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崇微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催化
  • 16篇催化剂
  • 8篇原位红外
  • 8篇红外
  • 6篇甲醇
  • 4篇原位红外光谱
  • 4篇氢甲酰化
  • 4篇甲酰化
  • 4篇光谱
  • 4篇红外光
  • 4篇红外光谱
  • 3篇一氧化碳
  • 3篇原位红外光谱...
  • 3篇碳醇
  • 3篇配合物
  • 3篇甲醇合成
  • 3篇光谱研究
  • 3篇合成甲醇
  • 3篇红外光谱研究
  • 3篇醇合成

机构

  • 21篇清华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大庆职工大学

作者

  • 21篇刘崇微
  • 18篇朱起明
  • 10篇刘金尧
  • 4篇李晋鲁
  • 3篇王海涛
  • 3篇殷永泉
  • 3篇贺德华
  • 3篇苏继新
  • 3篇鹿玉理
  • 3篇李树本
  • 3篇肖天存
  • 2篇王同恩
  • 2篇刘晔
  • 2篇吴晓晖
  • 2篇金子林
  • 2篇何菲
  • 2篇郑晓来
  • 2篇梁瑜
  • 1篇周定
  • 1篇李映伟

传媒

  • 10篇天然气化工—...
  • 5篇Chines...
  • 3篇分子催化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煤化工

