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净化抢救急性重度中毒38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抢救急性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26例给予血液灌流(HP)治疗,12例HP后序贯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HP+CVVHDF),对照组42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并对治疗组中的20例、对照组中的2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24h血浆胆碱酯酶(CHE)活性、阿托品的用量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昏迷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CHE活性恢复的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P<0.01),且阿托品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Vd大的毒物,要采取尽早、充分、多次HP或HP+CVVHDF治疗原则,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重症急性中毒的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而对于Vd小的毒物,单纯HP的治疗,即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 刘健朱俭东龚健
- 关键词: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血液净化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标志物的损伤情况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严重脓毒症56例患者随机分为目标组(26例)及常规组(30例),目标组24h平均血糖控制在4.1~6.1mmol/L,常规组24h平均血糖控制在6.2~8.3mmol/L。结果目标组治疗5d时血清CK-MB、CTnⅠ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达到目标血糖控制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抑制及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朱俭东龚健刘健张海明
- 关键词:胰岛素脓毒症心功能
- 联合检测脑钠肽、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在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nI)和D-二聚体(D-Dimer)在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67例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对其脑钠肽、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检测。治疗结束后,根据这67例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36例患者)和死亡组(31例),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时其脑钠肽、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同时对比单独使用这三种指标和联合使用这三种指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死亡组患者脑钠肽、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单独检测脑钠肽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和69.4%。用单独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和56.2%。用单独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和70.3%。用联合检测这三种指标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2%和90.5%。用联合检测其中一种指标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用单独检测这三种指标的方法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脑钠肽、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可准确地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刘健顾叶华龚健
- 关键词:重度脓毒症脑钠肽肌钙蛋白D-二聚体预后
- 不同剂量CVV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5例接受CVVH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剂量分为传统剂量组(A组,35mL/kg·h,n=40)与高剂量组(B组,50mL/kg·h,n=4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下调,B组下调幅度高于A组,其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B组上升幅度高于A组。(2)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A组。(3)B组72h生存率、好转率均高于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A组,预后评分低于A组。结论:高剂量CVVH治疗脓毒症休克可下调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肾功能及预后。
- 龚健刘健张海明顾叶华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预后
- 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肺复张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RD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在ARD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潮气量和PEEP(最佳呼吸末正压)的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肺复张通气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后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Pa CO2,观察是否有气压伤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的患者进行复张策略联合小潮气量、最佳呼吸末正压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龚健刘健张海明顾叶华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
- 86例严重多发伤在EICU中的诊治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治要点。结果 86例中抢救成功59例,成功率80.2%。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的抢救过程中,坚持"创伤急救、损伤控制、脏器功能支持"三大要点,可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刘健朱俭东
-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急救机械通气
- 血必净联合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热射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热射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4例热射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组接受血必净联合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接受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6天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凝血功能相关细胞因子及肾功能指标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6天时血清中TNF-α、IL-6、IL-17、hs-CRP、TF、sTM、sE-selectin、BUN、Scr、β2-MG、Cys-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血必净组患者治疗后3、6天时血清中TNF-α、IL-6、IL-17、hs-CRP、TF、sTM、sE-selectin、BUN、Scr、β2-MG、Cys-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能够减轻热射病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及肾功能损害程度。
- 刘健顾叶华龚健
- 关键词:热射病血必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炎症反应肾功能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原因所致呼衰患者28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同样病情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序贯通气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其他患者,且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或P<0.01)。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用于COPD,对其他疾病所致呼衰也具有一定优势。
- 朱俭东刘健龚健张海明
-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18例临床体会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34例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8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患者作为治疗组,16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血生化的变化及患者病死率。结果:治疗组12、24、48h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在12、24、48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48h死亡率及28d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乳酸,尽快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刘健朱俭东龚健
- 关键词:CRRT乳酸酸中毒病死率
- 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 2017年
-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的术后ICU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ICU监护治疗时间上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晚期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ICU监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顾叶华刘健龚建张海明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