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勤

作品数:53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心脏
  • 18篇手术
  • 15篇动脉
  • 10篇麻醉
  • 9篇先天性
  • 8篇心脏病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主动脉
  • 7篇外循环
  • 6篇体外循环
  • 5篇瓣膜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血流动力学
  • 4篇血液
  • 4篇婴幼
  • 4篇婴幼儿
  • 4篇术后

机构

  • 48篇武汉亚洲心脏...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华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五...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平凉医学高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3篇黄维勤
  • 19篇胡强夫
  • 13篇袁辉
  • 7篇秦智刚
  • 7篇祁行毅
  • 5篇陶凉
  • 5篇祁明
  • 5篇尹述洲
  • 4篇瞿三郎
  • 4篇袁世荧
  • 4篇肖文
  • 3篇王誉霖
  • 3篇刘燕
  • 3篇凌中义
  • 3篇郑萍
  • 2篇仲吉英
  • 2篇周青山
  • 2篇杨军
  • 2篇林淑霞
  • 2篇周丹

传媒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心脏杂志
  • 4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1
  • 2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麻醉期循环骤停病例回顾
目的回顾总结近8年心血管麻醉期间循环骤停(Suddenly Circulation arrest SCA)的原因、死亡率及心肺复苏相关经验。方法我院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实施心脏血管外科手术17043例,围麻...
黄维勤胡强夫
文献传递
主动脉弓手术后并发谵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3例主动脉弓手术后谵妄发生率,按有无谵妄症状分成2组,对其谵妄的可能危险因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后早期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外,谵妄的发生率为29.3%(41/140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术中低脑氧饱和度、体外循环(CPB)>200 min、术中最低收缩压、最低血压持续时间、术后发热、输血量>3 000 ml。结论:主动脉弓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9.3%,术中最低收缩压、最低血压持续时间及CPB>200 min、术中脑氧饱和度<40%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辉祁明黄维勤
关键词:主动脉弓心脏外科手术并发症谵妄
米力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肺氧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米力农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肺氧合功能是否具有保护效应及预给药对肺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病患者,按照米力农的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Ⅰ 组、Ⅱ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CPB后并行阶段泵入米力农,泵速均为0.5μg/kg.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以相同速度泵入。于麻醉诱导后(T1)、开胸时(T2)、停CPB(T3)、术毕(T4)及术后4h(T5)测定3组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动静脉分流率(Qs/Qt)。结果3组患者T1时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血管阻力(PVR)和Qs/Qt均高于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2时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4、T5后各时点心脏指数(CI)均明显增高(P<0.05);PVR、SPAP逐渐降低(P<0.05);Ⅰ组停机后OI值较T1增高(P<0.05),Qs/Qt降低(P<0.05)。在T3、T4、T5时,组的PVR,Qs/Qt和OI与其它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能够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CPB期间肺部氧合功能,术前预给药可能有利于发挥肺保护效应。
胡强夫袁世荧黄维勤
关键词:米力农心脏瓣膜病肺氧合功能
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心瓣膜置换术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后Ⅰ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4mg/kg和0.02mg/kg,UI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集诱导后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前(T2)、心脏复跳后(T3)、停止CPB(T1)及术毕(T5)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颈内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及差值(Laca、Lacjv、Laca-jv)、血氧分压及差值(PaO2、PjvO2、PajvO2)、二氧化碳分压及差值(PaCO2、PjvCO2、Pa—jvCO2)、血氧饱和度及差值(SaO2、SjvO2、Sa-jvO2)、颈内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及差值(CaO2、qvO2、C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O2)。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Lacjv、Laca-jv均增高,5T时三组Pa-jvO2增高(P〈0.05)。I组的Lacjv、Laca—jv低于Ⅱ组和Ⅲ组,而SjvO2、Sa-jvO2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3~R时Ⅱ组Lacjv、Laca-jv低于Ⅲ组(P〈0.05)。T4、T5时Ⅲ组Pa-jvO2低于T组和Ⅱ组(P〈0.05)。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CaO2、Cj—vO2、CEO2值均明显降低(P〈0.05)。T3~T5时I组Ca-jvO2、CEO2高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提高CEO2,增加脑组织氧含量并促进脑能量代谢,对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胡强夫黄维勤袁世荧祁行毅秦智刚熊辉罗刚凌中义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脑氧摄取率
连续缝合法修补膜周部大室间隔缺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用连续缝合法修补膜周部大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技术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膜周部大VSD患者229例。男性123例(54%),女性106例(46%);年龄(13.6±16.7)岁,体质量(32.4±33.4)kg,膜周偏小梁部76例(33%),膜周偏流入部71例(31%),膜周偏流出部82例(36%),有假性膜部瘤形成84例(37%)。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矫治。结果:阻断时间和转机时间分别为(25±18)min、(46±32)min,手术后无死亡。主要并发症为:暂时性Ⅲ°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0.4%),Ⅱ°AVB 2例(0.9%),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8例(3.5%),其中2例于2周内消失,1例于手术后1年复查时消失。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轻-中度1例,其它5例(2.2%)。随访3个月~3年,所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连续缝合法修补膜周部大VSD具有简化手术操作技术、减少手术阻断及转流时间、减少心内异物存留、降低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发生率的优点,其早-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吴向阳朱洁黄维勤秦志钢金晶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技术疗效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两种麻醉药物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中,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快通道麻醉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及对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和ICU逗留时间的影响。