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蛋白
  • 1篇心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肥厚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脂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人口调查
  • 1篇沙坦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舒张
  • 1篇舒张功能
  • 1篇他汀
  • 1篇糖尿

机构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4篇侯敏
  • 3篇余方华
  • 1篇李萍
  • 1篇张丽
  • 1篇刘继文
  • 1篇王艳梅
  • 1篇史新华
  • 1篇董丽红
  • 1篇冯蕾
  • 1篇孙勤
  • 1篇李晓星
  • 1篇孙永珉
  • 1篇王喜华
  • 1篇张庆庆
  • 1篇高燕敏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厄贝沙坦对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对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30例1~2级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治疗6个月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E峰减速时间(DT),计算E/A比值。结果患者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明显下降(P〈0.05),E明显升高、A明显降低(P〈0.05),E/A值明显升高(P〈0.05)。LVID、IVST、LVPWT、LVMI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
余方华侯敏孙永珉
关键词: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
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辛伐他汀(5mg)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影响及小剂量安全性。方法将20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不予口服他汀类药物)、5mg组(辛伐他汀5mg/d)、20mg组(辛伐他汀20mg/d)各68例,均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检测血脂、肝肾功、肌酶谱、血常规,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即停止治疗退出研究,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的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肱动脉血管内皮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同时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比较各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前后变化及各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5mg组及20mg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1%、25%,5mg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mg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20mg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mg组及20mg组的F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FMD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小剂量辛伐他汀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于需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水平不太高甚至偏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小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以发挥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非调脂作用,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
刘继文侯敏董丽红余方华孙勤
关键词:小剂量辛伐他汀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血脂
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王喜华李萍王艳梅秦君枚张庆庆阿依古丽•拜克提张丽侯敏冯蕾李晓星史新华高燕敏
简要说明:21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全球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综合国力尚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给中国的社...
关键词:
关键词: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糖尿病(DM)组、冠心病(CHD)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合并CHD)组及健康对照组hs-CRP、IL-6、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结果DM合并CHD患者血清TG、LD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DM、CHD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4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s—CRP、IL-6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hs—CRP、IL-6低于其他3组,DM合并CHD组hs-CRP、IL-6高于单纯DM组及CHD组,且CHD组hs-CRP、IL-6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伴有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hsCRP、IL-6水平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侯敏余方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