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分析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情况、微生物检查病原学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结果共收治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54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4%(454/18 847)。其中早产儿75例,占同期住院早产儿的2.3%,足月儿318例,占同期住院足月儿的2.0%,过期产儿59例,胎龄不祥2例;诊断日龄≤7天136例(30.0%),8~28天318例(70.0%);阴道分娩311例,剖宫产143例。454例患儿均进行微生物检查,阳性122例(26.9%),其中血培养阳性94例(20.7%),脑脊液培养阳性19例(4.2%),血和脑脊液培养均阳性9例(2.0%)。血培养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46.0%),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2.3%),脑脊液培养、血和脑脊液培养同时阳性的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52.0%及44.0%。脑脊液培养阳性患儿临床表现较严重,均有抽搐。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脑脊液培养阳性患儿临床表现严重,预后不良。
- 李杨方赵晓芬奚敏崔珊沈景赵玫黄海玲
-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
- 新生儿败血症近十年病原菌变迁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近十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 06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前5年,568例)及观察组(后5年,500例),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及并发症、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分别为568例及50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同期住院患儿的3.8%及2.3%.(2)两组临床特征中发热、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分别为58例及76例,76例及1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别是18种和28种;两组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360例及238例,各占64.3%及47.6%,对照组依次为其他葡萄球菌41例(7.2%),溶血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35例(6.2%),大肠埃希菌22例(3.9%)居第4位;而观察组居第2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1例(14.2%),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44例(8.8%),肺炎克雷白杆菌25例(5.5%)居第3位.(4)两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分别检出25例及34例(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败血症及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选择抗生素.
- 吴茜李杨方吴玉芹刘玲杜琨肖署芳黄海玲温伯平
-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耐药
- 574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临床表现,以期早期诊断及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74例血培养阳性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致病菌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574/25282);(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8种,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白杆菌27株(4.7%);(3)耐药菌133株占病原菌检出率的23.2%;(4)早发型败血症占32.1%(184/574),且临床症状重常有中毒症状及并发症;(5)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5.03%明显高于足月儿的1.79%;(6)新生儿败血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结论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早产儿发病率高,易并发中枢感染;应重视病原学检查,严格按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 李杨方吴玉芹奚敏刘玲杜琨崔珊黄海玲
-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耐药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