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宏响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估肺段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43例,肺段切除术组29例,肺叶切除术组59例。将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同期肺叶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频数匹配。对围手术期因素、肿瘤相关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段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量166 ml;术后胸腔引流量2 147 ml,术后拔管时间6 d。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肺段切除术治疗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时间(P>0.999)、术中出血量(P=0.207)、术后胸腔引流量(P=0.946)、拔管时间(P=0.804)及术后并发症(P>0.999)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肺叶切除术相比,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时间(P=0.462)、术中出血量(P=0.783)、术后拔管时间(P=0.072)、术后并发症(P>0.999)、复发及转移率(P=0.417)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肺段切除术组N1淋巴结清扫个数(P=0.033)及站数(P=0.024)要少于肺叶切除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终点两组无瘤生存率(P=0.373)及总生存率(P=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适用于肺良性疾病位置较为局限的患者以及部分肺功能欠满意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张真榕刘德若郭永庆石彬田燕雏宋之乙梁朝阳冯宏响
-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良性疾病
-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留置细管与传统引流方式的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后留置细管引流与传统引流方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比较留置传统的28Fr胸腔引流管与留置细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后相关结果,利用倾向评分匹配平衡两组基线数据差异。结果入组的178例患者中,传统胸腔团式引流管(A)组121例,细管(B)组57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共36对患者纳入比较。B组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0.83(0.75,1.04)h对1.08(0.96,1.41)h,P=0.003],出血量更少[5(5,10)ml对10(7.5,10)ml,P=0.001],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67.5(30,190)ml对175(120,365)ml,P<0.001];术后疼痛评分更低[0.3(0.3,0.7)对0.7(0.3,2.2),P<0.05]。两组间拔管前少量胸腔积气或拔管前少量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胸腔引流管相比,对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患者应用细管进行术后引流可能是一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促进恢复的可行方法。
- 田周俊逸肖飞冯宏响张真榕温焕舜张瑾梁朝阳
-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切除
-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包括NSCL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围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本文主要以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 冯宏响刘德若
- 关键词:靶向治疗药物分子机制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RECEPTORCELL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病理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肺小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间确诊的肺小细胞癌患者的EBUS-TBNA检查结果,分析EBUS-TBNA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的病理特征,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8例患者行EBUS-TBNA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78.6%;25例行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0%。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的25例患者,符合率100.0%。病理特征:细胞小,胞质稀少,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深染,细颗粒状,通常不见核仁,核分裂像常见,易挤压、拉丝,细胞间互相镶嵌。免疫组化结果:CK阳性率100%,CD56阳性率90%,Syn阳性率55%,TTF1阳性率89.47%,Cg A阳性率60%。结论 :对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小细胞癌患者,联合应用EBUS-TBNA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微创高效。
- 牛云史艳芬张红雷冯宏响
- 关键词:肺小细胞癌组织学细胞学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纵隔镜在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比较纵隔镜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临床N2期(cN2)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2012年CT显示纵隔淋巴结增大行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35例及行纵隔镜检查的肺癌患者31例进行分析。结果:EBUS-TBNA检查的敏感性89.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7%,准确率91.4%。纵隔镜检查的敏感性96.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5%,准确率96.8%。二者对于cN2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BUS-TBNA具有安全,准确的特点,可有效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达到纵隔镜类似的效果。
- 冯宏响张真榕刘德若
- 关键词:肺癌纵隔镜纵隔淋巴结
- 非小细胞肺癌中DLC-1的表达
- @@探讨肝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liver cancer,DL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间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的84例肺标本,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 冯宏响寿延宁梁朝阳张海涛王在永鲍彤陈京宇刘德若张真榕马千里强光亮解桢郭永庆石彬宋之乙田燕雏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cT1a^cN0M0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1a^cN0M0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从而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肺腺癌患者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研究共入组患者667例,其中男241例、女426例,年龄59(16,87)岁。纯磨玻璃结节(GGN)234例、GGN成分为主结节98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199例、实性结节136例。术后发生N1淋巴结转移30例,发生N2淋巴结转移52例。依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14)、高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较大的结节最大径(P<0.001)、较大的肿瘤实性成分比例(P<0.001)、较小的肿瘤消失比例(P<0.001)、实性结节(P<0.001)、空洞征(P=0.005)、分叶征(P=0.002)、毛刺征(P=0.003)、胸膜凹陷征(P=0.001)、支气管征(P=0.025)、较大的病理组织(P<0.001)、N1淋巴结转移(P<0.001)、侵袭性病理成分(P<0.001)、肺泡腔播散(P=0.001)、胸膜侵犯(P<0.001)、脉管浸润(P<0.001)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比值比(odds ratio,OR)=6.9,95%CI 2.3~20.7,P=0.001]、更大的肿瘤实性成分比例(OR=109.6,95%CI 3.8~3124.3,P=0.006)、空洞征(OR=3.1,95%CI 1.1~8.3,P=0.028)、N1淋巴结转移(OR=15.7,95%CI 6.7~36.4,P<0.001)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T1a^cN0M0期的肺腺癌,GGN及GGN为主型患者较少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随着实性成分逐渐增加以及空洞征的存在,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逐渐增加。因此对于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不同范围的淋巴结切除方式。
- 张真榕冯宏响刘展邵为朋顾鑫蕾刘德若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CT
- 不同CT表现的小肺腺癌的不同术前检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CT表现的小肺腺癌患者远处转移规律,探讨不同影像学特点的小肺腺癌采用不同术前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T1a-cN0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共纳入患者785例,其中男289例,女496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5例中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287例,GGN为主结节111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221例,纯实性结节(pure solid nodule,PSN)166例。8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转移6例,脑转移1例,脑转移及肾上腺转移1例。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中均未见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患者中有1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PSN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实性成分为主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0.5%(1/221),实性结节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为4.2%(7/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30)、肺窗肿瘤最大径(P=0.003)、肺窗肿瘤实性成分最大径(P<0.001)、肺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2)、纵隔窗肿瘤最大面积(P<0.001)、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P<0.001)、肿瘤消失比例(tumor disappearance ratio,TDR,P<0.001)、结节性质(P<0.001)及胸膜凹陷征(P=0.037)是远处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CEA(OR=1.019,95%CI:1.002~1.037,P=0.028)及TDR(OR=0.000,95%CI:0.000~0.310,P=0.001)为远处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纯GGN及GGN为主结节患者术前可不行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而对于PSN,有必要术前进行包含头颅MRI在内的相关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 张真榕刘展冯宏响肖飞邵为朋顾鑫蕾孙宏亮刘德若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CT术前检查
- 非小细胞肺癌中DL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联系
- 冯宏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基化
- 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分析术后病理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Ⅰ_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57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1岁。收集相关住院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9~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4例(10.1%),局部复发8例,同时发现骨转移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7)、病理低分化(P=0.043)、肿瘤直径≥2 cm(T1b,P=0.01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侵犯(P=0.011)和肿瘤的直径≥2 cm(T1b,P=0.026)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肿瘤直径是Ⅰ_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冯宏响张真榕郭永庆石彬宋之乙田燕雏梁朝阳刘德若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