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文萍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疆兵团
  • 3篇兵团
  • 3篇布鲁氏菌
  • 2篇菌病
  • 2篇健康
  • 2篇布鲁氏菌病
  • 1篇行为干预
  • 1篇乙类
  • 1篇乙类传染病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形势
  • 1篇人间布鲁氏菌...
  • 1篇体检
  • 1篇微生物培养
  • 1篇连接头
  • 1篇均匀分布
  • 1篇记号
  • 1篇记号笔
  • 1篇健康教育
  • 1篇健康教育和行...

机构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5篇关文萍
  • 5篇皇雅军
  • 3篇刘丰
  • 2篇刘洋
  • 2篇刘洋
  • 1篇张瑞芳
  • 1篇刘颖
  • 1篇王华

传媒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疆兵团第四师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1993─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新疆兵团)第四师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3─2014年第四师乙类传染病发病例数及当年人口数,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趋势。结果 1993─2014年兵团第四师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1 402例,1997年为发病率最高年份(424.99/10万),2010年降至最低(157.20/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49,P<0.05);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从1997年的278.23/10万降至2014年的32.82/10万,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2005年为0.46/10万,2013年发病率达59.0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的构成比由1993年的66.82%降至2014年的16.9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从1993年的27.00%上升至2014年的36.34%,呼吸道传染病从1993年的6.18%上升至2014年的27.77%,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从2005年(0.16%)开始逐年增加,升至2014年的18.96%,各个病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3.30,P<0.05)。结论新疆兵团第四师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各类传染病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后应继续做好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应加大自然疫源性及虫媒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刘洋王华关文萍皇雅军
关键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构成比
2013—2015年新疆兵团第四师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及防治对策
2017年
目的分析2013—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四师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及筛检数据,描述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的分布特征,为有效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兵团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2013—2015年对第四师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进行疫情监测并筛查部分团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患病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布鲁氏菌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8.65/10万、37.20/10万和28.92/10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4.35,P<0.01);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共调查6~77岁2 290人,其中男性1 315人(57.42%)、女性975人(42.58%),平均年龄(37.38±14.1)岁,平均感染率2.31%、患病率1.92%;感染率男性(3.12%)高于女性(1.23%),主要为养殖户农民及牧民,其中牧民感染率高于养殖户农民(χ2=44.63,P<0.01),维吾尔族(3.00%)与哈萨克族(2.96%)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民族,各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5)。结论 2013—2015年第四师布鲁氏菌病疫情降幅明显,但感染情况仍高于部分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应加强布鲁氏菌病感染控制力度,控制源头流入,尤其对部分高发团场的牧民及养殖户农民应进行健康教育并采取防护干预措施。
刘洋刘丰皇雅军关文萍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疫情
一种布鲁氏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布鲁氏菌培养装置,包括圆形的皿体、区域分隔装置以及皿盖,皿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竖槽;区域分隔装置包括固定隔板和若干活动隔板,固定隔板的侧边和活动隔板的侧边均能...
刘洋刘颖皇雅军关文萍邹开庶刘丰
文献传递
新疆兵团第四师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第四师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干预前后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探索干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防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四师18个团场抽取目标人群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以健康教育干预前3个团场基线数据作为对照,干预期间对第四师布病项目团场重点人群开展入户宣传以及行为习惯干预(主要包括发放宣传册、防护用具等健康教育措施),对干预团场布病重点人群定期进行健康知识问卷入户调查,对干预组的布病知晓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干预前后布病知识知晓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性别(男:干预前/后=69.85±32.7分/92.39±11.01分,P<0.001;女:干预前/后=65.54±35.98分/90.98±15.43分,P<0.001。)、年龄段(P均<0.001)、民族(P均<0.001)、职业(P均<0.001)布病知晓总评分干预后均高于基线得分,单个问题知晓情况评分中,布病基础知识(症状、治疗、传播途径等)、防护知识(危险行为、防护用具使用)除个别问题外知晓评分也均高于干预前评分,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后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次所实行的干预措施值得在四师布病防治中推广。
刘洋刘丰关文萍皇雅军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发现HIV感染者
2004年
皇雅军关文萍张瑞芳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健康体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