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损
  • 2篇小肠黏膜
  • 2篇小肠黏膜下层
  • 2篇腹壁
  • 2篇肠黏膜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活性材料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式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缺损修复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冯学艺
  • 3篇汤睿
  • 2篇刘正尼
  • 1篇顾岩
  • 1篇梁析
  • 1篇王新
  • 1篇胡恒瑶
  • 1篇王新
  • 1篇王兵
  • 1篇朱晓强
  • 1篇汤睿
  • 1篇马俊

传媒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物活性材料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情况,造成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如创伤、肿瘤、先天性因素等。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内容及大小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材料替代等。植入材料替代缺损的组织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替代材料可分为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其中合成材料又分为不可降解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前者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后者如聚乳酸、
冯学艺汤睿
关键词:组织缺损修复生物活性材料可降解材料外科临床
应用Modified Kugel术式修补腹股沟疝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ModifiedKugel(MK)术式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ModifiedKugel术式修补的腹股沟疝患者101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通过术后观察和随访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每侧平均手术时间(71±37)min,术后住院时间(6.5±2.4)d。术后无出血和切口感染发生,血清肿发生率2.8%,慢性疼痛发生率7.0%,总并发症发生率14.0%。随访17~85个月,平均(53±5)个月,复发10例(1.0%)。结论 ModifiedKugel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熟悉腹股沟区特别是腹横筋膜、腹膜前间隙的解剖结构,正确建立腹膜前间隙、正确选择和准确放置补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冯学艺马俊王新汤睿顾岩
关键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后并发症
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支架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单纯植入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腹壁缺损存在早期血管化不足,导致修复失败。目的: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支架,评价其体外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性能、力学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浸染将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到猪小肠黏膜下层上,构建可控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复合支架,并根据多壁碳纳米管与猪小肠黏膜下层的不同质量比(0,1%,3%,5%,10%)构建5种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支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随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累积浓度增高,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释放浓度也逐渐增加。②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1%,3%,5%,10%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最大载荷及弹性模量均高于猪小肠黏膜下层(P<0.05),且随着多壁碳纳米管质量的增加,最大载荷逐渐增加。③复合支架的成纤维细胞毒性:多壁碳纳米管在复合支架中质量分数≤5%时对细胞的生长无影响。表明构建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控释性能、力学性能及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的能力。
冯学艺刘正尼汤睿胡恒瑶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壁碳纳米管猪小肠黏膜下层腹壁缺损
比较小肠黏膜下层基质放置在腹壁不同层次的转归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PSIS)放置在SD大鼠腹壁不同层次的转归。方法大小1 cm×2 cm PSIS膜片被放置在SD大鼠腹壁的不同层次(皮下、腹膜前、腹膜后),分别于术后1、2、4、9周取材,观察动物大体情况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动物均存活,均无伤口感染及血肿形成,3例浆液肿均出现在腹膜前组。三组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但在1、2及4周时间点上,腹膜后组巨噬细胞计数强于其他两组(P<0.05),9周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P>0.05)。1周时腹膜前组的血管化优于其他两组(P<0.05),余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重塑情况,4周时腹膜后组新生胶原排列相对其他两组较紊乱、疏松。9周时腹膜前组新生胶原量相对较多,皮下组胶原排列连续性、致密性相对较好,余时间点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SIS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组织再生能力的生物材料,植入腹壁各层次后各有优缺点。
梁析汤睿冯学艺王新刘正尼朱晓强王兵
关键词:腹壁肠黏膜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