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
- 作品数:6 被引量:10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酶解产物壳寡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采用透明圈法从长白山天池边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经16S rDNA序列测定,该菌株与Beta proteobacterium的同源性高达99%,可将其鉴定为Beta proteobacterium属的一个种,命名为Beta proteobacterium sp.T1。用发酵制得的酶液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并用端基法检测聚合度。在微酸性条件下,壳寡糖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黄益吕淑霞马镝黄艳王婷王秋实
- 关键词:BETA壳聚糖酶壳寡糖抑菌
- 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分类鉴定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在于筛选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对长白山天池边的土样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最大酶活力达0.325 U/mL。经16S 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Beta proteobacterium的同源性高达99%。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将该菌株鉴定为Beta proteobacterium属的一个种,定名为Beta proteobac- terium sp.T_1。
- 黄益吕淑霞马镝林英黄艳
-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酶RDNA序列BETA
- Beta proteobacterium sp.T_1菌株产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分离纯化Beta proteobacterium sp.T1菌株所产的壳聚糖酶。方法:采用(NH4)2SO4(20%~70%)分级盐析、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 Cellulose 52柱层析、Sephadex G-1(30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鉴定酶的纯度、分子量。结果:经DEAE Cellulose 52柱层析,壳聚糖酶纯化了13.19倍;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壳聚糖酶纯化了26.32倍。结论:纯化后的酶经SDS—PAGE鉴定已达到电泳纯,分子量29.5kDa。
- 黄益吕淑霞
- 关键词:壳聚糖酶分离纯化
- 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以半纤维素、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两步透明圈法从10种混合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HJ-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麸皮5%,玉米芯2%,KH2PO41%,MgSO4.7H2O0.5%,尿素0.2%,NH4NO30.1%,Tween-800.2%,起始pH为9,培养温度38℃,180r/min振荡培养60h,酶活力可达358.8IU/mL。在最适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下,酶活力高达942.4IU/mL。HJ-04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6.5。对该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将有望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
- 代义吕淑霞林英黄益马丽
- 关键词:木聚糖酶正交试验底物浓度
- 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分类鉴定
- 2007年
- 目的:筛选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方法: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培养基中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对长白山天池边的土样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一株产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最大酶活力达0.325U/ml。结论:经16SrD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Beta proteobacterium的同源性高达99%。结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将该菌株鉴定为Beta proteobacterium属的一个种,定名为Beta proteobacterium sp.T1。
- 黄益吕淑霞马镝林英黄艳
- 关键词:壳聚糖壳聚糖酶RDNA序列BETA
-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的研究被引量:83
- 2008年
- 通过抑菌试验确定了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高产菌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T0625菌株的抑菌谱。结果显示,含有乳酸链球菌素的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无抑制作用。从T0625菌株发酵液中提取乳酸链球菌素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中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培养液蛋白质含量提高、电导率增加,未出现对数生长期。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加入乳酸链球菌素后,菌体变形,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进而菌体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泄,菌体成为不规则残片。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乳酸链球菌素作用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内蛋白质减少,培养液中蛋白质增加。推测乳酸链球菌素的作用位点为细胞膜,具有破坏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试验结果支持了"孔道形成"理论的观点。
- 吕淑霞白泽朴代义冯江波黄益
- 关键词:乳酸链球菌素抑菌谱抑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