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祥滨

作品数:43 被引量:404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营养盐
  • 9篇水库
  • 8篇三峡水库
  • 8篇生物硅
  • 8篇海域
  • 6篇
  • 5篇植硅体
  • 5篇近海
  • 4篇低氧区
  • 4篇营养化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
  • 4篇近海域
  • 4篇黄河
  • 4篇富营养化
  • 3篇低氧
  • 3篇生态环境
  • 3篇邻近海域
  • 2篇氮磷
  • 2篇蓄水

机构

  • 3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青岛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海...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济南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43篇冉祥滨
  • 30篇臧家业
  • 12篇刘军
  • 11篇于志刚
  • 9篇韦钦胜
  • 8篇刘玮
  • 7篇车宏
  • 7篇王以斌
  • 6篇陈洪涛
  • 6篇姚庆祯
  • 5篇刘森
  • 5篇米铁柱
  • 5篇孙涛
  • 5篇庞雪辉
  • 5篇马永星
  • 4篇刘芳明
  • 4篇张波涛
  • 4篇张爱军
  • 4篇刘伟峰
  • 3篇侯保荣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水生态学杂志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土壤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极地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八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山湾外低氧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及其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根据2009年8月在乳山湾及其毗邻海域的综合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其组成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影响底质理化参数变化的原因及对乳山湾外近岸底层低氧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山湾外近海为粉砂质岸滩,以细颗粒为主;底质中有机碳含量介于0.49%~0.93%,平均值为0.69%;总氮含量介于382~1 020 mg/kg,平均值为671 mg/kg;可溶性总氮含量介于23.0~60.0 mg/kg,平均值为44.0 mg/kg,其中可溶性有机氮和氨氮分别占可溶性总氮的58.8%和38.8%;总磷含量介于138~769 mg/kg,平均值为356 mg/kg,有机磷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磷形态(62.5%)。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总氮和湾内相当,有机碳、总磷含量普遍低于乳山湾内,但均明显高于南黄海区域,且呈还原性状态。调查区域内沉积物中相对较高的有机碳、氮、磷可能是在潮流作用下乳山湾与外海的物质交换所致,其耗氧过程是导致底层溶解氧亏损的重要原因,值得进一步关注。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韦钦胜孙涛车宏汪鲁刘玮
关键词:低氧区有机碳氮磷形态分析
植硅体在河流硅输送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高等植物产生的植硅体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陆地硅循环中重要的硅的储库;植硅体通过河流的跨区域输送在全球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硅循环研究的重要载体,然而这方面的关注却很少。河流输送的生物硅大致分为自源和异源两种类别。"自源"生物硅主要包括河流水体本身自生浮游植物(主要是淡水硅藻)产生的硅质颗粒;"异源"生物硅主要由流域土壤的侵蚀输出到河流的植硅体所构成。流域地表过程是使得部分土壤中的植硅体进入河流的主要途径,并成为河流生物硅输送中重要的形式,这对河流-河口水循环体系的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人们对河流输送的植硅体在硅循环中的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文章着眼于陆海相互作用研究,以河流中水体携带的植硅体为中心,总结了河流植硅体输送在地表水体硅循环系统中贡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长江与黄河植硅体入海通量与河口行为及对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后,对未来河流输送的植硅体参与硅循环研究可能需要加强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冉祥滨王永吉
关键词:植硅体河流
钱塘江河口溶解硅的变化与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2013年~2014年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数据并采用数理分析与经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钱塘江河口溶解硅的分布、年代际变化和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受到河流冲淡水和东海海水混合的双重影响,溶解硅的分布与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与季节规律,其浓度在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与冬季较低。近些年来溶解硅的浓度呈降低趋势,较历史水平降低了12%~25%,硅氮比也有大幅度的降低,比值自1.25降低到0.52。钱塘江河口溶解硅浓度降低主要是由于东海低溶解硅浓度海水的稀释造成的,而浮游植物量对溶解硅浓度影响有限。另外,河口叶绿素a含量与历史数据相比也存在明显降低,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和种数都有显著下降;硅藻种类减少了近70%,并出现了绿藻、蓝藻和甲藻等非硅藻类生物,造成这几方面变化的原因很可大程度上与营养盐结构和浓度的变化有关。
张丽君臧家业马永星李玲玲刘炜张波涛冉祥滨
关键词:硅藻
生源要素在三峡水库库湾混合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为研究三峡水库库湾溶解态生源要素在水体混合过程中的行为,在三峡水库典型库湾(香溪河、大宁河)开展了现场调查,分层测定了磷酸盐、硝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硅酸盐以及常量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干支流水化学组成显著不同,库湾水化...
冉祥滨陈洪涛姚庆祯米铁柱于志刚
关键词:三峡水库生源要素浮游生物
文献传递
黄海西部沿岸流系特征分析及其对物质输运的影响被引量:76
2011年
黄海西部沿岸是我国人类活动和海洋经济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带,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较为强烈,其特殊的地形和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该海域的环流复杂多变,沿岸海域各水团与陆架锋以及长江口东北部的锋面一起构成了黄海西部特有的环流体系和背景场,对该海域的物质输运和扩散、海水运动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并制约着沿岸海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总结了黄海西部沿岸各流系或水团的配置、特性及其与传统上认定的黄海西部沿岸流主体的关系,在鲁南沿岸的流场布局、夏季江苏外海沿岸区域存在北向流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并阐述了各沿岸流系对物质输运的影响,分析了台湾暖流北上在物质输运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黄海西部沿岸流系定量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应通过建立沿岸流观测系统、采取新的技术手段和调查方式并利用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场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出各水团及锋面的环境要素特征值,以此为基础模式,开展各沿岸流系的划分方法研究,判定陆架锋与黄海西部沿岸流的依存关系,建立沿岸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估沿岸流物质输运扩散对近岸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物质收支循环中的作用,揭示黄海沿岸的自净能力与沿岸流物质输运的关系,为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韦钦胜于志刚冉祥滨臧家业
