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敏
- 作品数:2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影响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患者(TRAS组)的临床资料,与40例同期肾移植非TRAS患者(非TRAS同期组)对照;TRAS组患者中的14例患者(TRAS同供组),其同一供肾的另一位受者(未发生TRAS),组成巢式对照(非TRAS同供组)。结果与非TRAS同期组比,TRAS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更高(P=0.004),供肾热缺血时间更长(P=0.015)、受者移植后5个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低(P=0.00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AR(P=0.007)、热缺血时间延长(P=0.046)为TRAS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P=0.022)为保护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TRAS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移植至TRAS确诊时间逐年缩短,TRAS确诊时e GFR呈上升趋势。结论除外科手术因素外,急性排斥反应、热缺血时间延长是TRA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HDL-C水平为保护因素;超声技术对TRAS诊断水平的提高是近年来TRAS得到早期诊断的主要原因。
- 刘燕娜于立新邓文锋李凯群刘如敏叶桂荣符芳翔李江涛苗芸
- 关键词:移植肾动脉狭窄急性排斥反应热缺血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分析
- 刘如敏于立新邓文锋苗芸夏仁飞周敏捷
- 肾移植术后供受者MICA抗体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供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uminex200液相芯片技术,对43对肾移植供受者进行MICA抗体检测,其中26例尸体供者,所对应的43例受者。分为四组:(1)供受者均为MICA抗体阳性组;(2)供者MICA抗体阳性、受者MICA抗体阴性组;(3)供者MICA抗体阴性、受者MICA抗体阳性组;(4)供受者均为MICA抗体阴性组。比较各组之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1周时血肌酐水平、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分析供受者MICA抗体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26例尸体供者中MICA抗体阳性者5例(19.2%),抗体特异性频率最高的是MICA*019(40%);43例受者中MICA抗体阳性者11例(25.6%),抗体特异性频率最高的是MICA*018(14.6%)。43例受者肾移植后AR分析显示,第1组未发生AR(0/1);第2组AR发生率为33.3%(2/6),第3组AR发生率为40%(4/10);第4组AR发生率为38.4%(10/26)。各组之间AR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术后1周时血肌酐水平以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供受者任何一方在肾移植前存在MICA抗体对术后早期受者的AR发生率和肾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付绍杰刘如敏罗敏杜传福王亦斌徐健肖露露于立新
-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
- KIR配体HLA-Bw4I80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生存的影响
- 目的 研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HLA-Bw4I80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回顾性分析300例首次肾移植HLA-Bw4I80基因相容情况。
- 周敏捷于立新夏仁飞刘如敏
- 关键词:KIR基因肾移植
-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危急值分析与处理
- 2017年
-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常见危急值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出现危急值的273例次肾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性别、年龄、危急值、原发病、出现危急值时临床诊断及相应处理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受者在围手术期危急值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最为常见,占43.2%(118/273),其中高钾血症最常见,占24.9%(68/273);出现危急值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76.9%比23.1%),且多集中于35~54岁年龄段。对于出现高钾血症危急值患者,依次使用葡萄酸钙或氯化钙稳定心肌细胞膜、胰岛素、葡萄糖以及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促使K+向细胞内转运、利尿药促进K+排泄,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对出现其他危急值的患者,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了解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常见危急值,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肾移植受者危急值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对临床监测和治疗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隋雨荧于立新邓文锋邱春燕苗芸刘如敏叶桂荣
- 关键词:肾移植围手术期危急值高钾血症
- 他克莫司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致肾移植受者高钾血症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用药导致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过高引起高钾血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肾移植术后服用抗真菌药物致FK506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的高钾血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现肺部感染或肺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等,对症选用相应剂量的复方磺胺甲唑、米卡芬净、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感染治疗。经过降钾治疗及停用抗真菌药物、调整FK506剂量(部分病例更换为环孢素)后,10例患者血钾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FK506血药浓度也在正常范围,之后未采取任何降血钾措施,未再发生高血钾现象。结论肾移植术后用药易导致FK506血药浓度过高,引起高钾血症,治疗上应采用降钾、停用相关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避免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 邱春燕隋雨荧于立新邓文锋苗芸刘如敏叶桂荣
- 关键词:他克莫司相互作用高钾血症肾移植
- 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下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方法]选取2003年—2016年我中心肾移植术后使用利妥昔单抗的16例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 刘如敏于立新邓文锋苗芸夏仁飞周敏捷
- 巴利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诱导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联合使用巴利昔单抗和小剂量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01~2014-12-31在该院首次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联合使用巴利昔单抗和ATG-F免疫诱导治疗的受者作为观察组,其对侧供肾受者且接受ATG-F单诱导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美卓乐三联维持治疗,共14对患者入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AR)、肺部感染和继发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肾功能、血FK-506谷浓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1年内均无移植肾失功及死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R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7.14%(1/14),DGF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14.29%(2/14),观察组未出现继发性糖尿病,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4.29%(2/14),对照组为21.43%(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K-506谷浓度在术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ATG-F的免疫诱导方案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不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减少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s)类药物的暴露量。
- 林芬望于立新周敏捷夏仁飞刘如敏叶俊生
- 关键词:肾移植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
- 马方综合征来源供肾肾移植2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马方综合征(MFS)患者供肾肾移植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同一MFS患者供肾的2例受者临床资料及既往文献中2例相关报道,总结MFS患者供肾肾移植的特点和临床诊疗要点。结果 该MFS患者左、右侧供肾零点穿刺Remuzzi评分分别为1分、2分,肾内小动脉壁与其他脑死亡及心脏死亡供肾相比无明显差异。接受该MFS患者肾脏的2例受者术后均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短暂血液透析后,左肾受者、右肾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分别于术后10 d和20 d起开始逐渐恢复。出院后左肾受者的血清肌酐稳定于80~90μmol/L,右肾受者的血清肌酐仍在下降,截至投稿日,血清肌酐最低为232μmol/L(术后43 d)。既往文献中报道了2例成功使用同一MFS患者供肾的肾移植案例,2例受者均发生了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而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截至报道日期,其中1例受者持续存活了6年,另外1例受者于术后第2年因新发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结论 MFS患者是可接受的供肾来源,但术前应审慎评估受者意愿和一般状况,术中妥善处理可能的肾动脉中膜撕裂,术后警惕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 张盟王亦斌王於尘刘如敏严紫嫣夏仁飞曾文利惠佳亮周敏捷徐健苗芸
- 关键词:肾移植马方综合征遗传性疾病活组织检查
- 器官联合移植长期随访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总结并分析单中心肝肾、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情况,探讨不同类型联合移植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完成的24例肝肾联合移植和6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将联合肾脏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的术后第1年移植肾功能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肝肾联合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7.5%、79.2%、75.0%和54.2%;胰肾联合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66.7%.器官联合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意外(5例)、感染(3例)、恶性肿瘤(2例)、移植物(肝脏)功能丧失(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相比较,联合移植受者在出院时及术后第1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慢性排斥反应(CR)发生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肌酐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相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官联合移植是选择性治疗多个脏器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供者短缺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器官联合移植的发展;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中,移植肝脏对同源性移植肾脏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胰腺移植物较肾脏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长.
- 苗芸于立新邓文锋付绍杰徐健杜传福王亦斌余玉明叶俊生刘如敏叶桂荣陈思腾
- 关键词:肝移植胰腺移植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