方法:2011年2月~2012年3月择期行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132(男70,女62)例,年龄8个月~5岁,术前NYHA心功能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n=66)和瑞芬太尼组(n=66)。两组均用咪唑安定和维库溴铵诱导麻醉,舒芬太尼组诱导用舒芬太尼1μg/kg,术中维持持续泵入舒芬太尼2~2.5μg/(kg.h);瑞芬太尼组诱导用瑞芬太尼2μg/kg,术中维持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1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吸入七氟烷,持续泵入维库溴铵80~120μg/(kg.h)。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患儿闭眼入睡(基础,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T2)、劈胸骨(T3)、开始转机(T4)、转机10 min(T5)、复温5 min(T6)、停机即刻(T7)、停机10 min(T8)、穿钢丝(T9)、手术结束(T10)和拔除气管插管时(T11)的心率(HR)、血压、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情况和ICU逗留时间的影响。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间时间为拔管时间。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8、T9、T10、T11 HR明显增快(P<0.05),T1、T5、T6、T8平均血压(MAP)下降(P<0.05));苏醒情况:舒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较瑞芬太尼组长(P<0.01),瑞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较舒芬太尼组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或瑞芬尼复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婴幼儿单纯ASD或VSD等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后能早期拔管等特点,均能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提供安全、快捷的快通道麻醉。
袁辉黄维勤祁明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iNOS蛋白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体内实验模型,探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将实验用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C)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丙酚组(A),C组和A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采用伊文思蓝-TTC染色法对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比较;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表达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组(C)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丙酚组(A)的心肌梗死面积指数分别为(53.03±8.90)%和(34.73±7.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31±0.05和0.21±0.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的iNOS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二组iNOS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蛋白的表达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产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丹胡强夫黄维勤
关键词: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微创采集大隐静脉对冠脉搭桥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技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40例,采集大隐静脉随机分为经开放切口(OVH)组和应用内窥镜(EVH)组。测定并比较两组采集过程中的循环动力学及血气指标。结果:两组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EVH组随CO2气体充填时间延长,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CO2分压、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与OVH组取血管过程中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VH组循环指标能够维持稳定,应防范高碳酸血症对氧供需平衡的不良影响。
胡强夫黄维勤
关键词:内窥镜二氧化碳血液循环
不同给药途径对肾上腺素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价不同心内途径注射首剂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2007年12月~2013年12月院内心搏骤停接受CPR病例753例,依据CPR时首剂肾上腺素注射途径,分为中心静脉给药组(CV组,315例)、外周静脉给药组(PV组,271例)及心内注射组(ICI组,167例).进而根据年龄、性别、心搏骤停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项因素进行匹配,在3组病例中各选择82例共246例进行统计学研究.比较3组自主循环恢复比例、所需时间、电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使用剂量,记录心内途径注射并发症.比较3组CPR后l、24 h及出院存活率.结果 PV、CV、ICI 3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6.5%、39.0%、43.9%,所需时间分别为(6.8±1.3)、(5.5±1.5)、(4.1±1.1) min,电击次数分别为(5.0±1.5)、(4.0±1.2)、(3.0±1.3)次,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分别为(7.5±1.8)、(6.3±1.2)、(5.0±1.5) mg.PV组CPR后1、24h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34.1%、30.4%、25.6%,CV组CPR后1、24 h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36.5%、24.4%、24.3%,ICI组CPR后1、24 h及出院存活率分别为40.2%、39.0%、25.6%.与PV、CV组比较,ICI组自主循环恢复比例最高(P<0.05),所需时间最短(P<0.05),电除颤次数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最少(P<0.05),CPR后1、24 h存活率最高(P<0.05).CV组CPR后24 h存活率最低(P<0.05);余指标优于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院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组1例心包内出血>50 ml行穿刺引流预后良好.结论 心搏骤停暂无静脉给药途径时,心内注射首剂肾上腺素可有效提高CPR成功率.
胡强夫周丹黄维勤屈罡升闵娜郭佩磊李晓培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内注射首剂肾上腺素
颞浅动脉压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期间选择性脑灌注的效果
2017年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压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选择性脑灌注(SCP)的效果。方法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BMI19~23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颞浅动脉压组(A组)和临床经验组(B组)。A组气管插管术后行颞浅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动脉压。DHCA期间,A组调整SCP灌注流量,维持颞浅动脉压目标值30~40mmHg;B组于DHCA期间根据临床经验,设定SCP灌注量5~10ml·kg·min^-1记录SCP灌注量、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评价术后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记录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SCP灌注流量降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永久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和4%)降低(P〈0.05),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颞浅动脉压30~40mmHg是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DHCA期间SCP的可靠方法。
胡强夫聂晓红黄维勤肖文尹述洲郭佩垒闭娜李瑞枝李晓培
关键词:颞动脉脑血管循环停循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