关键词:物质输运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生物硅的分布与植硅体的形态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硅是地壳中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影响着地表物质循环。湿地是全球碳、硅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针对湿地硅循环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分别运用化学提取法和无损提取法,得出了黄河口三角洲湿地地表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组成,并对湿地硅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河口湿地生物硅含量介于2.48~19.3 g/kg之间,并具有冬季高、秋季低的特点;生物硅与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三者具有相似的来源;生物硅和植物可利用硅之间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生物硅在土壤硅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与距离河道和海岸的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在生物硅的“距离效应”中海洋的作用较为显著。湿地表层土壤中植硅体的形态丰富,在黄河沿岸分别以哑铃形或突起棒形为主要植硅体形态,这与其植被特点有关;在II区域则主要以平滑棒形为主,且硅藻对生物硅的贡献比例明显增加。I区大部分站位发现的硅藻为圆筛藻,而在II区发现的硅藻主要为月形藻和舟形藻(羽纹硅藻纲),这与湿地水陆相互作用有关。植硅体主要来源于本地植物,是土壤中生物硅的最主要贡献者,同时黄河泥沙携带的来自上游流域的植硅体也对湿地生物硅含量和组成有一定的贡献。黄河口湿地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和组成受到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并可能对河流和海洋硅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刘森冉祥滨车宏马永星臧家业
关键词:生物硅植硅体
地表过程与人类活动对硅产出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硅元素是地球第二大组成元素,深刻影响着地表物质循环,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元素之一。从自然风化、生物过程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表过程对硅产出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生物过程和人类活动在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分析指出,应着重开展生物参与下原生/次生硅酸盐矿物风化速率的研究,重视高等植物在区域硅循环中的作用;富营养化与筑坝对于河流硅的滞留都十分重要,因筑坝产生的水库清水下泄在中下游河道产生的潜在效应很可能对河口硅输入产生重要的影响。应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加强这方面的定量研究、模型研究、过程研究以及系统的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对流域地表过程的改变以及与筑坝、富营养化过程的联合作用,应进行深入的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冉祥滨于志刚臧家业刘大海车宏郑莉莉
关键词:风化过程植硅体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典型库湾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为研究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库湾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2007年4月在三峡水库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及其毗邻干流开展了现场调查,测定了溶解态重金属铜、铅、铁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2007年4月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其典型库湾(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铅最高,铜、铁次之,镉最低。香溪河库湾和大宁河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具有较为一致的分布规律;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铜的平均浓度相差较大,香溪河库湾、大宁河库湾平均浓度均低于与其毗邻干流;两库湾水体中溶解态铅的平均浓度略低于其毗邻干流的,但差别不大;干、支流水体中溶解态铁、镉的平均浓度基本一致。两库湾中各溶解态重金属的平均浓度相差不大。与蓄水前和135m蓄水后的历史数据相比较,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干流和香溪河库湾溶解态铜、铅和镉的浓度都呈升高趋势,也显著高于长江干流其他水域,表明水库蓄水对区域痕量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存在一定影响。
赵军于志刚陈洪涛冉祥滨姚庆祯米铁柱
关键词:三峡水库重金属
三峡水库小江库湾水体混合过程中营养盐的行为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为研究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盐的行为,2007年4月在小江库湾开展了现场调查,分层测定了水体中各形态营养盐、叶绿素a以及常量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干流和支流库湾总氮、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溶解无机氮、磷,干、支流氮、磷营养盐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库湾内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浓度相对较高。干、支流水体的混合是控制库湾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小。
冉祥滨陈洪涛姚庆祯巩瑶米铁柱李玲玲于志刚
关键词:三峡水库营养盐
乳山湾邻近海域低氧现象及成因浅析被引量:13
2012年
根据2009-06-2009-09及2010-05-2010-06在乳山湾及其毗邻海域的综合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影响溶解氧变化及底层低氧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季乳山湾邻近海域存在季节性低溶解氧区,溶解氧在6,7月份相对较高,而在8,9月份相对较低,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为3.21mg/L(饱和度为35.5%),表观耗氧量为5.82mg/L。乳山湾外邻近水域溶解氧略高于湾口和湾内。底层溶解氧水平受到潮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周日波动性,变化范围介于3.74~8.26mg/L;在落潮时质量浓度降低而在涨潮时质量浓度升高。在这一区域存在较为强烈的温、盐跃层,从而限制了表、底层溶解氧的交换,而COD质量浓度的升高为这一区域的耗氧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潮汐、黄海冷水团的顶托作用、有机物质在底层水域的氧化作用以及底泥耗氧过程导致底层溶解氧的亏损。
冉祥滨臧家业韦钦胜郭景松尹晓斐刘玮刘军
关键词:溶解氧低氧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