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飞龙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2篇蛋白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逆转录...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酶
  • 2篇人端粒酶
  • 2篇人端粒酶逆转...
  • 2篇肿瘤
  • 2篇转录
  • 2篇转录酶
  • 2篇黏蛋白
  • 2篇腺癌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青岛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南宏力医院

作者

  • 8篇黄飞龙
  • 8篇邱法波
  • 7篇孙大伟
  • 4篇何俊闯
  • 4篇张晓峰
  • 2篇贾波
  • 1篇张晓锋
  • 1篇殷雷
  • 1篇蔡亦军
  • 1篇郭允振
  • 1篇尹波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4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近25年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经验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国近25年来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IM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获取国内近25年有关SIMT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中,男39例,女25例,男女比例1.56:1。年龄24~74岁,平均49.2岁。多为查体时B超或CT发现,部分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乏力、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脾内单发或多发,界限多清楚占位性病变。有明确病理结果描述者43例:少细胞纤维型26例,黏液样/血管型12例,丰富梭形细胞型5例;免疫组化示多数病例梭形细胞对Vimentin、SMA等抗体阳性。治疗方式主要为脾脏切除,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IMT极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可与其他脾脏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预后良好。
何俊闯邱法波张晓峰贾波孙大伟黄飞龙郭允振
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1979~2011年文献回顾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国胆管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联合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中国1979~2011年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文献,总结分析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报道胆管乳头状瘤39例,男女比例为1.06:1,平均年龄60岁,高发于50~70岁,74.4%分布于华东地区,17.2%分布于西南地区,以腹痛、黄疸为主要症状。肿瘤根治性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胆管乳头状瘤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地区,发病率较低,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被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病有效方法,手术以肿瘤根治性切除为主。
张晓峰邱法波何俊闯黄飞龙孙大伟
关键词:胆管乳头状瘤流行病学
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检索中国近20年有关侵袭性纤维瘤的文章,总结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结果中国近20年共报道侵袭性纤维瘤969例,男女比例约为1∶1.71,平均年龄29岁,高发于10~40岁;42.31%分布于华北地区,33.23%分布于华东地区;首发症状中81.23%为无痛或痛性肿块,13.86%为肿瘤压迫引起功能障碍或疼痛;术前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仅86例(8.88%),27例于术前行穿刺活检,确诊为侵袭性纤维瘤15例(55.56%);655例施行根治性手术,95例行姑息性手术,52例术后行放疗,15例于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766例报告随访结果,其中于2个月~8 a内复发188例,复发率24.54%。结论侵袭性纤维瘤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发病率较低;以无痛或者痛性肿块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以肿瘤一期根治性切除为主,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方法。
黄飞龙邱法波张晓锋孙大伟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流行病学特征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五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splenic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tlmor.SIMT)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颅后良好。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SIMT患者5例,现报道如下。
何俊闯邱法波张晓峰贾波殷雷黄飞龙
关键词:中老年人脾脏肿瘤
胰腺癌组织中MUC1和hTERT及DPC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基因、端粒酶基因及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在人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UC1、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DPC4蛋白在47例胰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其TNM分期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UC1、hTERT及DPC4在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2.5%、100.0%,在47例人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76.6%和55.3%,2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人胰腺癌组织中,有无淋巴转移MUC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转移者hTER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临床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hTERT及DPC4三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UC1、hTERT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多,DPC4在胰腺癌表达减少,说明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李赞滨孙大伟邱法波黄飞龙尹波苗海港
关键词:胰腺癌黏蛋白1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中国腹膜后肿瘤10年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腹膜后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肿瘤的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共报道10 78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41.8岁,48.4%分布在华北地区,44.3%的患者是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超声和CT为主要的诊断方法,68.3%的患者为恶性腹膜后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腹膜后肿瘤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邱法波张圣林蔡亦军孙大伟黄飞龙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流行病学特征
外周血中hTERT及MUC4基因的表达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及黏蛋白4(mucin4,MUC4)基因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TERT mRNA和MUC4 mRNA在胰腺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对hTERT mRNA和MUC4 mRNA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胰腺癌组外周血中hTERT mRNA,MUC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7.95±5.46,38.25±25.07)显著高于对照组(0.92±1.07,4.37±5.9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hTERT mRNA和MUC4 mRNA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hP分别为0.036、0.027、0.019,均P<0.05;MP分别为0.041、0.022、0.017,均P<0.05).结论:外周血中hTERT mRNA和MUC4 mRNA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标志物.
孙大伟何俊闯邱法波张晓峰黄飞龙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胰腺癌实时荧光定量PCR
中国腹膜后纤维化10年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来腹膜后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纤维化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来共报道65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平均年龄48.6岁;该病分布广泛,其中31.7%分布在华北地区,22.2%分布在华东地区;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70.7﹪患者是以腰背痛,腹痛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以B超、CT、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为主,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术前诊断困难,IVP和逆行尿路造影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松解粘连和带蒂大网膜包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邱法波张圣林蔡亦军孙大伟黄飞龙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流行病学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