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PCR-DGGE技术应用于肉制品属性鉴别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肉制品生物属性的真伪问题是近年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鉴定市售肉制品的属性真伪,建立一种基于PCR-DGGE技术的肉制品属性鉴别方法。以文献报道的Barcoding引物建立鉴别肉制品属性的PCR-DGGE检测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现行检验标准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DGGE检测方法能有效鉴别肉制品中多种常见的动物DNA成分,且能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可作为现有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 何永盛林霖赖心田洪晓明陈国培伍聪
- 关键词:PCR-DGGE肉制品
- 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Charm试剂盒建立快速检测β-内酰胺酶的方法,并以杯碟法作为比较,通过加标试验确定β-内酰胺酶在不同乳制品中的最低检出限,进而利用两种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并以耐久性和耐热性试验研究样品存放时间和加热杀菌处理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在快速检测法中的最低检出限为1.5×10-4~1.6×10-3U/mL(U/g),而在杯碟法中则为2.0×10-5~1.6×10-4U/mL(U/g),178份样品在两种方法中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相同,表明快速检测法具有与杯碟法相近的准确度与灵敏度。β-内酰胺酶的耐久性和耐热性试验表明,样品的存放时间对β-内酰胺酶的活性影响不大,但加热杀菌处理却明显地降低了β-内酰胺酶活性。
- 刘芳李传礼何永盛张毅杰杨平
- 关键词:乳制品Β-内酰胺酶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针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已建立了起来,现在主要是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些高发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方法,今后环介导等温扩增和微流体等技术的联用有望推动基因床边诊断的实现。本文针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过去、现在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论述。
- 刘芳黄静敏何永盛李传礼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病原菌
- 皮革制品DNA属性鉴定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研究开发适用于牛革、绵羊革、山羊革、马革的荧光PCR鉴定方法,优化了皮革DNA提取方法。该方法对皮革制品的DNA检出限为1ng DN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样品检测试验表明:方法稳定性强,优于已有检测方法,适用于动物性皮革制品的鉴别,对于甄别市面上动物性纤维制品的制假造假现象,规范动物性纤维制品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 赖心田陈国培洪晓明何永盛林霖杨志敏胡科新赖晓芳王云发杨国武
- 关键词:皮革DNA鉴定DNA提取荧光PCR
- 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
- 2017年
- 现有标准对羽绒服装产品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存在检测周期长、结果缺乏确证手段等不足之处,需要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建立了可用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检出限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出限为20 CFU/m L。在50批次样品检测中,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国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应用于羽绒服装样品的日常检测。
- 何永盛林霖赖心田王坤吴佳辉陈国培
- 关键词:羽绒实时荧光PCR
- 鳕鱼产品属性鉴别及细鳞壮鳕检测方法建立被引量:12
- 2017年
- 鳕鱼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国内外有关鳕鱼产品标签错误标示的报道较多。为了解目前鳕鱼产品标签标示情况,对46批次常见类型鳕鱼产品的进行检测。使用SN/T 3589.7—2013对鳕鱼DNA成分检测,发现在10批次冰鲜鳕鱼产品中无法检出。使用最新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结果显示均为细鳞壮鳕,该种鱼类属于鳕形目。鳕鱼为鳕形目鱼类,因此此次检测的所有产品的标签标示均符合要求。该次研究发现了标准方法存在的不足,并自行设计了可用于细鳞壮鳕DNA成分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法。最终构建的检测体系特异性好,可检测低至0.1%的掺伪量。且在10批次样品中均可检出细鳞壮鳕DNA成分。此次研究对鳕鱼产品属性进行鉴别,同时发现了标准方法的不足,并针对此问题建立了细鳞壮鳕DNA成分检测方法,可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 林霖陈国培何永盛张世伟杨国武赖心田
- 关键词:鳕鱼
- 肉类耐热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条件优化
- 2016年
- 物种定量鉴别检测技术,已成为肉类真伪鉴别研究的热点。现有常用的实时荧光PCR法在定量检测方面存在方法缺陷。而基于蛋白质的ELISA检测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快速、对仪器要求低的优点,已越来越多应用于食品中特征蛋白的定量检测。肉制品加工工艺中,热处理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选择热稳定特征蛋白,而建立常见肉类热稳定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是选择热稳定特征蛋白的基础。然而双向电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想获得良好的电泳图谱并找到特征蛋白点需要多方面进行优化。从蛋白质提取纯化方法、IPG胶条长度、p H范围、上样量选择方面对其进行优化,最终获得稳定的、能够找到特征蛋白点的双向电泳图谱。
- 林霖何永盛陈国培赖心田
- 关键词:肉类蛋白提取双向电泳
- 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基因ETA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同时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以41株铜绿假单胞菌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并以15株其他菌株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方法的特异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到2.2 pg DNA/管。
- 刘芳黄静敏何永盛李传礼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 基于多重荧光PCR检测的肉及其制品中鸭DNA成分的鉴别方法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现有肉制品中鸭DNA成分检测方法不能检测番鸭DNA成分的问题,通过下载番鸭、家鸭及其相近物种的12SrDNA序列,使用CLUSTAL X2进行序列比对,筛选特异性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及两条番鸭、家鸭特异性探针,构建了可同时检测番鸭、家鸭DNA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最终构建的检测方法可在掺伪量为0.1%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中的家鸭或番鸭DNA成分。该方法相比普通PCR或单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检测效率,补充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为更有效地识别掺伪肉类提供技术支持。
- 林霖陈国培何永盛杨国武赖心田
- 关键词:番鸭家鸭肉制品实时荧光PCRDNA
- 羽绒服装中耗氧量与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2017年
- 由于羽绒在获取过程中极易携带细菌,储存环境潮湿,容易导致微生物的繁殖,因此羽绒服装的卫生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现行标准中,耗氧量是评价羽绒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100批次羽绒样品中微生物与耗氧量以及生物耗氧量间的相关性研究,探讨标准中耗氧量作为评价羽绒卫生安全的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耗氧量与微生物含量没有相关性。
- 王坤林霖赖心田何永盛吴佳辉
- 关键词:羽绒卫生安全微生物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