年份

  • 1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6
  • 1篇198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稳态周期操作对合成甲醇的影响
1993年
用非稳态周期操作技术研究了合成气合成甲醇。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67℃、压力2.0MPa、空速11600h^(-1)时,得到最佳周期操作参数为T=2min、S=0.2、A_1=0、A_2=22.6%(V)、M=4.52%(V)。在最佳操作参数情况下,可使甲醇的平均生成速率比相应的稳态值提高5%,产物中甲醇的水含量比相应的稳态值降低约40%。
刘崇微韩占生潘卫朱起明
关键词:甲醇稳态值
合成甲醇铜系催化剂前体物相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用XRD研究了负载型铜系催化剂前体中碱式碳酸盐物相以及在沉淀过程中形成活性物相的条件,并寻找前体物相的结构与混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关系。与传统共沉淀法相比,它除了具有共同的水滑石、孔雀石、水锌矿外,还生成有Cu、Zn共晶的单斜绿铜锌矿(rosasite)。由于Cu、Zn共晶,使得在反应合成甲醇时,能更好地发挥Cu、Zn间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成反应的进行,其反应活性较一步共沉淀提高10%。
刘崇微柴成文潘卫朱起明
关键词:甲醇铜系催化剂负载型前体物相催化剂
丙烯低压羰基合成制丁醛铑膦催化剂母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1980年
一、前言我国大庆和山东石油化工总厂引进的丙烯低压羰基合成制丁醛装置是由英国戴维和约翰逊·马瑟以及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等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其工艺特点是采用丁醛气相出料和铑膦催化剂。铑膦催化剂的贮存形式(母体)为:
刘崇微刘殿求张树华袁伟
关键词:三苯基三芳基脂肪族醛丁醛丙烯
Cu-Co催化剂催化CO_2合成醇的原位红外表征及其反应机理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结合XPS和XRD比较了CuCrK、CoCrK和CuCoCrK三种催化剂在2.5MPa,270℃条件下,CO_2+H_2合成醇的中间体及其演变过程;初步探讨了Cu-Co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作用、氧化物的作用、以及甲醇合成机理和碳链增长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u是最主要的合成甲醇活性组分,Co能够导致CO_2离解吸附,而碳链增长则需要二者的协同作用。吸附在金属表面的甲酸盐是甲醇合成的中间体,CO插入表面其它基团是碳链增长的关键步骤,一定量的氧化物的存在对Cu基催化剂合成甲醇活性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稳定表面甲酸盐的作用。
黄伟阴丽华王常有刘崇微朱起明
关键词:碳醇催化剂金属催化剂
Rh/Ph_3PO催化剂体系的辛烯氢甲酰化反应性能考察和原位红外表征被引量:12
2000年
考察了反应温度、CO/H2 压力和 P/Rh比等因素 ,对 Rh/Ph3PO催化剂催化混合辛烯氢甲酰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 .并采用加热加压的原位红外表征方法 ,跟踪了在 1 -辛烯反应中 Rh/Ph3PO催化剂的活化、中间活性物种的产生和分解消失等瞬态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 ,Rh/Ph3PO体系对产物异壬醛的收率明显优于 Rh/Ph3P催化剂 ;原位红外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反应活性物种 HRh( CO) x( Ph3PO) 4 - x( x=1~ 3)的产生、浓度以及其动态稳定性 ,是影响 Rh/Ph3PO催化剂反应性能的重要原因 ,并对 Rh/Ph3PO催化剂体系的辛烯氢甲酰化反应活性优于 Rh/Ph3P体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刘晔贺德华刘崇微王同恩刘金尧朱起明
关键词:辛烯铑催化剂氢甲酰化原位红外
常温常压气-固光催化CO_2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最严重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因此 ,人们对CO2 的固定及利用越来越重视 ,目前对水溶液悬浮体系光催化还原CO2 研究得比较多 ,气 -固光催化体系中 ,常温常压下合成CO2 +H2 为有机物少有报道 .通过对几种TiO2 型催化剂在悬浮体光催化体系中CO2 催化活性的比较 ,选择了活性较高的Pd/RuO2 /TiO2 催化剂 ,采用原位红外的实验方法对CO2 加氢反应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光催化CO2 加氢合成一碳化合物是可能的 ,以Al2 O3 为载体的Pd/RuO2 /TiO2 催化剂表面光催化CO2 加氢合成了一碳化合物如甲酸 .甲醛 .甲醇等 .
徐用军周定姜琳琳李向久刘崇微刘金尧
关键词:加氢光催化常温常压
混合C_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对几种铑膦络合物催化混合 C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作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Rh( CH3COO) 2 ]2 、Rh( CO) PPh3( acac)和 Rh6 ( CO) 16 均是有效的催化剂前体。配体、铑的浓度及溶剂对催化体系性能影响的实验证明 ,外加 OPPh3、选用适量 Rh浓度及加入二乙二醇二甲醚或四乙二醇二甲醚等溶剂对 C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成 C9醛是有利的。实验表明 ,对于 [Rh( CH3COO) 2 ]2 - OPPh3催化体系在 1 40℃及 1 0 .5MPa反应条件下 ,混合 C8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生成 C9醛的收率可达 90 %以上。
王同恩贺德华刘晔刘金尧蔺洪振梁瑜刘崇微朱起明
关键词:氢甲酰化催化剂
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低碳混合醇被引量:1
1986年
本文研究了在Cu-Zn-Al体系催化剂上,由CO/H2合成低碳混合醇,实验了不同种类、不同量的碱金属添加剂以及各反应参数对低碳混合醇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含Rb2CO31.0%(wt.)添加剂的催化剂效果最好,醇选择性达80%,C2~C5醇含量达20%;实验测定了各种反应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并对C2以上醇的生成机理及产物分布进行了讨论。
刘金尧刘殿求刘崇微
关键词:低碳混合醇生成量低碳醇空速
CO和CO_2在Cu/ZnO/Al_2O_3催化剂上加氢反应机理的原位红外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CuZnOAl2O3催化剂用于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近年来,利用原位红外技术在研究合成甲醇的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4~7]。但大多数实验是采用低铜含量催化剂[4,5]。本文采用高温加压式原位红外池,在513K和20MPa的条件下,...
殷永泉肖天存苏继新王海涛鹿玉理李晋鲁刘崇微朱起明李树本
关键词:催化剂原位红外光谱氧化碳
草酸盐胶体法超细Cu/ZnO/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被引量:3
1999年
考察了草酸盐胶体共沉淀法超细Cu/ZnO/Al2O3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在相同条件下与国外的ICI-51-3合成甲醇催化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MPa、230℃、空速6000h-1条件下,超细催化剂的甲醇时空产率为0.49g/(gh),高于ICI-51-3催化剂;同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吴晓晖刘金尧邱显清梁瑜郑直刘崇微朱起明
关键词:甲醇合成共沉淀法催化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