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华
- 作品数:32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超乳手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31眼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测量手术前后视力,使用Image-ProPlus v6.0软件测定IOL位置,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人工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心,其中2眼人工晶状体偏位大于2mm并逐渐加重,于术后3mo行Ⅱ期手术将偏位最大方向CTR缝合固定于巩膜后恢复正位。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植入CT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稳定,便于手术操作,保持人工晶状体的基本正位,减少手术并发症。如术后晶状体偏位加重可Ⅱ期行CTR巩膜缝合固定术。
- 孙良南李柏军朱远飞刘欣华
- 关键词:囊袋张力环
- 各类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初探
- 目的:探讨三种屈光性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度近视(度数-10D~-20D之间)患者分为三组, A组:具有足够角膜厚度可行准分子激光者,行准分子激光手术;B组:具有足够前房深度患者,通过前房植入虹膜夹型人工...
- 黄丽娜刘欣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屈光手术最佳矫正视力
- 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散光
- 2012年
-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09-10/2011-11接受T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0例50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0.75±2.65D,柱镜-2.85±0.75D。随访观察术后3mo~2a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2(平均0.75±0.34)。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3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6~1.2(平均0.78±0.35)。达到术前矫正视力20眼(40%),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0眼(60%),随访3mo~2a,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52±0.35D,柱镜0.52±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026±250个/mm2,术后3mo为3023±24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结论:T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 贺温玲刘欣华孙良南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病人治疗中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分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病例144例(15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78眼术后视力≥0.5(51%),56眼术后视力0.2~0.4(37%),18眼术后视力≤0.1(12%),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一例发生高眼压并发症,32眼发生角膜水肿,对症治疗后所有角膜水肿均消退。术后观察3个月~6个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术期护理对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宋湘梅林勤刘欣华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高度近视白内障护理
- 应用新一代AS-OCT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贴附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利用新一代眼前节OCT(AS-OCT)定量检测和分析高度近视长眼轴患者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贴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9-10/12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晶状体囊外摘除,经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根据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为两组:高度近视长眼轴组(AL>26.00mm)和正常眼轴组(AL:22.00~24.5mm)各30例30眼。分别于术后1、7、30d用AS-OCT测量两组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之间围成的空间平面面积(AREAP)和未贴附残留后囊膜的边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贴附率,Log-Rank检验法比较贴附率。结果:正常眼轴组术后1、7、30d的AREAP分别为0.81±0.37、0.33±0.19、0.14±0.06mm2,未贴附后囊膜边长分别为7.93±3.03、3.95±2.44、1.26±0.08mm,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分别为33%、67%、83%;高度近视长眼轴组术后1、7、30d的AREAP分别为3.29±0.43、1.54±0.66、0.62±0.28mm2,未贴附后囊膜的边长分别为13.56±4.02、8.13±3.90、3.78±2.51mm,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分别为0、7%、2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AREAP、未贴附后囊膜边长、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附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长眼轴患者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残留更大的空间,贴附需要更长时间。新一代AS-OCT可以清晰地显示晶状体后囊膜的影像,有望成为研究晶状体相关疾病的有效检查设备。
- 郑磊张国明孙良南赵燕华余斯民甘润刘欣华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后发性白内障
- SIRT1调节人小梁网细胞中lnc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调节人小梁网细胞功能的可能通路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分别将SIRT1过表达慢病毒(SIRT1过表达组)和对照慢病毒(空载体对照组)按照最佳感染复数转染人小梁网细胞系,提取两组样本的总RNA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芯片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芯片差异性lncRNA进行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法对筛选的差异性lncRNA进行验证。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lncRNA表达谱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SIRT1过表达组人小梁网细胞有636个lncRNA上调和2246个lncRNA下调(差异倍数绝对值>2,均P<0.05)。基因本体分析显示SIRT1对人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细胞代谢、增殖、凋亡等有调节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学通路分析显示差异性lncRNA涉及19个信号通路,主要包括Notch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通道的炎性反应介质调节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等。结论SIRT1能通过调节Notch、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多个信号通路的lncRNA影响小梁网细胞的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15-222)
- 郭俊宏铁金军蒋少云刘欣华汪建涛
- 关键词:小梁网细胞外基质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5
- 2014年
- 总结了43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患者治疗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各项配合;术后一般护理、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在医生熟练手术技巧的同时,重视术前专科检查、计算精确的ICL度数,实施及时预防、有效处理各项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 颜波张慧杨娟肖玲刘欣华
- 关键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高度近视
- 一种基于FBN1基因插入突变的马凡综合征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FBN1基因c.5688‑5689插入突变的马凡综合征检测试剂盒,属于分子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马凡综合征家族成员的全血DNA进行碱基序列分析,在家族患病成员中检测到了FBN1基因的c.568...
- 刘欣华汪建涛刘鑫唐爱发聂丹瑶曾琨张静张利云白宗侠
- 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简单有效方法,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规律和特点。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对儿童及成人外伤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结果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具有增生能力,晶状体上皮细胞均可传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多次传代后生长缓慢。结论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增生能力有限,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能力较强。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是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较好方法。
- 刘欣华许燕
-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
-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在严重眼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 刘欣华
- 关键词:眼外伤无虹膜无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