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劲松

作品数:53 被引量:62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篇地震
  • 20篇波速
  • 17篇地壳
  • 16篇层析成像
  • 15篇地震层析
  • 14篇P波
  • 13篇地震层析成像
  • 12篇反演
  • 11篇P波速度
  • 10篇地幔
  • 10篇上地幔
  • 7篇各向异性
  • 7篇PN波
  • 7篇PN波速度
  • 6篇地壳上地幔
  • 6篇P波速度结构
  • 5篇地震波
  • 5篇震波
  • 4篇地壳结构
  • 4篇地震波形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3篇刘劲松
  • 30篇郝天珧
  • 30篇胥颐
  • 23篇李志伟
  • 17篇刘建华
  • 10篇刘福田
  • 8篇张岭
  • 3篇黄润秋
  • 3篇姚振兴
  • 3篇徐亚
  • 2篇王赟
  • 2篇张春贺
  • 2篇陈晨
  • 2篇丘学林
  • 2篇游庆瑜
  • 2篇李世臻
  • 2篇江为为
  • 2篇刘俊
  • 2篇乔德武
  • 1篇尚应军

传媒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广东省地震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的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地震波的N个样点,通过得到的第i个样点前M个地震波形数据计算第i个样点处的峭度;设置得到的第i个样点处的峭度作为特征函数,通过特征函数的长短时均值比和短时均值...
刘劲松姚振兴
文献传递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被引量:54
2011年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勘探发现和成果,形成了针对深水海域的长电缆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西部复杂山地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宽线地震勘探技术、高原地震调查技术、复杂地区三维重磁电勘探技术、针对火山岩覆盖区和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应用于复杂山地的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集成.本文介绍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所取得的这六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成果.提出了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有关思路.
张春贺乔德武李世臻张颖杨辉胡来东尚应军徐雷良柴继堂谭捍东刘劲松
关键词:复杂山地火山岩覆盖区地震勘探重磁电勘探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τ-p波场反演法确定东沙群岛的地壳速度模型被引量:18
2005年
本文利用τ-p波场反演法直接对OBS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得到一维速度深度函数.该方法包含倾斜迭加和向下延拓两个线性转换:倾斜迭加将原始数据由时间偏移距域(t-x)转换为时间截距慢度域(τ-p);向下延拓将时间截距慢度域(τ-p)波场转换为深度慢度域(zp)波场.然后根据五个OBS台站得到的一维速度深度函数,合成东沙群岛地壳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为了检验该速度结构模型,我们用拾取走时和利用模型计算的理论走时进行拟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从而为下一步进行层析成像提供了可靠的初始速度结构模型.
周龙泉刘福田刘劲松陈晓非
利用非线性方法反演琉球-台湾-吕宋地区的岩石层P波速度结构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提供的P波走时资料,使用差异演化全局优化算法(DE算法)和移动窗方法反演了琉球-台湾-吕宋地区岩石层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在台站和地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反演窗口为2°×2°,移动步长为1°;在...
李志伟胥颐郝天珧刘劲松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岩石层结构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区岩石层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分析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反演了中国东部海域的岩石层结构,对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区岩石层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分析。
胥颐刘建华郝天珧刘劲松李志伟江为为
关键词:海洋地质岩石构造地震层析
文献传递
利用非线性方法反演琉球-台湾-吕宋地区的岩石层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提供的P波走时资料,使用差异演化全局优化算法(DE算法)和移动窗方法反演了琉球-台湾-吕宋地区岩石层尺度的P波速度结构.在台站和地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反演窗口为2°×2°,移动步长为1°;在台站和地震较少的地区,反演窗口为4°×4°左右,移动步长为2°.反演结果揭示出琉球-台湾-吕宋地区壳幔结构的横向差异:琉球岛弧西侧受冲绳海槽地幔热扰动的地壳减薄,东侧由于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挤压地壳略有增厚;欧亚大陆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碰撞导致台湾地区地壳及岩石层明显增厚;吕宋及菲律宾北部岩石层受岛弧火山下方热流影响较大.结果表明,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和移动窗方法能够用于反演较大尺度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
李志伟胥颐郝天珧刘劲松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岩石层结构
龙门山构造带及汶川震源区的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49
2009年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和体波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龙门山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据此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和汶川震源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反演结果表明,地震破裂与龙门山断裂及其两侧的地壳结构差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汶川以北的龙门山上地壳具备较高的强度且明显抬升,灌县至江油是龙门山西侧应力积累的主要地区,汶川8.0级地震位于其南部边缘;四川盆地的刚性地壳向西俯冲于龙门山之下,其凸出部与造山带古老基底在坟川附近发生碰撞是汶川成为8.0级地震破裂起始点的主要原因.汶川以南的龙门山地区地壳上层具有较大的韧性,岩石强度相对减弱,与龙门山北部相比不易于应力积累和产生破裂,因而汶川以南的龙门山断裂缺少余震活动.龙门山地区地壳厚度明显增加,其原因与中下地壳具备较大的柔韧性有关.由于青藏东部向东挤出时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岩石层的阻挡,龙门山中下地壳的塑性变形和垂向物质的增加导致地壳厚度加大和莫霍面下沉,以此方式吸收了龙门山地区的大部分地壳缩短量,地表则强烈褶皱抬升形成数千米的龙门山脉.
胥颐黄润秋李志伟徐亚刘劲松刘建华
关键词:龙门山汶川地震地震层析成像S波速度
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方法
本文讨论了用于微地震信号到时自动拾取的几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包括长短时均值比(STΛ/LTΛ)方法、ΛIC方法、基于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的PΛI-S/K方法等,提出了移动时窗峰度的快速算法和改进的峰度拾取初至方法.对我...
刘劲松王赟姚振兴
关键词:微地震
文献传递
中国海陆地震层析成像图及其构造意义
胥颐黄忠贤刘劲松陈晨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被引量:31
2007年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ISC台站1980-2004年的地震数据,反演了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上地幔顶部的速度变化揭示出区域地质构造的深部特征:华南地区速度较高并且变化平缓,具有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征;华南沿海尤其是滨海断裂带附近出现低速异常,表明该断裂可能穿过壳幔边界深达上地幔顶部.南海北部至台湾海峡较高的速度与华南地区类似,反映出大陆边缘和陆架地区的岩石层地幔性质;西沙海槽附近较高的速度不仅反映了华南大陆向南的延伸,而且与海槽裂谷拉张引起的地幔上拱有关,整个南海北部没有发现大规模地幔热流的活动痕迹.相比之下,南海东部次海盆的上地幔顶部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对应于海底扩张中心的地幔上涌区,表明岩石层地幔强烈减薄甚至缺失;台湾东部-吕宋-菲律宾北部的低速异常与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岩浆作用紧密相关,揭示了西太平洋岛弧俯冲带的活动特征;南海东北部的洋-陆边界清晰,南海东部和菲律宾海西部较高的速度代表了海洋岩石层地幔的性质.Pn波各向异性反映出区域性构造应力状态及岩石层地幔的变形痕迹:华南地区的各向异性较小,说明这一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变形程度较弱;南海北部的快波方向与地壳浅表层构造的伸展方向一致,主要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的大陆边缘张裂和剪切作用对岩石层地幔结构的影响;琉球-台湾-吕宋岛弧两侧各向异性十分强烈,平行于海沟的快波方向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相互作用导致俯冲板块前缘的岩石层地幔强烈变形;台湾东南海域快波方向的变化可能与欧亚大陆和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机制的转换以及岩石层被撕裂有关.
胥颐李志伟郝天珧刘建华刘劲松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PN波速度各向异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