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芳

作品数:121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3篇农业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0篇生物质
  • 32篇阴燃
  • 26篇燃烧
  • 18篇热解
  • 16篇秸秆
  • 12篇玉米秸
  • 12篇生物质能
  • 9篇热载体
  • 9篇成型燃料
  • 8篇液化
  • 8篇玉米秸秆
  • 8篇生物质成型燃...
  • 8篇燃料
  • 7篇裂解
  • 6篇炭粉
  • 6篇热裂解
  • 5篇生物质热解
  • 5篇管式
  • 4篇动力学模型
  • 4篇液化装置

机构

  • 12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0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潍坊理工学院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潍柴动力股份...
  • 1篇东营金岛环境...
  • 1篇山东华电节能...
  • 1篇山东禄禧新能...
  • 1篇潍坊博泰能源...

作者

  • 121篇何芳
  • 55篇易维明
  • 55篇李永军
  • 43篇柏雪源
  • 30篇高振强
  • 28篇李志合
  • 19篇孙鹏
  • 16篇闸建文
  • 12篇王丽红
  • 12篇罗冰
  • 11篇张永健
  • 10篇姚福生
  • 10篇张毅
  • 9篇徐攀
  • 9篇杨彬彬
  • 8篇蔡均猛
  • 8篇张政清
  • 6篇修双宁
  • 5篇矫常命
  • 5篇唐秋霞

传媒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0篇太阳能学报
  • 10篇可再生能源
  • 4篇农机化研究
  • 3篇燃烧科学与技...
  • 3篇第二届全国研...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淄博学院学报...
  • 2篇消防科学与技...
  • 2篇生物质化学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第五届全国研...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火灾科学
  • 1篇动力工程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堆积阴燃装置及准稳态阴燃烟雾燃尽方法
一种堆积阴燃装置及准稳态阴燃烟雾燃尽方法,属于生物质等有机固废燃烧技术领域。炉体为上下两端均封闭的圆筒,多孔介质床设置在炉体内,并将炉体内腔分隔成上侧的燃烧室(14)以及下侧的旋流腔(8),阴燃箱(1)设置有若干个,各阴...
闸建文于光鑫赵文涛李舒琪弗兰克·贝伦特何芳
秸秆燃烧过程中KCl分压蒸发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研究秸秆燃烧中钾(K)类无机物的逸出特性,计算其逸出速率,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RF)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玉米秸及其低温灰中K的化学形态,利用同步热分析仪(STA)研究秸秆及其灰中主要K类无机物在高温过程的逸出特性,建立KCl在多孔介质中逸出和在熔融相中分压的蒸发模型,并应用模型计算秸秆灰中KCl的蒸发速率。结果表明:秸秆低温灰中的K主要以KCl、K_(2)SO_(4)形态存在,两者约占灰总量的13%;常用燃烧温度下,KCl主要以蒸发形式逸出;KCl与K_(2)SO_(4)的共熔,可降低KCl在熔融相中的蒸气压;秸秆灰中KCl蒸发速率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李秀华苏现强李湘杰赵荣魁王海亮何芳
关键词:生物质能燃烧KCL蒸发模型分压多孔介质
秸秆灰中水溶钾含量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水溶钾含量是衡量秸秆灰肥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火焰光度计法为基准,研究了K+选择性电极法(电极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法)与基准方法对水溶钾含量检测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550℃下制取的玉米秸灰和麦秸灰,电极法的相对误差为-6%~6%,XRF法检测出的水溶钾含量偏高,相对误差小于18%。对XRF法检测结果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原灰中钾含量的检测误差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张毅于如军于如军张政清高振强杨彬彬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2003年
介绍了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利用等离子体加热层流炉研究了生物质的快速热挥发特性.介绍了等离子体加热手段用于研究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的优点和结果.对于工业示范装置的结构和实验情况进行了说明.特别强调了对于生物油的合理应用问题;阐述了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
关键词:生物质能热裂解液化
相变材料辅助的燃料电池客车冷启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燃料电池在客车上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低温环境下冷启动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提高燃料电池客车的启动速度,使电池更快地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同时降低冷启动过程的能耗,将相变材料(PCM)引入电堆冷启动系统,利用PCM可吸收电堆工作废热的特性,在冷启动时将废热放出加热电堆。基于仿真平台搭建电堆冷启动系统模型,对比分析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独立加热、PCM独立加热和PCM-PTC联合加热的温升变化和能耗特性。3种加热方式均使80 k W电堆从–20℃升高到10℃,PTC的功率为12 k W,PCM采用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CPCM)。在联合加热方式下,分析了PCM质量对冷启动时间、节能率和潜热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CM-PTC联合加热方式较PTC独立加热节省约33.46%能耗,启动时间缩短了37.40%,较PCM独立加热启动时间缩短了61.00%;随着PCM质量的增加,冷启动时间缩短,系统节能率增加,但是PCM的潜热利用率却在下降。PCM辅助的冷启动系统为燃料电池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启动和节能提供了思路。
朱伟豪王有镗周鹏王彦波李成宇何芳高松孙宾宾
关键词:燃料电池相变材料
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介绍了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现状和生物质液化技术的发展过程。指出了新能源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机遇和途径,探讨了新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特别对于生物质液化技术今后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看法。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修双宁
关键词:生物质能裂解液化
文献传递
颗粒和粉体混合物沿斜管运动计算和参数测定被引量:2
2004年
在分析简化基础上,建立了颗粒和粉体混合物沿倾斜管流动方程。实验测定了直径2~3mm的陶瓷颗粒和玉米秸秆粉混合物的堆密度和滑动摩擦系数。实验表明:混合物堆密度、滑动摩擦系数和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理论体积系数呈线性关系,且线性式中各表观值大于纯物质相应的值。
何芳柏雪源李永军易维明
关键词:堆密度生物质
炭棒燃烧传播速度对反应锥形状的影响
2023年
燃烧在固体燃料内稳定传播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在预实验发现炭棒稳定燃烧存在锥形反应面的基础上,以柏木和榆树皮粉制得的细炭棒(2~7 mm)为研究对象,对反应锥形状和燃烧传播速度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锥长度正比于燃烧传播速度和扩散及动力阻力总和的乘积(l∝u·(Rt_(ran)+R_(kin))).与圆管非预混气体贫燃燃烧的火焰长度与燃料体积流量间关系类似,细炭棒稳定燃烧的反应锥长度正比于燃料的质量流量.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燃烧在固体燃料内的稳定传播提供了基础.
闫升太赵文涛张毅何芳
关键词:稳定燃烧
工程热力学课程与创新方法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5
2020年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合理利用能源以及创新能力是未来能动领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本文首先总结了技术领域常用的创新理论,而后将相关方法具体化融合到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条件优化和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以此探索建立一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王有镗何芳郑斌李成宇孙鹏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教学模式
热分析仪中生物质炭氧化特性及面反应动力学分析
2023年
为明确生物质堆积燃烧或大颗粒炭燃烧动力学特性,应用同步热分析仪对不同生物质炭(玉米秸、稻壳、榆树皮和柏木)在不同横截面积坩埚(0.21、0.42 cm^(2))中使用不同高度样品量(满坩埚、1/10坩埚)进行实验,分析样品失重速率与反应面积(坩埚横截面积)和样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失重速率与反应面积成正比,与样品量无关,表明生物质炭的堆积燃烧为面反应;灰分少、氧扩散阻力小的柏木炭的热重数据更能体现动力学特性,其基于面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指前因子As=40.5 m/s,活化能E=61.5 kJ/mol。
闫升太李舒琪徐攀何芳
关键词:生物质动力学生物炭热分析仪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