肢肌力脑外伤减重平板训练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再学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