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5篇蛋白
  • 5篇血清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5篇反应蛋白
  • 4篇药物
  • 4篇他汀
  • 4篇他汀类
  • 4篇他汀类药
  • 4篇他汀类药物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类药
  • 4篇类药物
  • 3篇蛋白水平
  • 3篇血脂
  • 3篇C反应蛋白
  • 2篇血清C反应蛋...
  • 2篇预后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机构

  • 11篇沈阳市第五人...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泰兴市第四人...
  • 3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沈阳铁路局

作者

  • 13篇黄爱莉
  • 7篇孙长凯
  • 7篇汪秋艳
  • 7篇许晶
  • 7篇陶定波
  • 7篇曹红
  • 5篇赵杰
  • 5篇侯宇
  • 3篇唐树良
  • 3篇赵耿毅
  • 2篇郑丽莎
  • 2篇王喜宽
  • 1篇孙晓培
  • 1篇孙秀兰
  • 1篇黄爱洁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0篇2005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2
200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病程在周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及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血清CR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CRP为(1.23±0.32)mg/L]、B组[(5.04±1.93mg/L]及C组[(25.34±14.27)mg/L];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r=0.40、0.42,均P<0.01),与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5、-0.44,均P<0.01)。结论脑梗死发病后2周内的血清CR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曹红孙长凯赵杰许晶陶定波唐树良汪秋艳侯宇刘新胜黄爱莉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预后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相关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中位数)入院时(NIHSS1,BI1)为:5.00,75.00;8.00,80.00;6.00,85.00;3个月时(NIHSS2,BI2)为:2.00,100.00;4.00,100.00;1.00,100.00。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曹红孙长凯赵杰赵耿毅唐树良汪秋艳侯宇许晶陶定波刘新胜黄爱莉
关键词:脑梗塞日常生活活动
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并了解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2004-02/0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结果: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中位数)治疗前为3.25mg/L,治疗后为2.00mg/L,治疗前后差值(-1.00mg/L)与对照组(0.70mg/L)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他汀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位数)治疗前为4.88,1.29及2.80mmol/L,治疗后为3.60,0.99及2.13mmol/L,治疗后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后各组谷草转氨酶及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各组均无梗死后出血的病例。结论: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安全性好。
曹红孙长凯赵杰王喜宽孙晓培汪秋艳侯宇许晶陶定波黄爱莉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血脂药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塞病情的关系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不同时期血清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及其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病程在 2周以内的脑梗塞 90例在入院时及 1周后进行血清 CRP水平的测定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arthel指数记分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 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病后 2周内的 CRP水平低于再过 1周的 CRP水平 ,前者与患病当时及病后 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P<0 .0 1) ,而后者则无此相关。结论 :根据脑梗塞患者病后 2周内的 CRP水平可以对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进行判定。
曹红赵耿毅孙长凯汪秋艳刘新胜许晶陶定波黄爱莉
关键词:脑梗塞病情血清病后C-反应蛋白记分
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黄爱莉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分析老年躯体疾病心理活动心理表现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对比
2021年
对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1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分级护理;另将1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将两组患者应用不同干预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干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37.5%,死亡率分别为0%、25%(P<0.05);(2)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留管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在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能够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性命,可在临床继续开展使用。
黄爱莉
关键词:分级护理重度颅脑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2016年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选择 30 例呼吸机使用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发生 VAP13例,感染率为 43.3%。其中 10 例好转,3 例因住院费用等各种原因放弃治疗或病情加重后死亡,病死率 10%。结论:加强预防是控制 VAP,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
黄爱莉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
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量化研究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C-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反预后的量化关系。方法对病程为2周以内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时和1周后血清C-应蛋白水反平测定。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为CRP11周后检测值为CRP2据入院时C-应蛋白测定值进行反,;根反分组。A组:CRP1≤2.00m g/L,B组:2.00m g/L9.50m g/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时90例患者(NIH SS1及BI1)和随访的58例患者(NIH SS2及BI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发病时反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P≤0.001),且这种相关性存在量化关系:CRP1≤2.0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5.00分,BI2中位数为100.00分;2.00m g/L9.50m g/L时,N IH SS1中位数为13.00分,BI2中位数为47.50分。入院时血清C-应蛋白水平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恢复期水平反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01)。血清CRP2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曹红孙长凯赵耿毅汪秋艳刘新胜许晶陶定波唐树良黄爱莉
关键词:蛋白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12检测值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05年
曹红孙长凯赵杰孙秀兰郑丽莎许晶陶定波汪秋艳侯宇黄爱莉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血清C反应蛋白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炎症标志物
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2002-09/2003-01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抑郁患者6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相同,治疗组加用圣·约翰草提取物300mg/次,3次/d,口服至少连续8周。于治疗前、治疗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修订的巴氏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①治疗8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犤(4.02±3.07),(25.17±7.02),(17.32±1.66)分犦。②治疗8周时修订的巴氏指数: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犤(78.75±14.19),(30.17±25.16),(50.26±13.40)分犦。结论圣·约翰草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黄爱莉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抑郁症药物疗法日常生活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