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巍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带源性和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 MS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 MSCs)的方法,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及脐血各30份,分别通过原代贴壁培养法、酶消化法培养UCMSCs,及淋巴细胞分离液法、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分离法获得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UCB 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比较UC MSCs和UCB MSCs分离培养的效果与生长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及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 UC MSCs原代贴壁培养法8 d左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且成簇生长,酶消化法培养UC MSCs 5 d左右均匀生长;UCB MSCs分离培养用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得到的细胞数量较淋巴细胞分离法明显增多。两种来源MSCs培养方法相比较,UC MSCs原代培养的时间短,培养成功率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来源的MSCs具有MSCs表面标志特征。定向诱导分化结果表明MSCs具有被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论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周期短,培养效率更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中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效率更高。
- 管英华谢扬虎魏晓巍李玉云
- 关键词:脐带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 管英华魏晓巍谢扬虎李见王露李玉云张强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脐带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IDO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采集足月胎儿脐带血,采用羟乙基淀粉沉降+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分离培养UCB-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分化潜能。研究UCB-MSCs表达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的情况。建立UCB-MSCs与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同时构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观察其对再障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 UCB-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其不表达造血标志CD34,高表达CD44、CD73,体外成功诱导成骨与成脂分化。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SCs输注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结论 UCB-MSCs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SCs可能通过IDO途径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UCB-MSCs的IDO表达对于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的骨髓造血恢复具有改善作用。
- 李玉云魏晓巍李见王露张英杰张强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免疫介导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 第一部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从人的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B-MSCs),探讨其培...
- 魏晓巍
- 关键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IDO异基因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由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1]。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可能和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造血微环境的异常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管英华谢杨虎魏晓巍李见王露李玉云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微环境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 2012年
-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 MSCs),探讨其吲哚胺2,3-过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活性对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影响。方法:采集足月分娩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UCB 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UCB MSCs分化潜能。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UCBMSCs,观察对A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UCB MSCs培养1周可见少量贴壁梭形细胞,于3周左右细胞生长形态较均匀,成纤维样、平行排列或漩涡状;传代细胞1周即可见80%左右融合。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标志物CD34,CD44、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6%和92.48%。UCB MSCs经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AA小鼠造血恢复具有治疗作用。结论:脐血分离培养的MSCs在IFN-γ诱导作用下,其IDO基因表达对于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 魏晓巍李玉云张强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介导