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秀珍

作品数:13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荒漠
  • 4篇荒漠草原
  • 4篇草原
  • 2篇养分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农牧
  • 2篇农牧交错带
  • 2篇农业
  • 2篇荒漠草原区
  • 2篇交错带
  • 2篇耕地
  • 2篇草地
  • 2篇草原区
  • 1篇地下生物量
  • 1篇动机
  • 1篇盐量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机构

  • 12篇宁夏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何秀珍
  • 11篇宋乃平
  • 8篇刘孝勇
  • 4篇杨新国
  • 2篇安慧
  • 2篇刘秉儒
  • 2篇李勇
  • 1篇方楷
  • 1篇何彤慧
  • 1篇李勇
  • 1篇李学斌
  • 1篇谢腾腾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宁夏工程技术
  • 2篇农业科学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宁夏盐池县地处农牧交错带北缘,属生态脆弱区,多年来人地矛盾突出,县内产业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2002年实施全境禁牧之后,耕地数量减少,释放了大量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劳动力转移增加收益.以2009年8月对盐池县29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盐池县不同种植方式下劳动力转移特点以及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劳动力转移特点出现同中有异,而不同种植方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不同.
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机制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重建的土壤养分效应被引量:36
2012年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构建了由天然草地和7,12,27a柠条林组成的序列,对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200cm土壤剖面上的有机质含量由草地、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依次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显著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更深土层上体现。(2)全氮含量由草地到幼龄林阶段显著增加,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再到老龄林依次减少。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之间全氮含量减少的最大幅度随林龄增加向土壤深层移动。碱解氮与全氮具有一致的规律。(3)整个土壤剖面上有效磷含量依次为:老龄林<幼龄林<中龄林<草地。(4)3个不同林龄的柠条林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在柠条行内和行间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柠条行内与行间的有机质和全氮相关程度很高,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
宋乃平杨新国何秀珍何彤慧李勇李勇
关键词:人工柠条林土壤养分效应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区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农牧交错带发展人工草地的关键是土壤水分的适应性,针对年平均降水量250mm的地区,以人工甘草草地、人工苜蓿地、人工苜蓿混播甘草地和天然草地为对象,通过2010年观测,计算各种草地0-100cm土层质量含水量的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和土壤分层储水量公式计算不同草地0-100cm土层总储水量,结合试验地生长季降水量变化,分析不同草地储水量与消耗量以及0-20、20-60、60-100cm土层水分均值随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规律。
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李勇
关键词:土壤水分草地类型储水量
灌溉紫花苜蓿对灰钙土水盐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发展适度灌溉的人工草地是荒漠草原地带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但是荒漠草原地带的灌溉水源十分紧张,灌溉方式往往比较粗放,灌溉水量、方式和时间结合不好往往会引起灰钙土土壤盐分向表层聚集而造成次生盐渍化。通过实地监测,对灌溉和未灌溉紫花苜蓿地灰钙土含水量和含盐量进行对比研究,评价荒漠草原灰钙土地带种植苜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干旱灰钙土地带,每年2次的适度灌溉能满足苜蓿较好的生长需求,灌溉是有效的;灰钙土含水量和含盐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适度灌溉引起土壤含盐量在整个剖面有限的上升,不会引起次生盐渍化,对苜蓿生长不会造成影响。
李勇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
关键词:灌溉灰钙土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
土壤有机质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
2011年
为深入分析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认识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意义,分别于北部平原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区的3个农发项目典型示范点,选取典型用地、玉米地、未利用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生态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的重要因素,并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在4.53~14.70 g·kg-1范围内变化,典型用地有显著改善,平均质量分数达10.40 g·kg-1。限定生态区条件下,北部平原灌区无论水稻还是玉米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未利用地都出现显著提升,但是南部黄土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间并无显著差异,中部干旱带只有甘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幅度高达145%。限定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3个生态区间典型用地土壤有机质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北部平原灌区和南部黄土丘陵区间未利用地以及玉米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差异并不显著。研究区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储存的作用以正效应为主,但是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生态区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不尽相同。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区水土资源特征,选取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杨新国宋乃平刘孝勇何秀珍方楷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土壤有机质生态区土地利用类型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盐池县皖记沟村为例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复合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人类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土地覆被的变化,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和...
何秀珍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农牧交错带
文献传递
宁夏永宁县耕地变化态势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依据1996—2007年宁夏永宁县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转移矩阵、逻辑预测、占补平衡等方法,对永宁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基本农田保护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永宁县土地利用特点提出合理保护及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对策.
何秀珍宋乃平刘孝勇李勇
关键词:耕地基本农田保护
荒漠草原绿洲化过程中灌溉玉米地土壤夏季盐渍化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在地处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的红寺堡扬黄灌区,选取不同利用年限的灌溉玉米地,以临近的未利用地为对照,对其夏季含盐量及盐离子组分变化规律、剖面分布类型、时空相关性及其碱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退化草地转化成灌溉农田的过程中,土壤夏季含盐量剖面分布变化依次为表聚型、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未利用地0-60 cm土层总含盐量6.0‰,耕种8年后只有2.25‰,表层(0-20cm)的总盐含量降幅高达80.2%。未利用地盐分表聚特征主要由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和钾离子决定,其浓度随利用年限的变化表现较为平稳,剖面分布以均匀型为主,而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底聚特征明显。相对未利用地,重碳酸根离子是唯一全剖面出现明显增加的离子类型。离子间显著相关关系多集中于0-40 cm土层发生,相关格局随利用年限发生明显变化,8年玉米地重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正相关、钙离子与钠离子以及重碳酸根离子间负相关关系凸显。土壤碱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生(2年玉米地)和下迁富集发生(40-80 cm)特征,8年玉米地含盐量和碱化度同步显著下降,土壤盐渍化整体逆转。灌溉玉米地土壤含盐量与碱化度显著正相关,未利用地含盐量与碱化度则呈现两极化分布趋势。灌溉玉米地土壤夏季盐渍化特征受土壤-植物的相互作用控制,蒸发积盐、蒸腾积盐与灌溉脱盐作用并存,盐离子分化明显,土壤盐化和碱化时空同步变化,但是总碱度居高不下依然是威胁土壤环境健康的潜在因素。
杨新国宋乃平刘秉儒安慧何秀珍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扬黄灌区绿洲化玉米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建植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种植示范项目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4种建植草地的经济效益;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比较评判了4种建植草地的水分、养分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分的高低状况是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甘草草地>天然草地,水分的变化趋势优劣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天然草地>苜蓿草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是甘草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甘草-苜蓿草地,养分的变化趋势是甘草-苜蓿草地越来越差,其他3种草地变化趋势相似,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呈波状变化;4种草地经济效益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甘草草地>甘草-苜蓿混播草地>苜蓿草地>天然草地。从综合效益考虑,甘草草地是4种草地模式中最佳的草地。
刘孝勇宋乃平何秀珍李勇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荒漠草原区弃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被引量:32
2011年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荒漠草原区不同年限(1、4、9、12和20年)弃耕地为对象,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4年和20年弃耕地的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达到峰值.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对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容重和土壤全磷.
安慧杨新国刘秉儒李学斌何秀珍宋乃平
关键词:荒漠草原弃耕地植被演替土壤养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