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化兵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辨析
  • 3篇茶陵派
  • 2篇士人
  • 2篇台阁体
  • 2篇文学评论
  • 2篇聊斋
  • 2篇聊斋志异
  • 2篇明代
  • 2篇复古
  • 2篇《聊斋志异》
  • 1篇的士
  • 1篇言志
  • 1篇以意逆志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反思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想
  • 1篇山林
  • 1篇神瑛侍者

机构

  • 11篇聊城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2篇聊城师范学院

作者

  • 19篇刘化兵
  • 2篇宋祥双

传媒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大庆高等专科...
  • 1篇时代文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聊城师范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的形成背景和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是针对复古创作实践中“格”与“情”如何兼顾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与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诗论相比较,“因情立格”诗论为当时的复古创作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刘化兵
关键词:文学评论创作手法
也谈陈白沙主静之学的逻辑推衍——兼与黄明同先生商榷被引量:2
2006年
陈白沙主静之学认为:天理大道本来就圆满自足地存在于世人心中,人的本性是合乎天理的,现实中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背离天理伦常的行为,都是因为此心受到世俗杂务和声利讲说的干扰诱惑而产生蔽障(人欲)。学者求道做圣,实质就是去除蔽障,使此心复归天理,而并非向外寻道。
刘化兵
关键词:陈白沙静坐天理本性去蔽
明代成化至正德时期士人的政治理想与哲学反思被引量:1
2008年
明代前七子发起的诗文复古运动并不能仅从文学的层面来考量其价值。它实际承载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当时士人的某种政治理想与诉求。当这种理想与诉求在现实中碰壁失败后,王守仁心学的兴起,则体现了当时复杂背景下士人更深层面的自我反思、调整与救赎。
刘化兵宋祥双
关键词:明代士人政治理想哲学反思
《聊斋志异》中妇德主题作品的功利性被引量:1
2005年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表现妇德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一方面 ,作者通过它们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念 ,实现其道德教化的创作动机 ;另一方面 ,针对不同层面的受众的喜好及接受程度 ,其在创作中又表现出某种迁就。
刘化兵
关键词:《聊斋志异》妇德功利性
《好山诗》作者及版本考
2015年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吴乔(字修龄)因曾著有《围炉诗话》而名噪一时,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浙江山阴人吴修龄(字予延,号好山)曾撰有《好山诗》四卷,诗风清丽可喜。因山阴吴修龄之名与昆山吴乔之字(修龄)重合,且其本人后出,名气亦逊于吴乔,不少文献著述或索引资料遂误将山阴吴修龄所撰《好山诗》置于吴乔名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应予注意并改正。吴修龄所撰《好山诗》现存各藏本有诸多不同。关于《好山诗》刻本,有的著录者仅仅根据诗集中有鲁曾煜于乾隆十六年所作的序文就武断地将其版刻时间定为该年,而没有注意到该诗集卷四中出现了四首明显晚于该年的诗作,造成一些误会,是应予注意并改正的。在现存诸藏本中,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应当出现得较早,也较好地保存了该诗集的原貌。
刘化兵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末首题旨辨析被引量:1
2008年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刘化兵宋祥双
关键词:晏几道题旨
明代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士风与文风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国运政局的变化,明代前、中期的士人心态与诗文创作,以成化初为界,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精神风貌。成化以前,国运昌隆,士人振奋,诗文亦多昌明博大之音,备受诟病的“台阁体”在很大程度上讲也是这种乐观心态的写照;成化以后,国势转颓,士人或沉沦,或隐忍,或焦虑,或奋争,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则是茶陵派、七子派、吴中派、陈庄体等诗文流派的并起、竞争与交流。
刘化兵
关键词:士风文风台阁体
《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作者辨误被引量:1
2007年
黄宗羲编选《明文海》、《明文授读》时,误将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徐显卿所作的《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置于成化至正德时期的徐祯卿名下,后来许多研究者便据此认为徐祯卿的诗文理论"充满悖论",并试图为他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悖论"强行解释,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刘化兵
关键词:黄宗羲
《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作者考辨
2002年
《中国诗歌美学史》、《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明文授读》、《明文海》等书在征引或选录《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时,皆将作者误作徐祯卿,这较早见于《明文海》。实际上,该文系徐显卿所作。
刘化兵
关键词:《明文海》作者考辨
“以意逆志”辨析被引量:1
2000年
孟子提出“以意送志”的说访原则,后人对其理解不一。本文认为:“意”应理解为作品之意,与“文、辞、志”同列于作品本身系统之中,而对待“意”的完整确切的把握则是正确道得诗“志”的唯一管钥。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在文学阐释的任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传统的“断章取义”的说持方法进行的矫正。
刘化兵
关键词:以意逆志文学阐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