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藩
- 作品数:9 被引量:1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精选标题 妙传信息─—科技论文标题40例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简析了科技论文标题的重要性,强调了标题的信息功能,详细论述了科技论文标题的构成、命题的原则以及选题的方法,并用标题实例40例加以论证。
- 孙群黄杰藩
- 关键词:标题科技论文
- 地学常用基础量和单位被引量:3
- 1994年
- 地学常用基础量和单位孙群,黄杰藩(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1986年,对量和单位的15个国家标准作了修订 ̄[2...
- 孙群黄杰藩
- 关键词:地学基础量
- 开拓耕耘 教书育人——点滴回忆纪念王仁先生
- <正> 王仁先生逝世已经一年多了。虽然他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每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总觉得他仍然活在我们当中,依旧在领导着我们,从事着他所热爱的地球构造动力学研究工作。我第一次见到王先生是1955年的秋季。当时他刚回国不久...
- 黄杰藩
- 文献传递
- 开拓耕耘 教书育人——点滴回忆纪念王仁先生
- 王仁先生逝世已经一年多了。虽然他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每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总觉得他仍然活在我们当中,依旧在领导着我们,从事着他所热爱的地球构造动力学研究工作。我第一次见到王先生是1955年的秋季。当时他刚回国不久,我是大...
- 黄杰藩
- 岩石微破裂发育的扫描电镜即时观测研究被引量:69
- 1992年
- 对含预制缺陷的大理岩平板施加单轴压缩,在扫描电镜下即时观察并记录了试件表面微破裂的发育及演化过程;根据记录资料,研究了裂纹密度分布和几何形状及其与材料本身颗粒大小和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拟合了经验关系式。试件分为带圆孔(直径5mm)和带割缝(与外载方向成45°,贯穿试件厚度)两种。整体尺寸均为20×10×2.5mm。实验表明,在室温下,大理岩材料受准静态单轴压缩时,微裂纹多发育在颗粒边界上,虽然从宏观上看,从割缝逐渐生长出来的新生裂纹似乎是沿一条圆滑的路径扩展而逐渐转向与外力方向平行。但是从微观上看,微裂纹的扩展和连通始终是沿颗粒边界曲折前进的。裂纹的密度先是随应力而提高。然后逐渐趋于稳定;裂纹在某个带上集中而形成主破裂时,其周围的部分裂纹会闭合;同时还观察到,卸载时裂纹闭合且宏观断裂的宽度变窄。这一现象在录象记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赵永红黄杰藩王仁
- 关键词:岩石微破裂发育扫描电镜
- 房山大理岩本构性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1993年
- 本文介绍了作者们在常规三轴试验机上对房山大理岩试件做的循环载荷试验以及主要的实验结果。在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对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得到了屈服函数和硬化规律的具体表达式,验证了弹塑性理沦的模型能足够精确地反映大理岩材料的力学性质。
- 殷有泉黄杰藩王康平
- 关键词:大理岩弹塑性理论屈服函数力学性质
- 光粘弹性实验研究
- 采用多加增塑剂的办法,得到了一种在室温下具有明显流变性的环氧树脂材料,研究了它的力学和光力学性质。从材料的介电性质出发,构造了一个光粘弹本构方程,用以描述双折射对应力和变形历史的依赖关系。通过单轴拉伸蠕变试验定出了方程中...
- 黄杰藩赵永红
- 关键词:粘弹性屈曲应力环氧树脂
- 岩石细观破裂的实验观测研究及其对认识地震活动性的启示被引量:31
- 1995年
- 对合一条预制中心割缝的大理岩六边形试件进行了对边均匀加压实验,在扫描电镜下实时观测了细观裂纹的起裂、扩展过程,研究了它们与外载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用实验过程中拍摄的显微照片测量与计算了裂端距(割缝周围次级裂纹开裂点至割缝端点的距离)与外载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当加载方向变化时裂纹扩展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最后将实验结果与滇西北洱源-鹤庆断裂尾端张性盆地的发育过程做了对比,发现两者在受力方向改变时,次级断层的发育过程具有相似之处.
- 赵永红黄杰藩侯建军王仁
- 关键词:扫描电镜岩石地震活动性
- 破裂带发展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前兆的启示被引量:25
- 1993年
- 在扫描电镜下对带割缝的大理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在加载的全过程中,观察了试件表面裂纹的产生、扩展、平面分布以及断裂扩展前缘处的微裂纹在主断裂扩展前后的开、闭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外载之间的关系.在显微照片上量测了主断裂的宽度随外载水平及测点所在部位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测定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脆性岩石材料在宏观裂纹扩展时的断裂能明显偏离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值的原因,提出了以标量作为岩石损伤力学中的损伤量的设想,探讨了实验结果对了解地震前兆(如大地形变和地下水位异常)可能起到的作用.将实验观察到的微破裂活动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时空分布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 赵永红黄杰藩王仁
- 关键词:破裂带扫描电镜地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